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小学社会实践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6133270
  • 作      者:
    殷世东,龚宝成著
  • 出 版 社 :
    黄山书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殷世东(1972-),男,安徽霍邱人,阜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安徽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综合实践活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常务理事,安徽教育学会理事。
  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时期中小学社会实践研究”、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会支持体系研究”、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多元文化教育视域下的区域文化开发与利用研究”等课题10多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课题3项。在《课程·教材·教法》、《中国教育学刊》、《东北师范大学学报》等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合著5部。主持和参与的教研课题,研究成果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龚宝成(1966-),男,安徽霍邱人,淮南师范学院教师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讲师。曾担任省市级示范中小学校长,从事基础教育实践教学与管理20多年。主持和参与有关社会实践研究、教师教育研究课题9项;参编专著3部;在《教育发展研究》、《教学与管理》等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基于中小学社会实践研究,《中小学社会实践研究》紧密结合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通过梳理社会实践类课程、历史演进,阐释社会实践课程的理论基础,分析其价值意义,明确社会实践可以将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验证、理解、运用、创生和形成技能;明示社会实践可以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有机的联系起来,将各门学科知识融合为一体,让学生从生活世界中获取知识,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成长;明晰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可以加强与自然对话,与人类社会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目标。通过探索与分析,提出关于实践课程研究的逻辑框架和一些思考的方法,提出课程有效开设策略,为社会实践课程常态化设置提供理论支撑和可操作性策略。
展开
精彩书摘
  白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正在经历着一场空前的经济社会变革,科学技术和信息化浪潮把人类带人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和社会发展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成为第一,资源。知识产品生产和脑力劳动在整个社会生产系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知识牛产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要求社会成员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不断进行知识生产和创新。人类社会必将步入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打破教育的封闭性,促使学习与工作不再割裂、教育与社会融为一体、个人与组织息息相关。学习型社会要打破学习时段、学习空间、学习主体、学习样式的孤立,使学习成为知识社会人们的一种生存方式和牛活方式”,“终身学习的要领将改变我们看待下一个70年中我们的社会、教育和实业的方式”。因此,为了顺应时代的需要与发展,必须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科学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学科基础扎实,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然而,在人才培养力.面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振聋发聩的“钱学森之间”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问题的形成,迫使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人才的培养内涵和教育的本质和作用,重新厘定教育的功能和行为方式。“人类的悲剧在于,那些富有想象力的人缺少经验,而那些有经验的人则想象力贫乏。愚人没有知识却凭想象办事;书呆子缺乏想象力但凭知识行事。”如何通过教育将知识、经验和想象力结合起来,提高人的创造力?如何发掘与发挥创造性人才的社会功能与价值,也就是如何从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造型、发明型人才培养方法的转型。人才的培养应从基础教育做起,“每一个人都应当在从牛到死的整个人生中,为适当的目的而持续地接受教育,社会也应当在每个人需要学习的时候以最好的方式给予充分满足,以不断实现人、教育和社会的整合和统——”。为了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育人。
  在观照欧美各国和日本、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课程改革的基础上,2001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称《纲要》)适时提出在我国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社会实践足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纲要》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课程从它一产生起,就呈现出一,种动态发展的趋势”。《纲要》从课程目标、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着眼点和最终归宿——“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牛的发展”。这一基本的价值取向预示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价值转型。新课程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决心彻底扭转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和完整的人格为己任,努力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明示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小学社会实践研究综述
第一节 中小学社会实践研究背景
第二节 中小学社会实践研究述评
第三节 中小学社会实践研究架构

第二章 中小学社会实践演进与实证
第一节 国外中小学社会实践变革
第二节 国内中小学社会实践演进
第三节 国内中小学社会实践实证分析

第三章 中小学社会实践的理念诉求
第一节 中小学社会实践课程设置动因
第二节 中小学社会实践的内涵与特征
第三节 中小学社会实践的目标与价值
第四节 中小学社会实践课程理论探究

第四章 生活教育、素质教育与社会实践
第一节 社会实践与生活教育
第二节 社会实践与素质教育
第三节 社会实践的返璞归真

第五章 中小学社会实践课程建构与实施
第一节 中小学社会实践课程目标与设计
第二节 中小学社会实践课程模式与方法
第三节 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原则
第四节 中小学社会实践课程问题与对策

第六章 中小学社会实践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第一节 课程资源与社会实践课程资源观
第二节 中小学社会实践资源升发的原则和类型
第三节 中小学社会实践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

第七章 中小学社会实践课程教师素质与培养
第一节 中小学社会实践教师的素质要求
第二节 中小学社会实践实施的有效指导
第三节 中小学社会实践师资的培养路径

第八章 中小学社会实践课程评价与运作
第一节 中小学社会实践课程评价
第二节 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第三节 中小学社会实践的运行机制
第四节 中小学社会实践课程常态化

附件一 中小学社会实践实施现状调查表(学生问卷)
附件二 中小学社会实践实施现状调查表(教师问卷)
附件三 中小学社会实践课程开设现状访谈提纲(教育管理者)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