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多样化社会思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的影响
社会思潮是一种只有通过传播才能产生,也只有通过传播才能发展的社会意识。传播是社会思潮内在的运动方式,贯穿着社会思潮运行的整个过程。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的活动形态,意味着思潮总是处于不断地传播之中,须臾离不开传播。没有思想理论一定规模的传播,就不会有思潮的产生;没有传播规模的扩大就不会有思潮的发展;传播的停止即意味着思潮的衰亡。
社会思潮的传播有两种基本形式,即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对社会思潮而言,这两种传播方式都有重要意义。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并非完全分离,人际传播是大众传播的基础,两者的区别只在于信息在传播过程中接受者的多寡而已。两种传播方式各自的媒介也并不专属,比如互联网就是新兴的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媒体,各种社会主体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外界进行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既可用于人际传播,也可用于大众传播。①
正是由于社会思潮的传播,导致各种社会思潮的理论主张和政治宣传扩散,使其实际影响趋于复杂化。譬如,一些社会思潮的观点往往对错交织,同一思潮内部有时又分为不同流派,有的趋于激进,有的偏于温和、保守;而且思潮的内容与表现形式的不一致性更为突出,致使人们辨别其思想本质的难度增大,容易受到误导。同时,社会思潮的传播要通过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等环节来完成。社会思潮的大众传播过程实际上更为复杂,传播的过程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受众也不只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而是会主动选择、反馈信息,因此传播过程不是源于传播者、止于受传者的单向过程,而是一个动态的双向甚至是多向的过程。由于大学生生活经历及社会接触面的局限,对社会了解尚不全面,所以在判断问题时带有明显的片面性,即善于局部了解,拙于全局性观察;善于微观体验,欠于宏观把握;善于横向对比,乏于纵向比较;而且在大学生群体中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思维方式,这种逆反心理是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巨大障碍,很容易产生和推动消极思潮的发展。社会思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多样化社会思潮增加了大学生价值选择的复杂性。社会思潮的传播虽然有助于拓展人们思考人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视野,但各种社会思潮均含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和价值追求的目标性,社会思潮的传播无疑增加了人们价值选择的复杂性,增强了人们思想活动的差异性、多变性、独立性和选择性。这一点对大学生群体来说尤为突出。大学生往往是社会思潮的最先反映者,社会思潮因其自身理论观点和理论形态的新奇迎合和满足了大学生追求新思想观念的要求,是感受和传播社会思潮的一个关键性载体。但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定型阶段,可塑性很强,有强烈的求知欲,表现为信息饥渴、信息敏感和求异心理强,“属于易感群体,对外敏感,却易受直觉驱使,易于接受非理性影响”①,他们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自我意识等心理承受能力经常处于不稳定、不平衡状态,这必然影响到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当下大学生群体中所表现出的社会思潮倾向较为复杂,既有崇尚爱国主义的情怀,反对各种社会不公正、不公平思想观点等反映大学生健康积极的价值取向,也有极少数人把某些社会思潮中与社会主义建设不相容的思想奉为“经典”、“名言”,作为流行语、座右铭,以致造成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畸形,表现为精神郁闷、思想困惑、理想迷失和信仰动摇。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