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世上唯有良好的品德才是最难以获得和保持的。对于教师这一职业,人们往往给予他们高度的评价与赞誉:“德才兼备,堪为人师。”其中,“德”在前,“才”在后,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师德是为师者不可或缺的“灵魂”。
师德是教师无穷的动力,无形地影响着他们的教育能力,也正是这股力量促使着他们敏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战、乐于奉献。是的,这一切都是自觉的,不是优越的工作条件使然,也不是丰厚的待遇使然,而是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优秀的素质修养激励着他们埋头苦干,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对于学生来说,高尚的师德本身就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它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所起的教育作用却往往是巨大而深远的,甚至是终生的。
然而,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教师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开始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不读书、不看报、不重视时事政策的学习,只满足于做一名简单的传授者;只管教课本的“书”,不管育人的“心”;缺乏应有的事业心、责任感与爱岗敬业的精神;追名逐利,斤斤计较于个人得失,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规范意识,不尽职守责。得过且过;职业意识淡薄,亦教亦商,以教谋私;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无原则地迁就、变相体罚,甚至侮辱学生的人格;酗酒闹事,参与赌博,违法乱纪……
如此种种问题的出现尽管只发生在部分教师的身上,但仍足以让人心寒,它严重损害了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也亵渎了学生纯净的心灵。
“德是师之灵魂。”有人曾说:“一个人一旦失去了灵魂,那么他就成了行尸走肉。”可见,精神对人的生命活动的支配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所以,师德本身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力量,教师的人格、品德、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对象。因此,教师都必须以自己崇高的道德修养、高尚的人格品质给学生以感染,让学生深受启迪的同时调动他们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在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接受教育的基础上,有效地实施自己的教学计划。否则,不论教育管理制度多么完善,学校的管理者多么勤奋努力,教师的教育效果都只会大打折扣,事倍而功半。
王先生的孩子在西安南郊某统招大学读大三。但从去年冬天以来,王先生却发现孩子好几次在社会正常工作日内,坐车跑回家中看书。
这天上午,他又发现孩子无缘无故地回了家,便问孩子为何不在学习环境很好的学校读书上课。孩子很不情愿地说:“老师家中临时有事请假了,上午的课调到以后补。”王先生又问孩子:“以前几次大白天跑回家,是不是也是老师没来上课?”孩子满不在乎地说:“这有什么好奇怪的,老师有事不按时上课的情况在学校多的是。”在另外一所学校所发生的事情则更是让人汗颜:
一位老师因事请假两天,于是,学校按规定扣除了他一定的津贴。但让人气愤的是,这位老师回校再上课时,却只按自己的课时计划做,而不再教请假那几天的课程。他给自己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既然我请假了,学校就得找人把课上齐,这不是我的责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