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喜马拉雅五条沟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06084102
  • 作      者:
    赵春江著
  • 出 版 社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喜马拉雅五条沟》是一部系统介绍西藏日喀则地区地理、历史、生态、人文、风光等各方面情况的专著。它集摄影作品和游记文学于一身,知识性、史料性和艺术性俱佳,向外界展现了一个不为人知但却充满魅力和活力的西藏。
展开
作者简介
  赵春江,作家、摄影家、高级编辑,吉林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举办个展七次,出版西藏专著十余部,走遍喜马拉雅山脉五条沟,致力于喜马拉雅文化带田野调查,摄影发现羌姆石窟引起国内业界轰动。
展开
内容介绍
  喜马拉雅五条沟为樟木沟、吉隆沟、亚东沟、陈塘沟、嘎玛沟,这些西藏自然和人文景观的集合,将西藏的旖旎自然风光、迥异的风土人情尽袒于世。《喜马拉雅五条沟》这本游记体著作,文图并茂,为中国地理、旅游和考古文化方面做出了可贵的贡献,让读者对西藏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它告诉人们:喜马拉雅山脉不只有寒冷,还有绿色、温暖,而这种美丽没有张扬在高山之处,而是隐藏在河谷之中。在西藏高原腹地与南亚地区之间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而在日喀则地区的亚东县、定结县、吉隆县地界上展开的这五条沟,不仅是青藏高原与南亚的交通要道,而且还是西藏最繁荣富庶之地。
展开
精彩书摘
  肥美——暖湿气流经亚东沟一路 北上,造就了西藏最大的米粮仓 亚东县的轮廓就像一根楔子从喜马拉雅山南坡钻出, 斜插在中国、印度、不丹的交界处。亚东沟切出的裂缝一 路北上,将南来的印度洋暖湿气流引入。在喜马拉雅山脉 中段的五条沟中,印度洋暖湿气流在这里行走得最遥远。
  年楚河两岸之所以成为西藏最大的米粮仓,要感谢亚东沟 这条狭长的气流通道。
  越过亚东河的分水岭后,亚东沟来到了帕里——亚 东县东部的一个行政镇。帕里尽管背靠海拔7000余米的卓 木拉日雪山,但这里却是一块海拔4000多米的南北狭长地 带,为印度洋暖湿气流继续北进打造了一条安全走廊。帕 里镇南部的这片开阔区域海拔都在4000多米以上,基本不 长庄稼,却成为了优良的高山湿地和草场,山坡基本上被 绿色所覆盖。暖湿气流来到这里的时候,的确遇到了一些 瓶颈,但并没有遇到过多阻碍。
  亚东沟越过帕里镇和卓木拉日雪山后邂逅了多庆错。
  这种情形就好比人刚刚翻过一座大山,正在口干舌燥之 际,突然遇到了水源。于是,多庆错扮演的角色是暖湿气 流加油站。多庆错周围水草丰泽,为日喀则地区最大的高 山草原之一。自古以来,这里方圆一二百公里范围内是自 由放牧的公共草场。每年春夏至初秋,这里便是牧民的天 堂和各种优质马的自然展示会。
  在多庆错补足了水分后,由于没有高山的阻挡,亚 东沟携带着印度洋暖湿气流加快了北上的脚步。一路上 又有美龙湖接应。到了康马县最南边与亚东县北部接壤 的嘎拉乡,又出现了一个大湖一一嘎拉错。从这里开 始,海拔高度下降至4000米或以下,大片农田出现了。
