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俗体育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870844
  • 作      者:
    付玉坤著
  • 出 版 社 :
    山东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付玉坤,1964年8月生,山东广饶人,毕业于山东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渡。现任山东财经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来,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各类教材、专著9部,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6项。主要研究成果《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省内该研究领域的空白。获得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全国大运会科学论文报告会二等奖1项,山东省首届学校体育科学大会一等奖1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民俗体育研究》从民俗体育的存在本原价值人手,重点探讨了民俗体育的本质、基本特征和功能,从根本上揭示了民俗体育的生命起源;继而通过文化学的研究视角,运用第一哲学理论作为重要的研究手段,通过找寻民俗体育文化的生成机制和文化演进途径进一步呈现了民俗体育的生命成长历程;民俗体育在发展历程中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借助于当前民俗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者认真分析了当前民俗体育的内外部危机,从而部分解释了民俗体育所面对的生命困惑。
展开
精彩书摘
  1.民俗体育文化的生成动力源自人类对自然的超越和创造
  我们已经知道文化最根本的意义上是人的历史凝结成的生存方式。文化的人本规定性,是文化的最本质的规定性。文化作为历史凝结成的生存方式,体现着人对自然和本能的超越,代表着人区别于动物和其他自然存在物的最根本的特征。因此,民俗体育文化也同样源自于人类自身对于自然的超越和创造。比如说民俗体育的功能,正如我们所知道的民俗体育主要源自于两个方式。一种方式是祭祀活动(这其中也包括巫术),早先的人们充满着对大自然的敬畏,因此遇到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总是求助于神灵的庇佑——这种敬畏自然也包括对于自身生命的诉求。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自身健康的问题,正是基于这种持久的关注,人们也在不断的认识自己,认识我们的自然界,人们开始认识到运动对于人体心肺功能、对于身体各个器官的锻炼意义,这就导致了由祭祀产生的民俗体育运动项目功能上的重大转型。民俗体育由过去的象征意义逐渐演变成关注参与者个体健康的一种健身活动。就像我们的民俗体育运动龙舟竞渡、舞龙、舞狮等运动项目,也是从早先的祭祀(像龙舟竞渡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由皇帝亲自主持)逐渐演变为一种强身健体的运动形式。当我们开始意识到个体的健康除去身体健康之外还应该关注心理健康之后,民俗体育再次产生了新的创造性,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功能成为当代民俗体育关注的重点。民俗体育这种功能性的变化导致了民俗体育文化的转型,文化核心从过去的“敬”和“畏”逐渐演变成对于自我的一种信仰,人通过自身不断的认知过程完成了对自然的超越。在这种超越之后,自然而然的是一种新民俗体育文化的创造,当今的民俗体育文化已经充分地完成了对于最初的民俗体育文化的超越和创造。
  民俗体育的另一种重要产生方式是源自于人们的生产实践。按照马克思的理解,文化起源于人的类本质活动,即实践活动。文化是实践的历史积淀和对象化;文化又构成实践活动的内在机理和方式。民俗体育运动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实践活动,它综合了人之为人的所有根本特征:自由、创造性、社会性、超越性、目的性等等。民俗体育运动作为人的本质活动和存在方式的实践的最本质特征就在于对给定性的否定,超越和扬弃;在于对人自身和人的世界的创造与再创造。民俗体育文化起源于人的超越性与创造性实际上就是起源于人的实践活动的超越性和创造性。因此,按照马克思主义文化学的理解,民俗体育文化所具有的超越性和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关于民俗学、民俗体育学
一、西方民俗学起源
二、中国民俗学起源
三、民俗体育学
第二节 民俗体育研究现状
一、对民俗体育项目的继续发掘和创新
二、对民俗体育现代化道路的探究
三、对民俗体育概念的厘清以及对建立民俗体育学的探讨
四、对民俗体育文化的探究
第三节 民俗体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价值与意义
一、民俗体育的外显价值
二、民俗体育文化的内在价值

第二章 生命的缘起:民俗体育存在价值研究
第一节 民俗体育本质研究
一、民俗体育具有传统性本质
二、民俗体育具有生活性本质
三、民俗体育具有文化性本质
四、民俗体育具有健身性本质
第二节 民俗体育基本特征研究
一、民俗体育的传承性和扩布性特征
二、民俗体育的稳定性与变异性特征
三、民俗体育的阶层性与对象性特征
四、民俗体育的规范性和服务性特征
第三节 民俗体育功能研究
一、民俗体育的教化功能
二、民俗体育的教育功能
三、民俗体育的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
四、民俗体育的娱乐功能
五、民俗体育的促进身心健康功能
六、民俗体育的促进民族认同功能

第三章 生命的成长:基于文化学视域中的民俗体育研究
第一节 民俗体育存在的文化学阐释
一、基于“第一哲学”思考下的民俗体育
二、民俗体育的生命表现和生命自觉
三、民俗体育的生命意义
第二节 民俗体育文化生成机制研究
一、解读民俗体育文化
二、历史的凝结:民俗体育文化的存在方式
三、超越和创造:民俗体育文化的生成动力
四、范式的建立:民俗体育文化生成内涵
第三节 民俗体育文化演进途径研究
一、民俗体育文化演进内涵
二、民俗体育文化的演进途径

第四章 生命的困惑:民俗体育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节 民俗体育的外部危机
一、人们对于民俗体育的认同危机
二、社会转型给民俗体育带来的文化危机
三、其他体育形式给民俗体育带来的危机
……
第五章 生命的涨落:民俗体育自主演进研究
第六章 生命的演化:民俗体育现代化研究
第七章 PIFS-ISMS系统在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的应用研究
第九章 山东省民俗体育保护与传承个案研究
后记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