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社交尴尬,实现无界沟通
探索说话技巧,提高表达能力,让你与任何人都能畅聊。
聊天是一门社交艺术,
高超的聊天技巧,将助你开启无限可能。
在生活这道丰富多彩的风景线上,我们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或善解人意,或难以捉摸。然而,想要与人深入交流,并非易事。换一种方式与他人说话,或许能让这一切变得简单起来。
《换个方式说》用漫画的形式展现了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口才实例,详细地介绍了一些常见的说话方法与技巧,告诉读者如何在不同场合下与不同的人打交道、交朋友。跟着做,开口便能惊艳全场;学着说,便能交到知心朋友;照着练,你便能和任何人都聊得来。
把握开玩笑的尺度,不要幽默过了头
懂得幽默的人,能让人在一片欢笑声中加深对他的印象,并对他产生亲近感。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个“度”,幽默也遵循“物极必反”的道理,要记得千万别把玩笑开过火。如果玩笑话令人觉得不舒服,那就过了,你们之间可能会因此产生矛盾。
1984 年,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在一次电台讲话前想测试一下音响是否正常,于是便对着麦克风开玩笑说:“我亲爱的美国人民,今天我十分高兴地告诉你们,我已经签署了一项永远取缔苏联的法案,我们将在5 分钟之后对苏联进行轰炸。”演员出身的里根一向非常善于运用幽默技巧,但这次内容敏感的幽默却给他捅了篓子,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苏联甚至因此向美国提出了外交抗议。
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生活和工作中都需要一些玩笑来活跃气氛,但是开玩笑一定要把握好尺度,掌握好分寸。语言的杀伤力极强,有些话一出口便覆水难收。因此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谨记,千万不要幽默过了头。
宋朝大才子黄庭坚,堪称诗书画“三绝”,在当时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他满腹经纶,幽默风趣,尤喜开玩笑,有时甚至和自己的老师(苏轼)、同僚们也开玩笑,说话很没分寸,是著名的“疯子”,最终,黄庭坚曾因乱开玩笑而断送了自己大好的前程。
黄庭坚在中央官学国子监工作的时候,有个同僚叫赵挺之。此人是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公公、金石收藏家赵明诚的父亲。跟儿子不同,赵挺之心胸狭窄,是个权欲熏心的政客,黄庭坚一直看不起他,常常借机嘲讽。
当时,黄庭坚等人在一起用餐,每天用餐前,厨师都要来请示食谱。黄庭坚很讲究,爱吃美食,每次都要点一大堆菜,赵挺之不大讲究吃喝,常常操着山东口音大声说:“来日吃蒸饼。”
一天,国子监同僚在一起行酒令,黄庭坚出题:讲五个字一句话,前两字合为第三字,再加第四字,合成第五字。第一个人说“戊丁成皿盛”;接着又有人说“王白珀石碧”;然后再有人说“里予野土墅”。到了赵挺之,他挖空心思才想了个“禾女委鬼魏”。话音未落,黄庭坚脱口而出:“来(來)力敕(勑)正整!”听字音,很像是用山东方言说“来日吃蒸饼”!