  再往北即是冲巴雍错,即年楚河的源头。康马县境内 还有江日曲与康如普曲,两河在康马县少岗乡汇合,在 南尼乡境内注入年楚河,年楚河过江孜,继续前行100 多公里后汇入雅鲁藏布江。一路上遇到的这些河流、湖 泊,成了印度洋暖湿气流的接应者。生活在这一带的 西藏农牧民每年4、5月就开始耕种了,主要农作物有 青稞、油菜、豌豆;房前屋后和零星地块上还可以种土 豆、白菜、萝卜等等。7月份,上一年种的冬小麦进入 收割季节;9月是繁忙的秋收时节,全年的农作物和蔬 菜进入丰收季。
  亚东沟携带印度洋暖湿气流,最终进入江孜谷地与年 楚河汇合,西藏土地最肥美、气候最湿润的米粮仓由此诞 生。完成使命的印度洋暖湿气流,无声无息地消失在山水 间、苍穹下。
  静谧——从乃堆拉山口出发, 走在古老的文化传播带上 7月天,似火流。此时在中印边境最前沿的乃堆拉山 口一带,却能感受到习习凉风。站在高处望去,边境两侧 中印两国的景色尽收眼底。这里的海拔高度为4300米,比 30公里外的亚东县城驻地——下司马镇高出了1000多米。
  “乃堆拉”在藏语中的意思是“风雪最大的地方”。这里 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亚东县与印度锡金邦的交界处,距离 西藏拉萨460公里,距印度沿海城市加尔各答约550公里, 是连接中印陆路贸易的最便捷通道。
  多年以前第一次到亚东沟的时候,我没有机会踏足乃 堆拉山口,当时这里赶上修路。今天的山路虽然从下司马 镇一直修到了山顶,但险峻程度丝毫没有减少。从乃堆拉 山口下行,不远就是开放没有几年的仁青岗边贸市场,目 前还在继续建设扩大中。每天上午10点开关后,中国的商 人和边民开着货车往印度那边去,印度的商人也从对岸到 中国这边来。我去的时候正赶上开关交易日,仁青岗市场 也着实热闹了一阵子。市场并不大,只有一栋大棚在营 业,有两间印度商人经营的铺面最受顾客青睐。印度的工 艺品、手工品、香水、香烟很受买主欢迎,印度产的饼 干、方便面、香皂等也是热销商品。
  从亚东县下亚东乡往乃堆拉边贸市场走,沿路山坡上 矗立着一座嘎久寺,是最靠近中印边境的一座寺庙,也是 边贸线上的一道历史文化景观。嘎久寺在1747年由一代传 承喇嘛丹增尼达白桑布和朱旺仓巴阿达创建,历史上活佛 传承了11代,在第八世活佛格桑曲莫加措时期最为兴盛, 有喇嘛50多名。嘎久寺居高临下,镇守峡谷通道,它南面 山上的原始森林中还曾有一座格鲁派的寺庙——巴夏贡巴 寺。1888年,觊觎西藏领土已久的英国侵略者发动了试探 性的中英隆吐山战役,巴夏贡巴寺在炮火中未能幸免,终 至废弃;嘎久寺也饱经战乱,强以为继。两年后,十三世 达赖喇嘛下令将巴夏贡巴寺的护法神迁入嘎久寺,委托嘎 久寺管理并每年发放两百袋粮食作为管理费用。
  2011年7月,我曾有幸去拜谒嘎久寺,当时寺里有一部 分僧人和信徒,有的正在挑拣维修寺庙用的老的铜质、木 质构件,有的在绘油彩,有的在利用当地的原料,加工藏 香。万万没想到的是,两个月后的9月中旬,境外附近的一 场6.8级地震祸及这里,听说有3位维修寺庙的身怀绝技的 彩绘画匠不幸遇难。
