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全媒体融合模式研究:中国报业转型的理论逻辑与现实选择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49035
  • 作      者:
    麦尚文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麦尚文,广东湛江人,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媒体融合方向),现任教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新闻业务教研室主任,兼舆情研究中心副主任。 学术上主攻传统新闻业转型、融合新闻学、舆情传播等领域。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关系视角下的全媒体新闻模式研究”、网易科研基金重点项目“社会嵌入与新媒体生产变革”;参与撰写《广东省数字出版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年度报告》。已在《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逾20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国内第一本报业“全媒体”转型研究专著,剖析传统新闻业突围的“中国式逻辑”。展开全国性“全媒体”典范的田野调查与深度访谈,记录中国报业融合变革的首个五年进程(2006-2011)。呈现五种全媒体模式的探索历程、经验反思、融合效果及“行业标准”参照,洞见未来十年行动的趋势与规则。构建从“联结度”到“嵌入性”的媒体融合度测量指标体系。基于本土化实践语境来创新媒体融合理论,提出“关系为王”的融合模式诠释新框架。
展开
精彩书评
    时下“全媒体”已成为我国传媒业转型的热门话题,可是由于缺乏经验,误区较多,融合效果并不理想,加大这方面的研究非常紧迫。麦尚文抓住这一命题,对全媒体的概念体系、实践模式与发展逻辑等进行了详实而系统的创新研究。作者调研扎实,见解深刻,业界和学界能从这本书中找到释疑解惑的“钥匙”。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范以锦
    
    作者将中西方媒介融合的研究发现与本国报业转型的现实问题有机结合,获得了具有创新价值的本土化研究成果。作者对中国式融合路径作了多维度考察,提出“关系为王’、“融合边界”、“嵌入度”融合指标等论点,为“融合新闻”理论注入更多元素,理论创新堪称亮点,相信这部专著对我国传统新闻业转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蔡雯
    
    敌人还是情人?嫁接还是改嫁?对所有新闻从业者和研究者来说,新媒体全媒体融媒体的话题绕不过说不尽。是的,.在社会对话系统的关系节点上,传媒试图重新定位:在社会变革体系的关键节点上,传媒梦想脱胎换骨。行业与行规,价值与价值观,问题有了答案却不再确定。这本书吸引人之处,在于对中国传统新闻业的穿透与穿越,更在于对全媒体十年行动的洞察与洞见。
    ——南方网总编辑、南方都市报总编辑曹轲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式融合的概念与逻辑
第一节 找寻融合新闻业的“中国问题”
一、全媒体作为解密融合的钥匙
二、融合实践的“未来十年”考量
第二节 全媒体融合的多维视野与研究走向
一、全媒体融合研究的中国面相
二、国外融合研究的多维视野
三、融合研究的范式转变与议题走向
第三节 全媒体研究的逻辑起点与理论框架
一、关于全媒体的逻辑起点
二、全媒体研究的一种理论框架
三、全媒体融合研究的突破点
第四节 建立融合新闻业研究的关系范式
一、“关系”对融合新闻研究的适用性
二、全媒体研究关系范式的建构性
第五节 全媒体融合的理论与知识创新预期
一、理论价值:关系范式下的全媒体融合理论建构
二、实践意义:全媒体融合的一种行业标准参照
第六节 “全媒体”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诠释

第二章 全媒体:融合新闻业的一种新思维
第一节 全媒体概念生成与身份界定
一、全媒体概念生成语境:技术革命推动报业身份转型
二、争辩全媒体:三种思维的碰撞与兼容
三、本研究对全媒体的界定:报业转型的结构融合模式
第二节 作为融合新闻业的新思维
一、战略观念转换:从传统以“纸”为核到“跨界”融合考量
二、“融合”理念升级:从报网互动到“融合2.0”思维模式
三、生产规范再造:从“版面导向”到“全界面”聚合生产
第三节 报业全媒体转型的多重逻辑
一、市场逻辑:变革商业模式实现报业价值的增量
二、新闻逻辑:捍卫专业化新闻生产及职业属性的社会意义
三、政治逻辑:建构作为国家能力的现代传播体系

