尼波恩说,到了2005年郊区就成了贫困人口最集中的居家之所。这部分缘于中西部城市外围制造业的崩溃。由此导致的失业把许多人推向贫困境地。
然而,这次全球经济大衰退在推高了整体贫困率的同时,也加剧了郊区的贫困化。
房地产市场的崩溃导致了大量的穷人困在阳光地带社区,比如佛罗里达州雷克兰和加利福尼亚州里弗赛德周边。在经济繁荣时期,大量低收入者搬迁到那里从事建筑和家庭护理类工作,或者在雨后春笋般出现的零售店和餐馆里打工为那里的新居民提供服务。
郊区的穷人有许多种。
可以肯定的是,在2000年以前就有许多郊区居民一直处于贫困状态。在过去十年的初期,就有近10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后来不断有新的移民加入到贫困人口行列,他们离开城市直接搬迁到郊区以寻找数量众多但是工资微薄的建筑或服务类工作。据布鲁金斯研究所的报告称,从2000年到2009年间外来者的加入使郊区贫困人口增加17%。
并且,因为过去十年工资不断缩水,一些原本生活在贫困边缘的人发现他们已经陷入贫困。以2010年为例,四口之家的贫困线标准是年收入22314美元。
尼波恩说:“如果他们干的是工资最少的工作而且工资还在下降或停滞不动,那么他们就会发现自己处于贫困线以下。”
当然,还有一类全新的贫困郊区居民:那些失去工作的前中产阶级。这些人也许一直生活在美国梦之中——有房子、汽车和带着白色木桩篱笆的院子——但是他们眼看着这些东西随着经济大衰退消失殆尽。
亨内平郊区社区活动伙伴组织坐落于明尼阿波利市郊,该组织的计划与发展主任玛西·哈里斯说,大批中产阶级居民在失去工作后纷纷来到这里寻求帮助。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