  从乃堆拉山口走下来进入下司马镇,也就是亚东河流 域的沟谷地了,这里到处是湿地性高山草场,牛羊成群, 人欢马跃。下司马镇是亚东县城所在地,一条落差极大、 水声隆隆如雷的亚东河在下司马镇穿行而过,将县城隔成 两半。河上建有3座水泥桥,把县城连接起来,人们便从这 里东来西往。2006年春,我第一次来亚东沟的时候,在县 政府招待所人住。枕着亚东河的涛声,被周围的诗情画意 所感染,竟然兴奋得没能人眠。后来重访这里的时候,亚 东县城的街景已经今非昔比了。街路、民居大都旧貌换新 颜,有些已经认不出了。
  在我看来,亚东沟的下司马镇应该是中国最清凉、最 清静的小镇了。人们在镇内比较繁华处转一圈也用不了 一个小时。街上车少人少,偶尔有年轻人骑一辆摩托车跑 过,就算是最大的噪音了;街头的人们,说着话、想着 事、看着景、轻抬腿、慢落步,好像已经忘记了回家的时 间;在街口小市场,地摊也并不多,不论是卖者还是买 主,说话的声音都很轻,即使讨价还价,也像是在核计一 件已约定好的事,声音一点也不嘈杂。老妪在家门口搬个 小凳,坐在那里晒着太阳,眯着双眼,时间在她这里似乎 没有成本;远处有三五老翁围成一圈,轻轻的笑声时时沿 街传送;姑娘媳妇们正在打线织衣、描眉画凤,时而有唧 唧嘎嘎的声音,竟也不觉得刺耳。如果评选当下中国最清 静祥和的小城,我绝对要把票投给下司马。
  亚东沟向北走过了多庆错后,从204省道略微往西偏北 移一下就是岗巴县的方向。千百年来,从亚东沟到岗巴、 定结、萨迦、萨嘎、阿里地区,周围的人文景观和神山圣 湖一起构成了一条古老的文化传播带。在这条古道上,乃 甲切木石窟寺便是其中最耀眼的一处人文景观。
  乃甲切木是一个令人玩味的名词,它在藏语中的意 思为“朝拜完100个神山圣地后才能朝拜的地方”。这 个石窟寺位于岗巴县昌龙乡乃加村一座砾岩小山的断壁 上。山上有黄黑两种颜色的砂砾岩,让这里看起来更加 凝重、肃穆。来到山下的时候,我远远地就望见乃甲切 木石窟寺了,那别致的造型、颜色和肌理,似乎就是为 佛而生、为佛而建。
  ……
展开
目录
亚东沟
肥美——暖湿气流经亚东沟一路北上,造就了西藏最大的米粮仓
静谧——从乃堆拉山口出发,走在古老的文化传播带上
惨烈——年,地理学家荣赫鹏成刽子手,从亚东到江孜血流成河
陈塘沟
诡异【喇叭口】:沟内气流翻滚,够外晴天丽日
古人出沟:运木材的野牦牛曾在途中哭泣
生态完整:丝毫看不到被人践踏的痕迹
夏尔巴人:宽容的陈塘沟接纳了一支流亡部落
陈塘沟东口的气流演示
百岁老人平松
婚俗
火葬
背夫
夏尔巴男人的命根子和长辫子
老猎人——西塔罗布
嘎玛沟
曲当乡 世界三座高峰 优洛村
五个人 七头牦牛 送行酒 珍康宁巴 夏古错
马卡鲁峰倒映湖中 夏古拉古战场【喜马拉雅长城】 错康错
珠穆朗玛佛光 萨巴拉米雪山 萨吉塘
中国原始森林绝版之地 郎巴扎普
牦牛丢了
开胶的鞋 登山杖 落石瀑布 喜马拉雅长尾叶猴 蚂蝗 从此不吃牛肉
樟木沟
翻越通拉山口,暖湿气流扑面而来
一条狭窄惊险的沟谷:脚下深渊万丈,头顶峭壁千仞
聂拉木:独享一座完全属于中国的海拔米以上的山峰
一座恍如重庆的小镇:【三种人】往来的必经之地
吉隆沟
一山分两界,南北不同天——笔直的深沟切开了喜马拉雅山
一头是世界屋脊,一头是亚热带山谷:吉隆藏布孕育了生物乐园
沟中有谷,谷中有瀑——吉布大峡谷里的人间仙境
古人走【小马拉】,今人走【大马拉】——藏南边陲的小河谷书写了一段大历史
一排房子,六户人家——热索村虽小,却盛得下一个大大的世界
吉布峡谷探险再记
怀念老村长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