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人的第二张脸
声音是人的第二张脸,它可以使人对你产生极美好的幻觉,也可以使人产生最恶劣的错觉,它能在你疲倦时让别人感到你仍“精力旺盛”,能在你70多岁还使人觉得你仍“年轻”。
有一位非常成功的女性,她的声音清脆圆润,不管她到任何地方,只要她一开口说话,所有的人都洗耳恭听,因为他们无法抗拒这如此富于魅力的声音。那种真诚、爽朗、充满生命活力的声音就像从干裂的地面喷出的一股清泉,就像从静寂的山谷涌出的一道急流,在每个人的心头涓涓而流,恰似生命中最美的音乐。事实上,这位女士的相貌相当普通,甚至可以说是有些丑陋,然而她的声音却是那样的圣洁甜美;它所带来的魅力是不可阻挡的,并且也从某个层面象征着她高雅的素养和迷人的个性。
充满活力的声音,有一种生机勃勃而富有朝气的感觉。当一个演讲者,希望向听众传递信息、劝说他们赞同时,有活力的充满朝气的语言可以加强给予他们的暗示,得到他们的认同,带动听众的情绪。所以演讲者在演讲中想要得到听众的认同,自己的声音必须充满活力。
一个再好的演讲稿,如果演讲者用呆板、平淡无奇的语气将演讲稿读出来,一样无法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有活力的声音,甚至可以蛊惑听众,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中,赵本山就说过:“听这小声,至少有五个加号。”这就是说明有活力的声音,可以使人对产生极美好的幻觉,它能够是一个年过七十的老人给人一种年轻,有活力的感觉。
演讲中制造气氛最关键的便是充满生命力的声音。法兰克林·罗斯福即使在最后几次演讲中——那时他早已病人膏肓——仍然竭力设法使自己听来年轻富有活力。温斯敦·丘吉尔一直到他肩膀浑圆、步履维艰时,声音依然保持旧况。
别使人感到你的疲乏,要是你在声音中注入活力,听众很可能会受到你的影响振奋起来,声音是会传染的。
而演讲中要使自己的声音充满活力,其重点就是要注意重音。即根据演讲内容及表情达意的需要,把重要的音、句或语意用强调的方式说出。这样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就能清楚明晰的传达给听众,并加深他们的印象。
那么具体来说,那些内容需要演讲者重音强调呢?
首先,感情上的重音,在演讲中轻重抑扬,紧密结合,它的作用在于帮助演讲者突出某种情绪,使整个说话充满活力与激情。
其次,是强调重音,强调重音表示特殊意义,用来强调和突出说话中的某一方面。它一般用在一句话上。如何用法?重音的位置在哪里?原则上以说话者的意图为依据。
当然,声音的轻重是相对而言的,运用重音时要考虑整个说话内容,通篇的高亢的声音也会使人感到厌烦,所以重音的运用要考虑整个演讲的内容和主题。所以轻重得当,才能使整个演讲充满活力与激情,从而进一步调动整个演讲的气氛。
了解声音充满活力的必要性,同时按照上述的方法来不断地进行练习的话,每个人的演讲都可以成为一种艺术的享受。演讲者演讲时,可以抑扬顿挫,就像一个优秀的指挥家,将语言的表达当作一首优美的交响乐随意指挥,随心所欲地演奏出扣人心悬的乐曲,把控整个氛围。
准备创造完美
林肯说:“即使年纪一大把,经验一大堆,如果无话可说,也免不了要为此难为情。”由于技巧原因而当众出丑的情况较多,但听众往往会宽容演说者的技巧失误。而对那些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事前没有字斟句酌,演讲者本人对问题还处于模模糊糊、不甚了解的状态的演讲,听众是不会原谅的。这样的演讲气氛也必定是糟糕的。
数年前,一位非常显赫的政府官员要在纽约的一次午餐会上做主持人,几千名听众都在等着听他演讲,想听一听他部门里的工作情况。可他一上台,人们就发现他没有准备。
刚开始他想即兴讲讲,结果呢,却无话可说。于是他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叠笔记来,想找一点演讲的东西,但笔记杂乱无章。他心里越紧张,说起话来就越发显得笨拙和尴尬。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越发地绝望,也越来越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他不停地说着对不起,挣扎着还想从笔记中理出一点头绪来,于是他用颤抖的手端起一杯水,凑到干燥的唇边。
当时的情景真是惨不忍睹。最后,他只好坐了下来,而留给大家的是一个最丢脸的演讲家的形象。
这位官员的演讲方式正印证了卢梭说的书写情书的方式,那就是:始于不知何所云,止于不知已所云。因此,演讲者要想有完全的自信,必须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
演讲前认真准备,主要有如下几点好处:
第一,避免出丑。准备演讲过程中,演讲者会认真思考,进入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状态。原本散乱、模糊、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理解,就会眉目清楚。
第二,博采众长。演讲要面对众多的听众,“众口难调”已是不容争辩的事实。你所作的演讲,从主题到语句,到你的肢体动作,如果稍有疏忽,稍失分寸,就会得罪听众。要想使之周密并有分寸,最好能预先向周围人征询意见,请他们指出谬误之处,以便改正。
第三,克服紧张。演讲者临场失常,不能将水平正常发挥出来,往往是因为心情过于紧张。而造成紧张的原因之一,是自己心中没有把握。
……
展开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志士 秋瑾
发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迹,一半是由口才创造的。
——美国人类行为学家 汤姆士
口才是社交的需要,是事业的需要,一个不会说话的人,无疑是一个失败者。
——美国第16任总统 林肯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战国策·东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