黄庭坚这一下弄得赵挺之下不来台,却又不好当场发作。
又有一次,赵挺之跟同僚们聊天时说:“我们山东人非常重视文化,替人写一篇文稿,人家往往推一车的礼物相赠。”黄庭坚马上揪住话头说:“估计都是些萝卜、酱瓜之类吧?”赵挺之恨得牙根痒痒,从此和黄庭坚结下了怨仇。
黄庭坚性情洒脱,常常外出游历。有一次,荆州刺史邀请他为承天寺新建的佛塔写篇《承天院塔记》。写完后,黄庭坚顺手签了名,并把荆州刺史的名字也写上了。一个叫陈举的官员见状,就想请黄庭坚捎带把自己的名字也写上,刻下来后好留名后世。黄庭坚不喜此人为人,便没搭理他。陈举是个睚眦必报的小人,在黄庭坚这儿碰了钉子后,就给朝廷写了一封举报信,说黄庭坚的碑文诽谤政府。当时赵挺之已经升任为宰相了,接到举报后,他如获至宝,憋了多年的仇终于可以报了,于是他借这个由头把黄庭坚发配到瘴疠遍地的广西宜州。
有一年,宜州高温连连,直到秋末才下了一场小雨。这日,黄庭坚心情极佳,登上高楼一边观雨一边饮酒。微醺之际,他坐在胡床上,把赤着的脚丫伸到栏杆外感受雨滴的清凉。迷蒙之间,黄庭坚对来访的朋友范寥说:“吾平生无此快也!”之后没过多久,这个诗书画“三绝”的大才子便溘然长逝了。
一代名家因宵小被发配,这跟他个性要强、言辞无礼、玩笑无度有很大的关系。由此可见,幽默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给你的人品增光添彩,但若不分场合和对象,一味乱搞笑,乱幽默,容易坏了大事。
把握幽默的“度”是高难度的语言动作,就如同走钢丝一样,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所以,我们在运用幽默的时候,一定要把握最佳尺度,更不能拿对方的种族、宗教信仰和身体缺陷来开玩笑,因为这会严重伤及对方的自尊,使双方的关系跌落到冰点,甚至还会引祸上身。
幽默可以化解尴尬与矛盾
没有人喜欢尴尬的场面,可这偏偏是人与人相处时不可避免的窘境。生活中躲不开尴尬,就像司机躲不开红灯。
要想成功地化解尴尬,需要针对实际情况,灵活对待。或用轻松诙谐的语言来调侃,一笑置之;或层层剥茧,指出尴尬的源头,轻松化解;或故意歪曲对方的意思,创造出一种愉快的气氛,化干戈为玉帛。
著名戏剧家萧伯纳身材瘦削,但他有着机智的应变能力、诙谐的言辞和爽朗的性格。有一次,一位大腹便便的商人碰到了萧伯纳。商人想借机嘲讽他,便说:“人们看见你,就知道世界上正在闹饥荒。”萧伯纳笑着说:“人们看见你,就知道闹饥荒的原因了。”萧伯纳只是在这位商人的原话里加上几个字,但这样一改,就把他唯利是图、为富不仁、奸诈狡猾的面目刻画得淋漓尽致。这种“妙答”真是大快人心。
还有一次,萧伯纳正在街上散步,忽然被一个骑车的年轻人撞倒了。
年轻人显然认识萧伯纳,吓得说不出话来。只见萧伯纳站起来拍拍自己身上的灰土,以一种惋惜的神情对骑车人摇头说道:“年轻人,我看你运气还是不太好,你要是把我撞死了,就可以名扬四海了!”一场虚惊就这样被他化解于无形之中。
富兰克林•罗斯福曾说:“幽默是人际沟通的洗涤剂。幽默能使激化的矛盾变得缓和,从而避免出现令人难堪的场面,化解双方的对立情绪,使问题更好地解决。”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进入尾声。当年11月,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政府首脑在埃及开罗举行讨论制定联合对日作战计划和解决远东问题的国际会议。
一天,美国总统罗斯福因为有事要找丘吉尔商量,所以急匆匆地驱车来到了丘吉尔的住地。
开罗是世界著名的“火炉”,丘吉尔喜欢整天把自己泡在浴缸中。罗斯福赶到后,撞见了躺在浴缸中一丝不挂的丘吉尔。
这一幕令两个大国元首无比尴尬,为了打破僵局,罗斯福马上开口道:“我有急事找你商谈,这下好了,我们是真的坦诚相见了。”
丘吉尔听完罗斯福的话笑了笑,在浴缸中泰然自若地说:“总统先生,在这样的情形下,你应该可以相信,我对你的确是毫无隐瞒。”
两位伟大人物的幽默对话,不仅轻松地化解了人际关系危机,还被传为美谈。事实上,处于尴尬的境地时,无论是名人还是普通人,只要善于运用幽默,或自嘲,或借力打力,都可以迅速摆脱尴尬,让彼此的相处变得容易起来。
其实,当你在别人面前展现幽默的一面时,对方也察觉到了你身上有种别样的吸引力。这就是幽默的好作用。
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
朋友晚上打麻将“三缺一”,邀请你去凑人数,你一向不热衷此道,该如何回复?
