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第六届全国工科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讨会论文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4134587
  • 作      者: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工科工作委员会,东南大学主编
  • 出 版 社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第六届全国工科研究生教育工作研讨会论文集》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工科工作委员会、东南大学主编。本届会议共收到论文101篇,经会议专家委员会评审,最终收录82篇论文。论文主要涉及研究生培养体制与模式、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创新团队与创新能力等五个主题。论文探讨了新形势下工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定位和培养特色,审视并思考了工科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实践教学、校企联合、交叉学科等具体问题。论文不仅凝聚了教学和科研一线教师的心血,而且汇集了教育管理者的智慧,承载着作者对我国工科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展开
精彩书摘
    二、研究型工科院校研究生教育的特色
    研究型工科院校的研究生教育应有别于本科生教育,也有别于普通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应更突出“精英教育”和“国际化”。其最鲜明的特色应首先体现在创新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上。创新的课程体系、培养体系及管理方式等都是重点。
    1.设置“宽口径、厚基础”的课程体系
    为体现出“精英教育”的特色,应注意拓宽研究生的专业口径,所有专业的培养方案均按一级学科设定。课程体系可分为两个层面:“专业层面”和“个体层面”,“个体层面”指学生个体在“专业层面”上的课程体系,结合自身发展需求所形成的课程体系。此外,要“拓宽”专业口径,各专业可适当增加选修课的门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并鼓励学生跨一级学科选程。部分有条件的研究型大学,还可考虑能否将能反映相关学科前沿进展的研讨会、讨论会和讲座课程等内容,都纳入到正式的课程体系中,以适应目前科技迅速发展,产生了大量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实际需求。
    正如国外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曾说:老师带学生就应像牧羊人放羊一样,牧羊人要做的事情是:为羊儿找一块草肥的地方,让羊儿自由自在地自己找草吃。同样,学校要做的事情是:充分注意研究生的个性培养,重视数学课教学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作用。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宽口径”的专业需求,各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均可按一级学科设置,同时强调数学课的学习。要加强数学基础课程的要求,设计“基础、工具和近代数学”三者结合的数学基础课程体系。
    研究型大学在修订培养方案时,可考虑只提总学分要求和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学分要求,即:只勾画出大体框架。各专业在这种大框架下自主设置适合自己的课程体系。总学分要求和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学分要求,可考虑按照“跳起来摘苹果”的思路提出,略高于现有水平。各学科在具体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上,还应先进行充分的调研,在研究国内外著名理工科大学同学科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对已毕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有针对性地设置出学生更需要的、社会认可度更强的、更具有前瞻性的课程体系。
    2.“学术型”、“应用型”分类培养
    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就业需求,对学生进行“学术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两种类型分类培养。一部分希望继续从事科研工作或者继续深造读博的学生按照“学术研究型”进行培养,着重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撰写学术论文的水平进行要求。另一部分希望毕业后去企业工作,具有能解决企业实际生产需要能力的学生,则按照“应用研究型”的标准进行培养。两种类型学生在培养方案上就应做出区分,总学分、课程类别、学位论文和培养年限等要求都应有所区别。如:哈尔滨工业大学要求“学术研究型”学生的培养年限为2学年,必须修满30学分,其中学位课l9学分;“应用研究型”学生的培养年限为2-2.5学年,必须修满31学分,其中学位课17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学分。“应用研究型”学生的培养方案中,对“实践教学”环节提出了鲜明的要求。
    面向未来,研究型工科院校还应继续严把质量关,进一步加强授课环节精细化管理。同时,重点推进“实践平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基础实验条件建设,增设更多的实践教学环节。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家高新技术发展的要求,本着“发展优势学科、国际前沿和交叉学科”的设置原则,努力探索新的人才培养理念,进一步探索创新机制建设,逐步打造出一支具有卓越研究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教师队伍,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为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3.开设为学生自主研究做准备的“研究型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要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就必须鼓励学生自主研究、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中应侧重教授学生某种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就一种思维方法进行详尽的演示,讲授一定程度后,要求学生在老师给出的几个题目中选择一个,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究,然后在课堂上向大家展示如何运用所学到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研究生培养体制与模式研究
试论研究生教育改革路径及其发展定位
实践基地
——工程教育探究的场所
以“大工程”观念聚焦企业需求探索高等工程教育培养之路
对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机制的思考
理工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
——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在校企联合培养中的改革成效
研究型工科院校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定位与培养特色
适应国家需求,明确定位,提高质量
——如何进一步完善工科研究生教育的分类培养模式
浅析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模式
研究生培养机制在学位论文阶段的影响
——从研究生需求角度分析
工科院校硕士研究生学制调研与分析
军校工科研究生培养机制与质量保障的探讨
试论北京地区普通工科院校研究生培养的应用型定位
基于“产学研用”的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
基于SWOT分析法的工科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定位决策
依托行业面向社会打造“大电力”特色学科群
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构建
主动适应国家社会需求积极培育新能源学科
——华北电力大学发展新能源学科的探索与实践

第二部分 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
研究生教育中的“督”与“导”
浅谈工科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基于西安交通大学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分析
加强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评价标准建设的思考
全方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
加强学科交叉,深化军民融合,提高军校工科研究生培养质量
——以后勤工程学院为例
地方高校应用型研究生教育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
关于研究生优质课程立项建设的几点思考
——以重庆大学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为例
基于控制论的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博士生招生中若干重点关切问题初探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实践环节质量保障体系
刍议研究生培养的“氛围管理”
工程硕士《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课程教学方法探析
《精品课程建设》问题研究
瞄准部队高层次应用型军事人才需求积极开展指挥管理型硕士研究生教育
数字化教学平台在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工科研究生的人文精神塑造
浅谈研究生教育中的软技能培养
研究生新生SCIO-90量表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实践与探索
适应军事训练转变需要提升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管理水平
STK在空间通信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第三部分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研究
中美电气工程类研究生培养体制比较分析
以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我国工程硕士学位标准与发达国家相应标准的比较分析
美国工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个性化培养模式研究
——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为例
基于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在研究型大学创建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建设要素分析
对工程教育国际化的思考与建议
以“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为契机,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
对推进研究生课程国际化的思考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背景下的国际工程教育实践与思考
构建国际交流与合作体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以同济大学为例

第四部分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环节的探索与实践
CDIO工程教育理念对我国专业硕士培养的启示
全日制工程硕士入学教育的创新与探索
——以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为例
工程博士培养模式探讨
——天津大学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思路和体会
政府、学校、企业联动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科教用相结合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地方工科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探析
——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
——奖学金制度建设初探
基于能力矩阵分析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研究
——以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为例
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发展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
适应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的助学贷款工作刍议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二级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
全日制工程硕士柔性培养模式初探
浅谈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障
信息化背景下的在职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提高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整体质量初探
浅议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探索
浅析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及其质量保障

第五部分 创新团队与创新能力研究
对提高博士生导师作用的思考
地方工科院校拔尖创新人才研究生培养机制探索与实践
——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
科研创新团队导师与研究生互动模式分析
解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关于提高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对策研究
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要素与对策探讨
完善高水平实践教学体系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探讨
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瓶颈分析
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大力培养创新型军事人才
——军事科学院培养“两高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民航院校工科硕士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学位论文质量保障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