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的教育从胎教抓起
跟《黄帝内经》学养胎
关于胎教的思想,在周代之前就开始形成了。《黄帝内经》中记载,黄帝问岐伯:“我想知道一下,人的生命开始时哪种物质筑成人的根基,哪种物质构成人的组织系统?失去什么就死,得到什么就生?”
岐伯答道:“母亲的气血是小生命的基础,父亲的精气构成小生命的门楣,形成躯体,失去精神就死,得到精神就生。”黄帝又问:“什么是精神,怎样得来的?”
岐伯再答:“父精母血(卵子)结合成小生命后,发育到有了气血,各组织系统形成,主管血的营气和卫气周身运行畅通,五脏业已生成,这时精神寄居体中,于是发育成人。”
《黄帝内经》对胎教问题就进行了探讨。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酸生肝,苦生心,甘生脾,辛生肺,咸生肾,此五脏假五味而生也。”
《素问·六节脏象论》中说:“臊气凑肝,焦气凑心,香气凑脾,腥气凑肺,腐气凑肾,此五脏假五气以成形也。”
意思是说,人体五脏六腑禀五气五味而生成,气为阳,味为阴,天地阴阳和,万物生机勃勃。人吃的五气五味和,则身体健康无病。若是孕妇择食不得气味,例如偏食,会使胎儿发生多种疾病,孕妇必须调剂好饮食。
《黄帝内经》还讲:
“人生而有癫疾者,病名为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
意思是强调精神、情绪对人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孕妇心情好,有利于身体健康,可使胎儿发育良好;反之,可使胎儿发育不良,出生后的孩子会发生胎疾。孕妇要注意排除不良情绪。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出:
“妇人重身,毒之何如?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
意思是说,孕妇用药要特别注意,如果药量过大,对自身和胎儿都会有影响,药量能达到基本治好病就行了,用药超过这个限度会对胎儿有害,甚至使胎儿死亡。
可见胎教问题以及怀孕期间的保养,古人很早就开始重视了。
……
展开
——著名亲子教育专家陈禾教授
中国古代的王公贵族对他们的后代也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早教方法。现代父母们可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娱乐和实用两不误!
——太平洋亲子网总编胡其萍
“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穡,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
意思是:有些做父母的人终日勤劳耕作,可是孩子们却居处安逸,不知劳作之苦。一味追求享乐,结果变得十分傲慢无礼,不接受父母的教诲,甚至反唇相讥,“你们这些过了时的人,懂得什么呀!”这就从反面晓喻成王,不知劳作之苦,一味追求享乐,就会变成傲慢无礼、失去德行的人。
——《老祖宗传下来的育儿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