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健康教育之路:区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针对教育科研而言。在现实教育研究中,有的科研项目跟风变脸,脱离实际;有的课题立论东拼西凑,缺乏原则;有的教育专著创新不足,个性掩失。但《迈向健康教育之路:区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成果始终体现了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将课题引领、课题指导、课题研究作为区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带动全市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铺开。他们申报的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师生心理危机的早期干预及模式的研究》,以师生心理问题的早期干预为切入点,探索构建区域内师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三级预警机制,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们在坚持“研究性”推进工作策略的同时,还围绕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把问题当课题,倡导教师用研究的思维、研究的视角、研究的方法对待现实中的问题,十几年来,他们边研究,边探讨,边实践,笔耕不辍,辛勤耕耘,走过了一条充满坎坷与艰辛、执著与坚韧、快乐与幸福的探索之路,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特色的科研型学校。
二是针对教育改革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界的改革试验方兴未艾,各个门类的课题层出不穷,各个层面的方案争妍斗艳,其动员之广,影响之大,提出和解决的问题之多是前所未有的,但是,深层次的研究和改革并不多见,成功的范例和模式更是少之又少。荣成市教育人立足本地实际,积极进行改革,创新教育方式,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首先开发课程资源。实际工作中,很多学校和老师因缺少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课程资源作支撑,心理辅导活动课陷入低效、盲目、无序的状态。为改变这一工作状态,保证心理辅导活动课能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早在2008年,他们组织部分心理骨干教师通力合作,为不同学段开发构建了主题丰富的课程资源包,为保证课程资源包的时效性,他们每年都根据一线老师的反馈信息对资源包进行修改完善补充。同时他们还鼓励学校进行校本化课程资源的开发,突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化。其次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实践中,他们探索构建了多样化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新模式,他们编写的《小学班级心理辅导指导用书》《中学班级心理辅导指导用书》正式出版,有力地指导了全市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开展,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形式。再次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新渠道。他们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突出研究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团队活动等学校日常工作如何融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关注问题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通过信箱、咨询电话、心理日记、面对面咨询等形式,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补救性功能。以学校为主体.联合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力量,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互协作的心理健康教育新网络。
三是针对机制创新而言。荣成市教育局成立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选拔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兼职参与指导中心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指导和专业引领。同时要求各单位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本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分工负责,落实到人。组建了以“校领导——心理教师——班主任——学生家长”为基本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在教育实践中.他们着重对留守生、特困生、单亲家庭子女和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辅导,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机制,为学生创造了方便快捷的心理辅导网络服备。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