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当前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目前的教学中,过分注重“概论”、“通史”的教学,且课程多,课时也多,而不强调中国语言文学经典原著(理论作品、语言学作品、文学作品)的教学,特别是不重视古代经典原著的阅读与教学。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大而化之的,甚至是形而上学的,确定的具体的名篇、原著知之甚少。其结果是“两头落空”:即,一头是理论空洞无物,另一头则是对具体的经典文本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例如,我们的本科生学完了《文学概论》课程,所得的是教师或教材中古今中外杂糅在一起的“二手转述”(有的甚至是“伪知识”),这种“二手转述”是教材的某些教条的教师个人综述,却不知道作为文论原著的刘勰的《文心雕龙》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为何物。对于学生来说,一方面宏观上能“侃侃而谈”,大而化之的议论却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空论;另一方面微观上则缺少原作原著的知识,一旦进入原著的某篇某段某句,只能支支吾吾,说不出所以然来,或因为从未读过,或读过而记不清了或遗忘了,实际上处于无知状态。
我前后参加过教育部1978年编制的教学计划(武汉)和1980年编制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云南)的会议。据我所知,当时思想未能完全解放,改革精神不够,所制订的教学计划都是沿用“文革”前的计划,只作了小修小补,没有完全摆脱苏联的影响。在建国初期,苏联派来了许多专家,帮助我们制订专业和教学计划,其特点之一就是“概论”、“通史”大行其道。民国时期的教学计划有问题但也有优点,但优点——主要是细读古代经典原著——未能保留下来。新中国成立后的内地高校与台湾、香港的大学也交流不够,台湾、香港的大学中国文学教学更多的是保留了民国时期细读经典名篇、原著的教学传统。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