同事在煲电话粥,求你帮忙把PPT 美化一下,说是一会儿开会要用,你做还是不做?
一个仅有几面之缘的人缠住你,非要向你借钱不可,但你知道,钱一旦借给他便是肉包子打狗,你该如何拒绝他?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职场上,诸如此类的请求比比皆是,你通常都如何应对?
无论什么人,拒绝别人时都容易产生“不好意思”心理。在这种心理的制约下,很多人往往戴着假面具生活,不仅活得很累,还会因为难于摆脱这种“无力拒绝症”,而感到自责、自卑。
贝纳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寄宿生,每个月家里给她600 美元生活费。在当时,这笔钱可真不少,但对于贝纳来说却远远不够,因为每次同学邀请她参加生日派对,她总是不好意思说“不”。
有一天,贝纳的姑妈来学校看望她,两人在街上逛了一上午,姑妈提议去餐厅吃饭。马上要到月底了,可怜的贝纳身上只剩下50 美元,但她无论如何都无法拒绝姑妈的好意。贝纳打算带姑妈去一家便宜的小快餐店,在那儿每人花上10美元就可以吃顿很丰盛的午饭。这样一来,用剩下的钱她就能维持到月底了。
贝纳领着姑妈朝那家快餐店的方向走去,突然姑妈在一家高档的咖啡厅前停住了。她激动地说:“我常听朋友说起这家咖啡厅,在这儿享受一顿午餐肯定是个不错的选择。”“是吗?既然您喜欢的话,那我们就在这里吃饭吧。”贝纳微笑着说。她认为自己不能对姑妈说“我身上快没钱了,咱们还是去便宜的小快餐店吧”。两人刚一落座,服务员就拿过来一份制作精美的菜单,姑妈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说:“这道菜怎么样,好像是这家店的特色菜哦!”
贝纳看了一眼,原来那是一道特色澳洲牛柳,标价20美元,是菜单上最贵的菜。贝纳点了点头,随即给自己点了一道鸡蛋布丁,这是菜单上最便宜的菜,只要10美元。然后贝纳在心里默默地念道:“还剩下20美元,不,19美元,因为还要给那个女服务员1美元的小费呢!但是,没有关系,只要稍微借那么一点就可以坚持到月底了。”
两人正在用餐间隙,服务员走过来问:“两位女士,还需要点什么吗?本店的醋椒火鸡也很不错的哦!而且价钱也不贵,20 美元就可以了。”
“可以吗?”姑妈投来了询问的眼神。贝纳又一次无可奈何地点了点头。两人吃完饭结账的时候,贝纳在盘子里放上了她仅剩的50 美元,她身上已经掏不出钱来给服务员小费了。
“这是你全部的生活费吗?”姑妈似笑非笑地问。
“是的,姑妈。”
“我很感动,孩子。可是,你真是太傻了!”
贝纳没有说话。
“知道吗?贝纳,其实我今天吃撑了,胃都快受不了了。平常我的午餐仅仅是一小块面包,至多再加一杯牛奶。”姑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要学会说‘不’,千万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最后,姑妈付了午餐钱,还给了贝纳60 美元。
有一位学者曾说过:“央求人固然是一件难事,而当别人央求你,你又不得不拒绝的时候,亦是叫人头痛万分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尊心,希望得到别人的重视,同时我们也不希望别人不愉快,因而,也就很难说出拒绝的话了。”
在耶路撒冷,有一家名为“芬克斯”的酒吧。这酒吧很小,只有30平方米,他的经营者是一位名叫罗斯恰尔斯的犹太人。
有一天,罗斯恰尔斯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用非常和善的口吻说:“我一会儿将带10个随从光顾你的酒吧,为了方便,你能谢绝其他的顾客吗?”罗斯恰尔斯毫不犹豫地说:“我欢迎你们的到来,但要拒绝其他的顾客,这不可能。”
罗斯恰尔斯不知道的是,给他打电话的正是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当时,他的访问行程即将结束,在别人的推荐下,才打算到“芬克斯”酒吧的。基辛格无奈,只好表明自己的身份:“我是出访中东的美国国务卿,我希望你能考虑一下我的要求。”罗斯恰尔斯依旧拒绝了对方的提议:“先生,您愿意光临本店我深感荣幸,但是,因您的缘故而将其他人拒之门外,我无论如何也办不到。”基辛格听了后,摔掉了手中的电话。
第二天,基辛格的电话又打了过来,他首先对昨天的失礼表示道歉,并声明,这次只打算带3 个人来,只订一桌,并且不必谢绝其他客人。
罗斯恰尔斯说:“非常感谢您,但我还是无法满足您的要求。”
基辛格感到大惑不解,问:“为什么?”