第三章 重塑新闻:全媒体新闻的“关系”诠释
第一节 新闻嬗变:全媒体塑造的新闻面相
一、谁决定新闻:新闻定义的多样性与社会化
二、全媒体新闻的三重面相:“私人化、移动性与全景式”
第二节 “关系即信息”:全媒体新闻本质的一种诠释
一、全媒体新闻的结构性特征
二、从“内容信息”到“关系信息”的逻辑转换
三、“关系即信息”:全媒体新闻本质的三个维度
第三节 编织“关系”:“下一代新闻”与媒体再造
一、“新闻3.0”:从全媒体新闻到下一代融合新闻
二、再造媒体:传统媒体转向新吉捅诅料

第四章 “关系”裂变:全媒体态局的结构模型
第一节 尴尬的报网互动:融合新闻业的初级模式
一、“关系”十年:我国报网互动发展简史
二、融合的基点:报网互动对“2.0新闻业”的意义
三、身份焦虑:报网互动的双重困境
四、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滚动新闻部”:一个过渡性机制的双面意义
第二节 重组“关系”:报业全媒体布局的五种模式
一、“报网双核”模式:人民日报社的全媒体融合路径
二、“终端”模式: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全媒体价值追求
三、“全线”模式:南都报系全媒体集群战略构想
四、“小型通讯社”模式: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全媒体的整体转型
五、“网络门户”模式: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的单边行动
第三节 发现“边界”:全媒体融合的战略选择与布局规则
一、全媒体模式的战略适用性
二、全媒体布局的结构缺陷
三、全媒体“融合边界”的三个理论维度
四、全媒体战略的核心思想与布局规则

第五章 再造流程:坌媒体新闻生产的路径与模式
第一节 生产链重构:全媒体新闻生产的四种模式
一、“多中心制”模式:以平台为主导的“全流程”协作模式
二、“双轮”编辑部模式:报网两条生产链的对等协作
三、“同轴捆缆”模式:终端导向的“重定向”制作流程
四、“扇形”模式:基于中央内容枢纽的“多层开发”与制作
第二节 重拟规范:全媒体新闻流程模式的行业标准
一、生产流程的理想模型与现实选择
二、全媒体流程再造的三大定律

第六章 开放性“协商”:全媒体新闻生产的协作机制
第一节 结构性制约:全媒体新闻生产机制的现实问题
一、媒介场的封闭性:制约用户观与社会化生产
二、协作链的断裂:媒体链接与角色分工的失序
三、观念场的抗争:融合认同与实践思维形成矛盾
第二节 权力的扁平化:全媒体新闻生产的协商机制
一、编辑部权力场的调整:多中心与扁平化
二、有价协商模式:作为“交易品”的内容产品
三、“爵士乐队”模式:全媒体报道团队的最优结构
第三节 新闻的“孔多塞陪审团定理”:全媒体生产的社会化机制
一、“集市模式”与“教堂模式”
二、破除“信息茧房”:社群媒体的聚合模式
第四节 “开放性”协商:建构全媒体新闻生产协作体系的规则
一、协作体系的内容构成
二、开放式生产的两个规则

第七章 “身份焦虑”:全媒体的角色认同与观念转型
第一节 “组群间偏见”:全媒体转型中的身份冲突
一、“全能模式”与角色的单一性
二、跨介质壁垒制造“身份偏见”
三、技术与新闻的结构性背离
第二节 多重的身份:全媒体职业角色的转型路向
一、以平台为中心的角色扩散模式
二、作为“信息优化师”的社会角色担当
第三节 “价值的迷思”:全媒体结构下的新闻观念与职业取向
一、全媒体新闻观念体系的基本面
二、全媒体“职业共同体”认同与建构

第八章 “关系为王”:全媒体融合模式的理论建构
第一节 “内容处优”:全媒体优质内容银行体系的构想
一、内容观的再诠释
二、全媒体内容银行体系的三种结构
第二节 “平台先行”:对全媒体融合边界与身份的再考量
一、平台化趋势对媒介融合的意义
二、平台于全媒体的身份适用性考量
第三节 “关系为王”:全媒体模式的嵌入理论解释
一、“关系”范式与融合理论建构
二、全媒体“关系为王”的理论图式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