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还真的就像生孩子,痛并快乐着--往往是,先痛然后快乐;没有痛,就没有快乐。和我一起担任该市教师导师的南通中学陆军老师,有一次和我一起乘车,我们两人也聊起教师写作的事,他问我有没有注意到一种现象,现在教师写论文,很少有被退稿的情形。我想想也是,就反问他其中的原因在哪里。他说,不少教师有着鲜明而又单一的功利目的,就是评优、评职,为此,他可以请人代写,或者出钞票,找门路,因此很少去写,“写”则几乎全中。他还说,自己现在每写必发,而在过去许多年里,却屡发不中,“屡败屡战”,是无数的退稿无形中渐渐垫高了自己的理解和写作水平;没有过去大量的退稿,就没有今天屡屡被用稿。这番话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在写作上,应该没有人能无师自通,应该也不存在什么终南捷径。
我们来看三位名人或名师关于写作的一些话。
第一位是余秋雨先生。他说:“一个不被挖掘、不被表述的灵魂是深刻不了、开阔不了的。不被表述的灵魂无法不断地获得重组。不断地表述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地组建自己的灵魂。”教师的教育灵魂同样需要通过表述来组建或重组。这也是我今天这个报告题目的由来。
第二位是李镇西老师。他说:“校长与校长、教师与教师之间在学习、实践、思考方面的差距并不大,差距在于写作。”我以为,在学习、实践与思考等方面,人与人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差距,甚至差距还不小;而写作则把差距拉得更大,拉到极致。
第三位是上海市优秀青年校长郑杰先生。他说:“逼教师写文章,就是逼教师思考,写作就是条理化地思考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开始是痛苦的,坚持下去就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一种快乐。”这是一位校长有关管理的经验之谈,可以说触及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关节。是啊,一点都不写文章的教师,怎能奢望他有很多的思考,他又怎能让自己平时零零碎碎的思考化零为整,而成为一种思想呢?我曾在一本书中读到一段话,大意是,当我觉得思想混沌一片时,我就拿起笔来。是的,动笔去写,会使你混沌的思绪变成清晰的思想,而教师恰恰是需要用思想来支撑的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