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语言学.第六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19546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语言学(第6辑)》是一篇关乎中国语言学的发展方向,即以中国语言学的优良传统为根,取世界语言学的科学精华而融通之,坚定地走实事求是、自主创新之路。经典的意义在于指引方向,开辟道路,泽被后人,因此,经典是需要不断重读的。
展开
精彩书摘
  因为大多数学生在课下根本就不会花时间去学习语文,所以布置的课前预习基本上都会流于空话。于是文言文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以老师串讲、学生笔记为主的方式进行。几篇文章下来,学生对文言文早已望而却步,不胜其烦,很难真正培养起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可能是出于应试的目的,老师们都在虚词的用法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尤其是“而”、“以”的用法。“而”、“以”的用法比较繁杂,老师们意见不统一是经常现象,甚至是不同版本的虚词词典上,有时也存在着互相龃龉的矛盾说法,对于其是表“因果”、“递进”抑或“修饰”过于细究实在没有必要。其实有些时候是两可的,可是为了给学生一个确切的说法,也为了考试的方便,老师们都采取了“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的武断方式,只告诉学生一种说法,即便学生有了置疑也要为了统一而否定学生甚至自己的不同意见。即以“窥镜而自视”一句为例,恐怕说成是“顺接”、“修饰”、“并列”都未尝不可。如果窥镜和自视当成两个连续的动作,那么是顺接;如果强调“自视”的方式是“窥镜”,那么又是修饰;如果考虑到在本文中“窥镜”和“自视”其实是一个动作,那么还可以看成是并列。除此之外,本文中的“而”的用法还可以有另外一种解释,那就是“而”可以看成“以”,表目的。“窥镜”的目的就是为了“自视”,不是也说得通吗?只是“以”相当于“而”用法较多见一些,而“而”相当于“以”的用法罕见一些而已。再如“乐琴书以消忧”一句,“以”的用法也可以有多种理解,可以看成目的连词,强调目的;也可以释“以”为“而”,强调方式,那么以起修饰作用;甚至还可以把“以”看成是介词。如果这样断句,“乐/琴书以消忧”,那么以就是介词了,琴书为宾语前置,“乐以琴书消忧”,意思似乎也通。这和“夜以继日”、“秋以为期”的用法是一样的。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纠结于这些模棱两可的说法有意义吗?随便叫出一个学生,都不会不明白“窥镜而自视”和“乐琴书以消忧”是什么意思,可是你让他回答“以”和“而”的用法,他基本上会乱说一气。学文言文的目的是为了读懂古文的意思,如果在无关宏旨的虚词用法上画地为牢,可能就舍本逐末了。因此,我认为,在不影响句意理解的情况下,对于一些常见虚词的用法大可不必细究,与其“务于精纯”,不如“独观大略”。这样才能节省下时间来思考文本本身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意义。
  同样的困难也出现在文言文的句式上。由于初中没有学过语法,我班级里的学生百分之九十分不清主谓宾和定状补。可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却要掌握文言文中的定语后置、宾语前置、判断句、状语后置。除了死记硬背外,还能有什么办法?可是仔细看看这些所谓的特殊句式,除了个别句子(如一些被动句)外,基本上都不关乎句意的理解。可是学生即便早就明白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却要去硬记他根本不明白的宾前状后定后,这又怎么能不让学生对文言文持排斥态度呢!(活用也是如此,与前面情形大体相同,不再赘述。)
  综上,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应以达意为主要目的,在主要意思明了的情况下,应该淡化一些没有很大必要的语法点的讲授。可是,在高考应试的压力面前,不光老师,学生也是很功利的。所谓的新课标教学,在文言文的落实上仍然任重而道远。如何让一堂课上得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依然是困惑我的一个重要问题。
  ……
展开
目录
七八十年前陈寅恪的“老话”和当今中国语言学人的“新话”——在“中国语言学发展之路——继承、开拓、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总结发言
永新、攸县赣方言阳平调的两个来源
对预设可取消性的质疑
古音声韵系统的开展与还原
上古疑母和心晓母字特殊谐声关系研究
从《说文》或体的谐声系列看上古声母的分化时代
从反切看《中州音韵》与《诗词通韵》的关系
先秦古文字与汉魏以来俗字
汉语复音词语单音化举例
论“典故词”的词典处理——以《辞源》“射”字头为例
关于上古汉语语法系统构建的几个问题
说“生”——上古汉语动词“生”的语义及句法特点
陕北清涧话的第三身指代给我们的启示
反义复合词的构造及其历史演变
摆事实,讲道理——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基本法则
《汉语韵尾辅音演变的音系理据》献疑
江淮方言人声时长变异实验研究
滴水现日月  窥豹知一斑——北京市东城区部分高中语文教师文言诗文教学调查报告
笔谈
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流行释读和评述
“杰出科研人才”断想
母语基础教育的突围
转载
新训诂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