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海亦名翰海,唐末五代气候干旱形成,在今宁夏盐池、灵武、同心县及甘肃环县交界地区,介灵、盐、韦、环四州间,周700里,多沙碛少水泉,故称旱海。
青刚峡一作青冈峡,在今甘肃省环县洪德乡西北,是灵武路上的险要之地。宋张舜民诗:“青刚峡里韦州路,十去从军九不回。白骨如山山似雪,凭君莫上望乡台。”嘉靖《宁夏新志》记为“青铜峡里韦州路”,实误。
鸣沙郡治鸣沙县
西夏置鸣沙郡,属灵州,治鸣沙县,辖今中宁县全境及中卫县的河南地区。黄河,西自雄州流入,经郡城北数里东流,再40里出峡口入灵州。有蔚茹水,源出六盘山下,北流过萧关城东,在郡城西汇入黄河。
东至威州180里,南至萧关200里,西至黄河不及3里,北至灵州130里。
鸣沙县宁夏中宁县鸣沙镇
北魏始置。城枕黄河,人马行经此沙,随路有声,异于余沙,故名。北周保定二年(562年)置会州,建德六年(577年)州、县俱废,为鸣沙镇。隋开皇十九年(599年)复县属灵州。唐因之。宋开宝年间废县为镇隶灵州。咸平中入西夏,复置鸣沙县,后又置鸣沙郡,均隶灵州。有御仓,名日天丰仓,可诸粮百万石。元丰四年(1081年)冬十月宋五路征西夏,刘昌祚路出鸣沙得窖藏米百万即此。《续资治通鉴长编》元丰四年:十月,辛巳,泾原兵既破磨脐隘,行次尝移口,有二道,一北出黛黛岭,一西北出鸣沙川。鸣沙少迂,诸将欲之黛黛,刘昌祚日:“离汉时运司备粮一月,今已十八日,未到灵州,倘有不继,势将若何?吾闻呜沙有积粟,夏人谓之御仓,可取而食之,灵州虽久,不足忧也。”既至,得窖藏米百万,为留信宿,重载而趋灵州。
蔚茹水今清水河
即郦道元《水经注》卷三所记高平川水,因汉在其上游置有高平县而得名;又因汇水含碱量高,水质咸苦,亦名苦水。唐、五代、宋、西夏改称蔚茹水,宋代又称葫芦河。明代后改称清水河。源出固原市西南40里开城镇黑刺沟垴,流经城东南,再经县北境及海原、同心县境,至中宁县鸣沙镇西汇人黄河。清代河口段改道,由中宁县泉眼山西入黄河。流域面积8500平方公里,干流长180公里,年径流量约1.65亿立方米。宋、西夏时,流经镇戎军东、萧关城东及20多个城、寨、堡。沿河有交通大道由宋镇戎军直通西夏之灵州。《太平寰宇记》卷三十三:蔚茹水,一名胡芦河,源出原州西南颓沙山中。《宋史·李继隆传》卷二五七:先是,受诏送军粮赴灵州,必由旱海路……继隆请由古原州蔚茹河路便。《宋史-刘昌祚传》卷三四九:昌祚出葫芦川,次磨齐隘……进次鸣沙川。《嘉靖固原州志》山川:清水河在州西南四十里,发源六盘山下,至鸣沙州入黄河。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