罗斯恰尔斯说:“对不起,先生,明天是星期六,本店休息。”
“可是,后天我就要离开这儿了,您能否破例一次呢?”
罗斯恰尔斯很有礼貌地告诉他:“对我们犹太人来说,星期六是非常神圣的日子,如果经营,那是对神的不敬,所以我不能答应您的要求。”基辛格无计可施,只好带着遗憾离开了耶路撒冷,直到逝世也没能在中东享受这家小酒吧的服务。
后来,“芬克斯”酒吧连续多年被美国《新闻周刊》列入世界最佳酒吧前十五名,因为人们在罗斯恰尔斯的身上看到了一种十分珍贵的品质:拒绝的勇气。
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说“不”,既可减少因有求必应而产生的疲惫和压力,又可表现出人格的独特性,也不至于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陷入被动,这样生活会变得轻松、潇洒些。
第一章 言之有“教”:会聊天是一种修养
自信:不怯场,克服内心的自卑 / 002
谦虚:不必急于证明自己 / 008
绅士:不要试图在聊天中“碾压”对方 / 013
真诚:聊天就是聊人品 / 019
分寸:说话有度,交往有节 / 024
第二章 言之有“法”:好的开场白是成功的一半
一见面就喊出对方的名字 / 028
看清楚对象再说话 / 034
一开口就打动人心 / 039
寻找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 042
巧用好奇心 / 046
第三章 言之有“节”:倾听是最好的沟通
言简意赅,别人才会喜欢你 / 050
80%使用耳朵,20%使用嘴巴 / 054
你越是喋喋不休,愚蠢越会暴露无遗 / 058
把表现的机会让给别人 / 062
用适当的提问打开对方的话匣子 / 064
第四章 言之有“物”:把话说到心窝里
改掉令人反感的口头禅 / 070
控制好说话的节奏 / 074
成为一个会讲故事的人 / 077
有条有理,把话说到点子上 / 081
用数据和事实说话 / 085
第五章 言之有“趣”:在笑声中解决问题
幽默可以化解尴尬与矛盾 / 090
“包袱”抖得响,聊天效果佳 / 093
懂得自嘲,才叫幽默 / 097
把握开玩笑的尺度,不要幽默过了头 / 100
第六章 言之有“计”:说服,其实很简单
让别人有尊严可守 / 106
不要吝啬你的“高帽子” / 110
请将不如激将 / 114
坚持在背后说别人的好话 / 118
软磨硬泡,金石为开 / 121
第七章 言之有“度”:你可以说“不”
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 / 126
婉言拒绝才不伤人 / 132
让拒绝在笑声中发出威力 / 136
第八章 言之有“术”:心理学与聊天艺术
首因效应: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 142
登门槛效应:先进门再提请求 / 146
名人效应:巧借大树来乘凉 / 149
刺猬效应:距离才会产生美 / 152
第九章 言之有“礼”:把微笑和赞美进行到底
赞美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 / 156
赞美的是别人,受益的是自己 / 159
微笑是沟通的最好桥梁 / 161
你的笑容价值百万 / 165
常说“谢谢”,会带给你不可思议的改变 / 167
第十章 言之有“情”:人情味是沟通的桥梁
别为争一个“理”字,而输掉一个“情”字 / 170
让沟通充满人情味 / 174
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 178
多做一些贴心的小事 /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