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新闻价值判断
记者与编辑。任何一篇新闻稿件在见报之前,第一个经手人就是版面编辑。作为供稿者,记者、通讯员希望自己辛辛苦苦采写的稿件能够被采用,甚至放在重要的新闻版上刊发。而编辑则像家庭主妇摘菜一样,希望挑出好的,去掉不好的。编辑掌管着新闻稿件的生杀大权。那么,人们会问:编辑决定一篇稿件的标准是什么呢?只有一个标准:新闻价值。
从选用新闻的角度而言,那些既有新闻价值,又有文采的稿件当然最受欢迎。但是,相对而言,在决定是否采用某一篇稿件时,写作技巧倒是退居其次,最重要的标准还是新闻价值。换句话说,一篇稿件不管写作水平如何,如果没有新闻价值,稿件就如同一张废纸,随时会被扔进废纸篓里。反之,只要稿件有新闻价值,一个有眼光有责任心的编辑即便重新改写也要让这篇稿件见报。
这里需要讨论的是,判断新闻价值的标准是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新闻。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有一千人所共知也是一个非常极端的比喻叫: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句话用直白的语言可以这样说,所谓新闻是那些打破常规,出乎人们预料的事情。
余家庆主编的《新闻学辞典》关于新闻价值的解释是:“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丰富越高,价值就越大。”
根据这样的解释,人们又把新闻价值分成若干构成要素,其中包括真实性、时新性等不变要素和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可变要素。新闻事实所包含的价值要素越丰富,级数越高,新闻价值就越大。事实上,新闻价值的实现要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新闻传播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一采写、编辑、传播、接受都会影响新闻价值的实现。
从新闻价值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新闻既然有价值,那么,它与其他商品一样,没有什么差别——即便说它是特殊商品,也还是商品。因此,媒体制造新闻产品与销售新闻产品的过程,与其他商家制造的产品没有什么差别。衡量一件新闻产品是不是有价值,最终也要看市场的销售情况。新闻价值要素越丰富,价值就越大,传播的速度就越快,受众自然就越多。
我们这样强调新闻的价值,旨在强化一种新闻从业者的价值意识。自说白话,我说你听,爱听不听;谁写谁看,写谁谁看,都是违被新闻规律的。
新闻作品必须有读者,不管你官有多大,位有多高,你说的话没有新闻价值,这些没有新闻价值的所谓“领导讲话”、宣传文章,最终可能都是新闻垃圾,就像企业生产出来的废品一样。
我们这样强调新闻价值,并不是说,领导讲话或者官方的宣传文章没有新闻价值,而是说,即便处理这样的内容,也一定要找到其中的新闻价值。
我们一切的新闻从业者,必须树立新闻价值这样的标准。每写一篇新闻,一定要问自己:这条新闻的价值何在?读者的关注点又在何处?如果一时找不到,宁可先不动笔。因为,没有新闻价值的新闻,注定是一条无人看的新闻。
真正的市场化媒体是非常关注每一篇文章、每一期新闻版面的新闻价值的。打开一期报纸、杂志、网络版媒体的首页或者封面,上面刊登的一定是本期最吸引读者、最有新闻价值的作品。就像我们上百货商场,橱窗里和在显要位置摆放的,一定是这家商场最有特色、最吸引入的产品。
所以,你们看,一家高档的大商场,一般都有世界名贵的化妆品,而这些化妆品柜台,一般又都摆在刚进门最显要的位置。从这个摆放位置,你就能知道一个重要的商业秘密,在全世界,女人的钱最好赚,特别是与女人脸蛋有关的奢侈品市场,绝对能赚到大钱。反过来说,女人也是最挑剔的顾客,你可以卖给她们极其昂贵的商品,但是你必须物有所值。我们的新闻产品不也是这样的道理吗?那些世界上影响力极大的媒体,其影响力不是自己吹出来的,是其长期为读者提供的新闻价值带来的。
为了突出新闻价值,一些市场化的媒体一般都会在封面上将当期报纸上的重要新闻放在显要位置就像百货商场临街的橱窗。
请看2011年10月24日几家市场化媒体的封面:
