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迈向健康教育之路:区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232229
  • 作      者:
    杨军编著
  • 出 版 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杨军,山东省荣成市教育局副局长,兼任荣成市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主任。
  曾先后被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授予“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山东省优秀老师”“山东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多项课题研究成果获奖,其中主持研究的“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实证研究”荣获山东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教学成果二等奖、《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研究》荣获山东省教育厅第四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出版了多部教育专著,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公开发表。
展开
内容介绍
  《迈向健康教育之路:区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针对教育科研而言。在现实教育研究中,有的科研项目跟风变脸,脱离实际;有的课题立论东拼西凑,缺乏原则;有的教育专著创新不足,个性掩失。但《迈向健康教育之路:区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成果始终体现了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将课题引领、课题指导、课题研究作为区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带动全市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铺开。他们申报的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师生心理危机的早期干预及模式的研究》,以师生心理问题的早期干预为切入点,探索构建区域内师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三级预警机制,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们在坚持“研究性”推进工作策略的同时,还围绕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把问题当课题,倡导教师用研究的思维、研究的视角、研究的方法对待现实中的问题,十几年来,他们边研究,边探讨,边实践,笔耕不辍,辛勤耕耘,走过了一条充满坎坷与艰辛、执著与坚韧、快乐与幸福的探索之路,涌现出了一大批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特色的科研型学校。
  二是针对教育改革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界的改革试验方兴未艾,各个门类的课题层出不穷,各个层面的方案争妍斗艳,其动员之广,影响之大,提出和解决的问题之多是前所未有的,但是,深层次的研究和改革并不多见,成功的范例和模式更是少之又少。荣成市教育人立足本地实际,积极进行改革,创新教育方式,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首先开发课程资源。实际工作中,很多学校和老师因缺少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课程资源作支撑,心理辅导活动课陷入低效、盲目、无序的状态。为改变这一工作状态,保证心理辅导活动课能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早在2008年,他们组织部分心理骨干教师通力合作,为不同学段开发构建了主题丰富的课程资源包,为保证课程资源包的时效性,他们每年都根据一线老师的反馈信息对资源包进行修改完善补充。同时他们还鼓励学校进行校本化课程资源的开发,突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化。其次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实践中,他们探索构建了多样化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新模式,他们编写的《小学班级心理辅导指导用书》《中学班级心理辅导指导用书》正式出版,有力地指导了全市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开展,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形式。再次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新渠道。他们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突出研究学科教学、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团队活动等学校日常工作如何融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关注问题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通过信箱、咨询电话、心理日记、面对面咨询等形式,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补救性功能。以学校为主体.联合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力量,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互协作的心理健康教育新网络。
  三是针对机制创新而言。荣成市教育局成立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选拔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兼职参与指导中心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指导和专业引领。同时要求各单位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本单位的重要议事日程,分工负责,落实到人。组建了以“校领导——心理教师——班主任——学生家长”为基本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在教育实践中.他们着重对留守生、特困生、单亲家庭子女和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跟踪辅导,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机制,为学生创造了方便快捷的心理辅导网络服备。
展开
精彩书摘
  导致杂拼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原因在于:一是对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正确认识,视其为可有可无的事情,而名义上的工作开展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或点饰学校形象,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形同虚设,徒有虚名;二是没有形成一整套规范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设置、组织规划、实施途径和从教人员的素质等未做规范要求,同时缺乏必要的检评制度,从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失控甚至失效,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工作的成效。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对专业知识和实际能力达不到要求的,绝不能随意安排做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杂拼问题必须尽早解决,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基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化、现代化、专业化和本土化等发展趋势,我们认为应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加强培训,提高心理教师的专业素养
  时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就是从教队伍将从兼职为主转为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此专业化的发展方向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胜任。发达国家和我国的港台地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均有资格认定制度,有的已将心理辅导作为教师教职考核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一方面大力做好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前培训工作,在高校加强此项专业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尽快做好在职教师的受训工作,使其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持证上岗,以逐步扭转目前杂拼从教人员的现象,从而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成效不高的状况。
  2.全员参与,充实心理教育的师资力量
  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发展现已成为现代学校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也必将成为每位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此理念将渗透在现代教育质量观和学生观之中,并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得以体现,成为学生潜能开发的重要内涵。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专业从职人员的事情,并非针对哪一个学生的问题,它指向于全体师生。这就要通过各种路径(如外出进修、校本培训、专家讲学、远程教育等)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知识和能力,使得专业心理辅导和非专业渠道并驾齐驱,通过课堂教学的优化、学科教育的渗透、课外活动的熏陶和学校隐性教育的作用,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工作机制篇
第一节 区域推进的背景分析
第二节 区域推进的实践探索
第三节  区域推进的回顾展望

第二章 队伍建设篇
第一节 师资队伍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  师资培训的路径优化
第三节 师资队伍的成长发展

第三章 课题研究篇
第一节 课题研究的理论策划
第二节 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第三节 课题研究的成果展示

第四章 教学研究篇
第一节 教研载体的组织建设
第二节 课程资源的开发构建
第三节 课程模式的发展创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