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上开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5704659
  • 作      者:
    马国力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如果说官话,我会说听从组织分配,谁来当主任我都保证配合。但是这不是我的心里话。……现在你们让我讲真话,那我要说,这个中心主任只有我当最合适,而且我也不会再配合另外的主任了。
    经过这些“改革”,中央电视台变得更加像国家机关,而逐渐失去了新闻单位那种创造氛围。
    凤凰卫视的人大多数是从中国大陆电视体制出去的,一样的人在不一样的体制下做出了不一样的事。许多做电视的人,包括我在内,总喜欢说凤凰卫视是钻中国大陆新闻限制空子而生存和发展的。不错,如果不是中国有关部门对自己的媒体管制不当,凤凰卫视不可能做大起来。
    黄健翔从央视辞职是一个谁都不愿意看到的结局:对观众是一个损失,因为目前还没有人可以代替他对欧洲足球的解说;对中央电视台是一个损失,用十年机会和平台造就的人才一朝失去有些可惜;对他自己更是个损失,据我对他的了解,现在的一切机会都缘于他在央视得到的明星花环,而不是缘于他的主持能力。
展开
内容介绍
    《马上开讲:亲历中国体育电视30年》是一本没有多少故事的回忆录,其中大多是历史记载。书中的相当一部分内容是作者过去的报告,现将它们串联在一起,交代前因后果。除了正文之外作者在文后放了一些随笔,主要是写他对于中国体育和电视的想法。
    《马上开讲:亲历中国体育电视30年》可读性强,适应体育电视从业人员之外的读者要求。
展开
精彩书摘
    整个70年代我与体育电视没有一点关系。但是那个时期的经历形成了我后来的性格,而这个性格对于我再后来的职业生涯影响至深。
    和现在的人们不同,我们这一代人的经历比较简单,思维和管理方式也相对比较一致。50年代出生的人们,凡是比较成功的,几乎都有这么几个特点:理想,真心地认为自己要对社会而不仅仅是对自己做出贡献;坚韧,相信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重诺,不会轻易答应什么,答应了的就一定做到;当过兵的人还有一个特点,守时。
    我是一个很幸运的人,在合适的时间抓住了一个合适的机会被分配到了一个合适的工作单位,加上电视奇迹般的发展和我的努力,促成了我后来的成功。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人如果能在我这个位置上,能够像我这样努力,肯定能比我做得还好。这绝对不是谦虚之言。
    我唯一可以大言不惭的是我真的很努力。可能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原因,也可能是八年军旅的教育,我的责任感很强。在我开始做电视的那个时代,中国老百姓的收入不高,买一台彩色电视机要积攒一年甚至几年。买来以后放在家里,每天晚上主要的时间就是盯着它了。我们这些做电视的人,面对着的是几亿双眼睛,我们的产品和其他人的不一样。你有什么资格去糊弄老百姓?我爸爸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他生前的最大消遣就是看电视,我们这些做电视的人不少亲友都是这样。如果说不相识的观众离你还远些,那么你能够不对自己的亲人负责吗?所以我喜欢这个职业,我努力去做得最好。我认为电视是一个值得为它献身的事业。
    老家
    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从1969年当兵开始,我走过国内的许多地方;从1989年主管体育部以来,我又到过国外的很多城市。我的理解是:经历多了,人的思维也会保持一些现代和传统的轨迹。
    我的祖籍是距离北京两百多公里的河北省无极县,我第一次出北京的旅程就是回老家。
    提起河北省无极县,许多在我这个岁数的人大概记得90年代初的那部电视专题片《无极之路》,记得那里边的县委书记刘曰。我不认识这个人,但从节目中看得出来他是一个“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式的“七品”官吏。在节目播出之后不久,虽然他没有回家种红薯,但却也不再是无极县的父母官了,或许是那名害了他,不过在好几年之中,无极县的不少百姓还在念叨他在位时的一些事情
    我回过三次老家,第一次是我三四岁的时候,已经没有任何印象。
    第二次是1967年,那时候的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不像今天这样巨大,起码在我自己的家里是这样。父母二人的工资加起来不过120多元,养活着两个老人和三个孩子,没有任何一件可以称得上奢侈品的东西。在那个时代我家的情景应该属于中等水平,一般人家都是如此,所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除了治安好之外,大概还因为没什么好偷的。
    1967年的春节前,父亲由于本单位的“运动”无暇管教我这个已经14岁的“准成人”,因此让我的一个到北京“串联”的堂哥把我领回了老家。那时反正没有条件养成今天的习惯,不在乎不能每天洗澡,不能每天换衬衣,要在露天厕所里蹲着拉屎。我就很愉快地搭乘着为串联学生开的火车回了老家。而且因为“少年不知愁滋味”,过得非常愉快,以至一个多月后北京要开学,爸爸连发了三封电报我才启程回来。
    下了火车,又乘汽车,还得步行30里地才能到达我的老家西宋村。那可真是第一次长途跋涉,长的我觉得仿佛没有尽头。堂哥比我才大两岁,当然不能背着我走。当走到中途一个姨家还是舅舅家时,只记得累得说不出话,直到一碗挂面下肚才觉得活了过来。
    大概由于这碗挂面,老家在我脑子里留下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吃。挂面是我的第一餐,比北京的黑得多,是村里的人自己晒的(从那时起我知道挂面和粉条是在太阳底下晒出来的),由于风沙的影响,老家的黑挂面还有些牙碜。酱油在老家是奢侈品,大多数家庭没有那玩意儿,但香油和鸡蛋是土产。我就任凭牙齿嘎吱嘎吱地响着,吞下了放了三个鸡蛋,一小勺香油的一碗挂面。第二天在大伯家吃饺子,老家的人一年吃不上几顿饺子,父母这两直系里边只有我们家进了城,因此是贵客,所以我的堂兄妹也跟着我打牙祭。但是他们与我吃的不一样。我吃的是白面包肉馅的,他们吃的是棒子面包白菜疙瘩馅的。
    第一口下去我差一点吐出来,虽然当时在北京吃肉也不多,但没尝过这种味道的。一问才知道老家一年只杀两次猪,一次在中秋节八月十五,另一次在春节前。我回去的时候距离春节还有二十来天,春节的猪还在圈里养着,伯母从井里取出中秋时存放的肉来款待我。为什么从井里拿肉?农村里没有冰箱(城市里的大多数家庭那时也没有),中秋节杀的猪舍不得吃,拿根绳子把肉放到深井里距水面三四十公分的地方,利用井水的温度来保存生猪肉。虽然不至于腐烂,但在井里吊上半年再吃的肉你说会是什么味道?但那时我已经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不愿伤伯母的心,所以我抢着吃棒子面的,堂兄妹们还以为我懂事。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成长岁月
老家
当兵
旅途
上大学

第二章 初试牛刀
中央电视台报到
初次见识
初试身手
体育新闻诞生

第三章 黄金时代
北京亚运会
巴塞罗那--开始“做梦”
“奥运沙龙”
跑马圈地
人才重于一切
目标管理
《足球之夜》
我的梦
与ESPN合作的意愿
国内版权之争
中超方案

第四章 走向成熟
悉尼
莫斯科的眼泪
2002世界杯足球赛
雅典记事
离开央视
BOB
提前退休
……
第五章 未尽思考
第六章 随笔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