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EST口语考试的优点在于:与OPI一样,考试过程体现了交际性、互动性、真实性等对话特点,同时话题任务也具有个人化特点,交流气氛愉快;此外,考官依据试卷的提示来组织和延伸话题,考官压力相对减小,同时保证测试进程的渐进、有序,减少测试时间,提高提问效率。其缺点主要包括:考官主导谈话,考生被动交谈,交际角色不对等,造成对考生主动交际的能力,比如提问、打断等能力以及交际策略的考察不足;测试时间短,不能覆盖更多的话题范围,容易产生话题偏差,比如有限时间内所谈话题都不是考生感兴趣的,而没有时间再试探新的话题;为了避免试卷内容泄露,保证测试公平性,用过的试卷一般不再重复使用,因此需要不断设计新的试卷,从主题的选取、话题的延伸,到具体问题的设计,都需要精心构思,以保证每一套试卷都是新颖别致、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的一个主题序列,这就增加了命题的压力。
2.5.3.4成绩测试和分班测试
口语成绩测试和分班测试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界的一个薄弱环节,这种状况近年来有了些许改观,一些研究成果也相继出现(蔡整莹,1999;陈昭玲,1998等)。其中,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学团队在这方面的实践和研究做得比较突出,自2000年开始,该团队就从多方面对口语成绩测试和分班测试进行了深入的实践和研究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刘颂浩,2001;刘德联等,2000;李海燕等,2003)。根据上述研究成果,我们对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组织实施的口语成绩测试和分班测试进行简要介绍。
(1)成绩测试。这是以平行班为单位、针对课堂教学指定的口语教材所举行的学期中和学期末测试,旨在检查学习效果和督促帮助学习。基于考前准备范围越明确则考试正面效应越大这一观点,考前一周学生会得到一张基本涵盖了所学知识的“复习清单”,复习内容是实际考试内容的4倍。在题型设置上,普遍认为看图说话能够在内容上对学生有所限定,测试目的相对明确,能够反映学生水平和学生间差距,同时评分相对客观容易;而认为自由谈话题型测试目的不明确,难以控制学生的表达内容,区分度不高,评分难度也加大。此外,还有反映教材内容的“完成对话”题型,也能够有针对性地考察教学重点和难点。考试通常全程录音,然后根据考试记录和录音评分。(刘颂浩,2001)
(2)分班测试。口语分班测试的目的一方面是考查学生现有的汉语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分班后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这就涉及汉字认读问题。(李海燕等,2003)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口语分班测试从1997年开始,由口语教师做主考,考前对主考统一培训。1999年以来,对题型设置进行了一些改革。在对所用过的自我介绍、朗读、回答问题、看图说话、话题表达、对话等题型进行比较研究之后,肯定了一些题型的优点和作用。比如,认为对话的优点是使考试成为一个前后关联的统一整体,而不是独立、松散的几部分,并有利于建立轻松、自然的交际互动环境;朗读题可以解决口语水平与读写水平不一致的问题,避免口语水平较好但认读能力差的人分人高级班;等等。(刘颂浩,2001)李海燕等(2003)通过实证研究对比了六种题型的评分信度和难易度,发现评分信度最高、最容易的是听读题型;对话和话题表达的评分信度较高、难度偏大;朗读的信度和难度都居中;自我介绍评分信度最低,也较容易;看图说话的评分信度一般、难度最大,但与总分相关最高。因此去掉了自我介绍题型,只将其作为热身环节的内容,确立了看图说话和朗读等题型。
在实践过程中,上述研究者们切实感受到口试题目难度适中十分重要,“太难就区分不出水平低的学生,太易就区分不出水平高的学生”(李海燕等,2003)。但题目难度的确定又非常棘手,比如,在对话之前的培训会上通常会给考官们准备一些备用于不同级别的参考题目,但确定题目的难度级别一般都是依据经验,因此考试时常会出现有的学生听不懂初级问题,却能回答高级问题,或者非常简单的初级题目也能引来长篇大论等情况。为此,研究者们认为“难度的确定需要进行专门研丸这方面我们还没有很好的经验”(刘颂浩,2001)。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