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化与诗学.2012年第1辑(总第十四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174746
  • 作      者:
    童庆炳,王一川,李春青主编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文化与诗学(2012年第1辑·总第14辑)》围绕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这一核心问题,通过“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进程”及其“与域外学术的交流”等论题,本辑对这一理论问题展开了多角度的论述,为我们全面地呈现了这一问题的发展脉络。
展开
精彩书摘
    一 当前中国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我们目前的教学中,过分注重“概论”、“通史”的教学,且课程多,课时也多,而不强调中国语言文学经典原著(理论作品、语言学作品、文学作品)的教学,特别是不重视古代经典原著的阅读与教学。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大而化之的,甚至是形而上学的,确定的具体的名篇、原著知之甚少。其结果是“两头落空”:即,一头是理论空洞无物,另一头则是对具体的经典文本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例如,我们的本科生学完了《文学概论》课程,所得的是教师或教材中古今中外杂糅在一起的“二手转述”(有的甚至是“伪知识”),这种“二手转述”是教材的某些教条的教师个人综述,却不知道作为文论原著的刘勰的《文心雕龙》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为何物。对于学生来说,一方面宏观上能“侃侃而谈”,大而化之的议论却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空论;另一方面微观上则缺少原作原著的知识,一旦进入原著的某篇某段某句,只能支支吾吾,说不出所以然来,或因为从未读过,或读过而记不清了或遗忘了,实际上处于无知状态。
    我前后参加过教育部1978年编制的教学计划(武汉)和1980年编制的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计划(云南)的会议。据我所知,当时思想未能完全解放,改革精神不够,所制订的教学计划都是沿用“文革”前的计划,只作了小修小补,没有完全摆脱苏联的影响。在建国初期,苏联派来了许多专家,帮助我们制订专业和教学计划,其特点之一就是“概论”、“通史”大行其道。民国时期的教学计划有问题但也有优点,但优点——主要是细读古代经典原著——未能保留下来。新中国成立后的内地高校与台湾、香港的大学也交流不够,台湾、香港的大学中国文学教学更多的是保留了民国时期细读经典名篇、原著的教学传统。
    ……
展开
目录
本刊特稿
回归文学经典的“教”与“学”——关于当前高校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改革的方向

古典诗学
“文”之历史——从西周至战国文化精神之演变
中国古代戏曲序跋体批评的文化语境
艺术本体建构与审美主体压抑——再论嵇康《声无哀乐论》
蒙元初期士人的文化认同及其文学观念
古代文论研究的“二重历史化”
《淮南子》美育观中的“神化”境界与人格理想

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
以圣愚的名义超越“知识”——俄罗斯文学经典品格论之二
汉学、中国研究与比较文学
“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巴罗克通则视角中的李商隐与约翰·但恩艳情诗比较
《被斩首的迦梨》中的回归主题
20世纪中国文艺研究
诗与音乐——彭燕郊晚期诗作读解之
“茵梦湖滨名利场,浮华世界蜃楼境”——吴宓笔下的萨克雷
论“身体”在现代中国的演变及其革命意味——以报告文学为中心的思想史考察
从压制到控制:论潘光旦早期优生学理论中的女性情欲——以《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为考察中心
张爱玲小说叙事中的“中体西用”策略及其当代意义
《钢的琴》音乐叙事美学

域外学术
含沙射影,暗箭伤人:论莎士比亚历史剧
《亨利四世》(上)
花镜

书评
生产性受众与大众文化研究——评《粉丝文化读本》
编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