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在家上学:叛离学校教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4055479
  • 作      者:
    李新玲著
  • 出 版 社 :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新玲,中国青年报记者。大学4年工科训练,后弃理从文,获法学硕士学位。新闻从业15年,长期关注教育、科技、青年成长,累计有近二三百万字新闻作品见报,泽著《赛伯族状态——因特网对政治、经济影响》,连续4年参与《教育蓝皮书》撰写。钟爱并享受自己的职业,希望能够通过观察、记录、思考、写作,推进社会的一点点进步。
展开
内容介绍
    在学校教育模式为主流的时代背景下,“在家上学”是一种具有边缘性和个性化的教育实验,也是对我国“家塾”教育传统的现代化回归。《在家上学:叛离学校教育》作者以新闻工作者客观的立场、敏锐的目光、简约的笔触和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对目前的“在家上学”现象进行了全方位的叙述、介绍、分析和思考,不仅为广大家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真切的资料和可供借鉴的经验,更激发了人们对我国教育现状的关注和思考。
    全书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章以极富现场感的文字引出了目前国内极具特色和感召力的“在家上学”案例,介绍案例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记录实践者甘苦自知的心路历程;
    第二章本着理性、客观的态度分析了什么样的孩子适合“在家上学”的教育模式,其中既有对社会各方观点的整合,亦有作者的辨析与沉思;第三章立足传统的学校教育现状和“在家上学”的客观发展境遇,发出“在家上学”向何处走的追问,引人深思;
    第四章则将视野推及全球,以丰富而详实的资讯向读者呈现了“在家上学”在世界范围的状貌。
展开
精彩书评
    李新玲的新书,对我国“在家上学”的实践傲了生动的全景扫描,介绍了这一探索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演进,为我们认识“在家上学”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借鉴。
    ——扬东平(北京理工大学文科学部主任委员,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著名教育和文化学者。)
    
    “在家上学”作为在学校上学的延伸、补充、强化和拓展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就绝大多数人而言,在家上学、在校上学和在社会上学,恰是人生教育的一幅完美图景,不必互相取代,只求共同完美。
    ——王旭明(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
    
    本书讲述了一些“在家上学”的故事,展示了一些有勇气的家长在这一问题上的探索和作为,其成败得失可以给其他家长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尹建莉(教育专家,教育学硕士,从教多年,现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著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在家上学——叛离学校教育》一书生动而详尽地介绍了“在家上学”的一些典型案例,对我们观察、思考和分析教育现状具有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周弘(赏识教育首倡者,全球热爱生命奖得主,中央教科所特聘家庭教育专家,被誉为“赏识老爸”。)
    
    时下出现的“在家上学”现象,与其说是创新,还不如说是回归。本书敏锐地捕捉到这种现象,并以丰富鲜活的案例,记录了一批身体力行的实践者和探索者,也展示了中国教育处于大变革时期所呈现出来的生机和活力,触发我们去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适合孩子的?传统与现代究竟如何结合?
    ——王丽(教育学者,参与编写中小学语文教材,对民国教育有深入研究,曾著有《追寻失落的中国教育传统》。)
展开
精彩书摘
    若读懂了这首诗,并能在为孩子营造的环境中时时保持觉察,带着觉察不断实践,那么我想那就是理想的教育状态了。但若真读懂了这首诗,也就明了了这样的环境要我们这些“旧A”来营造,其难度有多大!每一时刻都要找准自已是“弓”的位置,弓是不能决定“箭”的方向的。现在我们就在做这样一件难度极大的事情,创办这样一所陪伴新人成长的学校。我们自身要努力接近新人的状态,每前进一步都很艰难,但这也是我们自身生命的选择,是所有关心教育的人的选择,也是应了新人们生命力量的召唤。在办学过程中,我们在找一种状态,是完全开放的,但又是极其清晰的。
    我们接受所有对办这样一所新人成长的学校有利的信息,却不会在不清晰的状态下去模仿或借鉴任何教育理念或教育模式,我们的实践过程要让一切都是新鲜的、真实的,就像卢安克不说自己是华德福的老师一样。任何教育模式或教育理念的可取之处都是真正符合人性的那部分,所以教育的方式可以有很多,而我们会以“以人为本”的方式去探索,我们不想让自己本身又成为某种模式,这也是我们迟迟没有确定、没有分享运作模式的原因。可以确定的是这里的每个陪伴孩子的成人都要有真实的人的状态,是真正理解自由、懂得生命的人。虽然找到这样的成人很难,但我们坚信他们一定可以按时到来。
    在这里,我们谦卑地面对自然,谦卑地面对孩子,谦卑地面对生活。
    在这里,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在家上学”现象纪实
“为了探寻理想的教育/为了获得诗意的栖居/为了让生命和灵性归真返璞/我们选择了反叛/我们决定远离/叛离……”
于是,他们以梦为马,胸怀笃定的信念,带领孩子叛离学校教育,走上“在家上学”的漫漫长路。
一、苍山学堂:进离北京,办起中国夏山学较
背靠苍山、面朝洱海的苍山学堂宛若远离喧嚣的世外桃源:淙淙的流水缓缓穿过学堂的院落;新雨唤醒了淘气的野茵子,成群结队地探出了头;深林里的呼吸竞有些奢华,因为空气里弥漫着青草和泥土的芬芳;孩子们徜徉在自然、知识、艺术、生活的海洋里,觉察、聆听、感悟……
这里——苍山学堂,栖息着陈阵办一所“中国的夏山学校”的教育梦想。
·办一所中国的夏山学校,
·到山上采蘑菇是学生的必修课,
·“九月,我们约定学习呼吸,学习吃饭,学习做家务,学会不抱怨”
·世事难料,“中国夏山”转向全球游学
·附:陈阵的教育设想,
二、六月,学堂:“现代孟母”做成小学堂,
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做营养丰富的爱心早餐,领孩子到自然中寻找“夏天的音乐家”,让孩子们在宜家家居利用尺子认知长宽高,打好时间差,让孩子们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场所,享受社会教育资源……
“完整的人和完整的成长”、“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在独立创办的六月小学堂,被誉为“城市游牧民族”的叶万红在教学中践行着这些教育思想。
·为了孩子的教育,当起“城市里的游牧民族”
·陪伴孩子成长开办小学堂
·“在家上学”为孩子提供可口的饭菜,
·打好时间差,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附:感恩,因为我是妈妈(叶万红)
·附孩子们的作品
三、“小先生”哀:“在家上学”怕成长之路
袁鸿林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在高校教了一段书后转而下海经商。自从有了女儿袁小逸,他萌生了自己培养孩子的念头。在他独
……
第二章 什么样的孩子“在家上学”
第三章 “在家上学”向何处走?
第四章 “在家上学”遍布世界各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