《新京报》,这是一家社会类媒体,在首都市场与众多都市晚报类媒体形成竞争,它的封面,首先是一张占二分之广以上版面的大照片,照片标题是土耳其7.2级强震。本期封面全部为标题新闻,具体有:公租房可选配11种家具电器、韩武力扣押三艘中国渔船、“手机卡复制窃听”多为骗钱、公安部赴泰敦促查船员案、利“过渡委”宣布全国解放、正处干部涉嫌雇凶杀情妇……
《经济观察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是两份财经类媒体,在业界有一定的影响,这两家报纸的封面,这一天的头版右下角均有四分之广版的广告。
《经济观察报》在封面除了一篇一千多字完整的社论外,头条与右边的单栏均为文章的开头部分,主要内容放在了后面版面的转文当中,剩下的版面均为当日后面若干版面主要文章的导读,导读部分又分为“特别推荐”和“重点新闻”,都是标题,如特别推荐了两篇文章,《出租车业的问题与反思》、《渤海之死》,两篇重要文章标题的下面还配了观点提要,如渤海之死的下面是这样写的:每年由陆地排人的污染物总量为60多万吨,渤海作为渔场的功能已基本丧失。这类选题以及新闻的处理的方式,由于其市场化定位的特色,比较注意新闻对读者的吸引力,相对于主流时政类媒体,放的也相对比较开一些。在一些主流时政类媒体上,这样的报道在语言分寸上,会比较谨慎一些,在封面导读区,或许很难报道出来。主流媒体的谨慎,应该说,也给这些市场媒体腾出了做新闻的空间。
《21世纪经济报道》这一天的头版,全部为标题导读,10多条新闻标题构成了这一期报纸的精彩内容,其中有国际国内新闻,财经的特色相当明显,封面布局上,兼顾了不同读者的兴趣爱好。从选题看,该报与《经济观察报》在封面上竟没有一篇相同的新闻,这也显示了这两家报纸突出本报独家新闻的特色与对财经事件的不同关注重点。具体导读不再赘述。
从上述封面来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真正的市场化媒体都是把新闻价值放在重要位置来兜售的,而且,都突出了每家媒体的办报特色和办报立场。
真实性
真实性是新闻价值的底线,是一切新闻价值评判的基本标准。这个标准,不分阶级、不分国家和地区,是无需讨论的新闻价值的首要标准。没有新闻的真实性,一切的新闻价值都为零。所以,媒体报道,最要防止的就是那种虚构与哗众取宠。纯粹的虚假新闻,比较好鉴别,即便是一时得逞,但终究经不起事实和时间的检验,比如纸箱馅包子等,虽然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但是,只要加以澄清,谎言很陕被揭穿。
最可怕的是,貌似真实的真实,最有欺骗性。这样的真实,从新闻取材到采访的人与事,都是真实的,但是,由于受写作者本人倾向性的影响,报道出来的新闻与生活中的真实却大相径庭。比如同样是反映某个落后地区的贫困问题,在有的记者笔下,这个地方好像贫困已经完全得到解决,因为他采访的都是已经发生变化的;而在有的记者笔下,看到的却是惨不忍睹的贫困现状。我们应该相信谁的?为什么有些所谓的主流媒体,在老百姓心目中公信力不佳,与其所享有的新闻地位很不相符?这说明,这些媒体所报道的新闻与百姓在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差距较大。也就是说,新闻报道中所选择素材的真实,并不等于生活客观真实,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没有反映生活的真相。
真相,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在新闻写作中,为了防止记者的主观片面性,在反映客观真实时,特别加上一条原则,平衡的原则。也就是说,记者给公众提供的事实,必须是全面的,你既要反映正方的意见,还要体现反方的观点,各方的意见、观点、现实都应有所反映,达到一种平衡,把事实还原给公众,让公众去判断,相信公众比记者更高明。
……
第一章 财政新闻有自己的独特规律
第二章 寻找新闻线索(上)
第三章 寻找新闻线索(下)
第四章 新闻价值判断
第五章 财政新闻价值的特性与展示
第六章 导语是新闻的独有写作特色
第七章 财政立场与专题报道
第八章 做好财政新闻策划
第九章 角度——找到最佳切人点
第十章 标题、背景、语言
第十一章 写好短新闻
第十二章 写好财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