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媒介议程与公众认知:传播对人影响的实证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05451
  • 作      者:
    王晓华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可借复本:1
收藏
内容介绍
    《深圳改革开放研究丛书》包括综合、经济、社会、文化四类,既有宏观总揽,也有个案分析,既有理论阐述,也有实践探求,是总结深圳30年改革开放历史经验、探索深圳未来发展的研究成果,也是了解和探讨特区改革发展的重要工具书。
精彩书摘
    议程设置理论在国际传播学研究中受到高度关注,几乎在世界各个区域都有相应的成果出现。虽然介绍到中国已经有近20年的时间,但是真正系统地运用这一理论研究中国媒体与受众关系的还属于凤毛麟角。是不是中国的媒体生态环境不适合运用这一理论呢?笔者认为,恰恰相反,中国传媒业的高速发展、媒体环境的复杂程度在国际上都属于罕见。如何科学地使用媒体引导社会舆情、引导公众对社会的认知及在价值观多元化的现实中如何运用媒体整合社会事务等,都是近年来政府面临的难题,也是传播学者需要从理论上予以回答的课题,而广告主如何科学地使用媒体也是摆在传播学者面前的现实问题。相信很多传播学者已经关注到了这些内容,但是要运用议程设置理论来研究中国的这些现实问题,尚存在无法回避的困难。其一是在研究方法上的局限。议程设置理论建构在严谨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由于中国没有现成的相关资料可供利用,研究者必须从最基础的资料收集做起。这项研究需要从媒体、受众两个维度进行一定时期的资料跟踪收集,除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以外,还需要研究者对调查技术、内容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技术等有很好的把握。对国内很多研究者而言,同时具备这些条件并不容易。而当前学界浮躁的氛围和要求短时间内拿出成果的评价体系,使得学者们要静下心来扎实地进行基础资料收集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也许正是由于种种困难,使得这一理论介绍到中国虽然已有20多年,却没能在中国这块沃土上生根发芽,没有涌现出一定数量的能在国际同类研究中进行对话的可圈可点的研究成果。
    ……
目录
第一章 缘起:传播的社会影响力
第一节 政、商界人士眼中的媒体影响力
第二节 传播对公众影响的研究典范
一、国外的研究典范
二、国内的研究情况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

第二章 媒体框架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以都市类报纸为例的媒体框架比较
一、《南方都市报》和《晶报》的内容框架比较
二、《南方都市报》和《晶报》的价值取向比较
三、社会各阶层在媒体中的形象比较
第二节 影响媒体议程的因素分析
一、媒体组织的社会地位与角色
二、媒体从业者的社会化与新闻专业主义
三、不同信息源的议程设置能力

第三章 Web2.0时代的受众与媒体
第一节 基于媒体接触量的受众特征分析
一、男女两性接触媒体类别与数量比较
二、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受众接触媒体类别与数量比较
三、不同年龄受众接触媒体类别与数量比较
四、不同职业受众接触媒体类别与数量比较
第二节 基于媒体接触类别的受众特征分析
一、各类媒体受众的性别特征比较
二、各类媒体受众的年龄特征比较
三、各类媒体受众的受教育程度比较
四、各类媒体受众的职业特征比较
第三节 各阶层受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一、各阶层关注社会问题的重点比较
二、影响公众关注社会问题的因素分析
第四节 媒体接触对城市归属感的影响

第四章 公众的媒体接触与议程关注
第一节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对公众关注各类议程的影响
一、接触各类媒体对公众关注个人议程的影响
二、接触各类媒体对公众关注家庭议程的影响
三、接触各类媒体对公众关注城市议程的影响
四、接触各类媒体对关注国内议程的影响
五、接触各类媒体对公众关注国际议程的影响
第二节 媒体接触程度对公众关注议程的影响
一、媒体接触程度影响公众关注议程的基本假说
二、与媒体接触程度影响公众关注议程的分析和发现

第五章 媒体议程对公众议程的影响
第一节 他山之石:国外研究成果借鉴
一、议程设置理论的发展脉络和最新成果
……
第六章 不同信息接触途径对公众影响的比较研究
第七章 报料信息对媒体议程设置的影响
第八章 大众传播对移民社会整合的影响
第九章 余论
主要参考文献
附件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省本级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