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保护”范式
传媒在信息时代的空前发展,意味着人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并深受传播技术、内容及形式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媒介传播对公众产生的负面影响总是首先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焦点,这同时也就成为以“保护”为取向的媒介教育模式的思考原点。
大众媒介的其他负面影响同样促使媒介教育大兴“保护”之风。一直以来,媒介所引发的负面或消极的影响为社会所关注。特别是家长、教育者等,非常关注媒介传播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尤其是对媒介其在身心成长方面的作用,如在塑造青少年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在文化养成、教育涵化等方面的巨大作用等等。换言之,越是承认媒介传播强大效果,越是担心媒介传播的负面功能,公众就越发认可媒介教育保护功能的紧迫意义。如前面所分析的,传播内容对公众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媒介传播中普遍存在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引导问题,传播内容良莠不齐问题等等。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媒介所创造的“虚拟环境”或“媒介现实”对公众的影响。传媒通过选择和解释再现给公众的是媒介化的世界。媒介再现一方面延展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同时深受其限制,因为媒介再现的过程总是充满政治、社会、文化、经济、人为等因素。
当然,除媒介传播内容的影响外,媒介传播这一事实本身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而我们却对此常常视而不见。大众媒介的无处不在,使我们几乎漠视了媒介对我们生活的超级主宰与隐形干预。媒介在影响人们的休闲方式方面表现得尤其明显。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拥有更多的休闲时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休闲活动是更好地享用休闲的前提。然而,人们把太多的休闲时间花到了看电视、上网等易得的娱乐活动中,忽视了其他也可以带来不同体验的娱乐活动,如户外活动等。因此,如何不被媒介所牵制或诱惑,理性地消费和使用媒介,也就自然成为“保护主义”倾向媒介教育的另一主要关注点。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