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商周城市形态的演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17002
  • 作      者:
    李鑫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商周城市形态的演变》以先秦城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揭示了中国早期城市一种新的起源模式,并系统探究了商周城市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演变。其次,在“长时段”理论的启发下,《商周城市形态的演变》选取了商周城市形态的四个主要方面,即防御设施、政治性建筑、手工业作坊与市场,对其进行了专题式论述,详细阐释了这四方面在先秦时期的结构性演变特征。《商周城市形态的演变》可供历史、考古、城市规划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及爱好者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上述的王宫、公宫和宗庙之宫都是城市政治性建筑中的重要建筑,其所处的位置必然也十分关键。《吕氏春秋,慎势》载:“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择宫之中而立庙。”宗庙之宫与公宫当距离较近,《左传,哀公三年》载:“夏五月辛卯,司铎火。火腧公宫,桓、僖灾。”据此可知公宫与桓宫、僖宫相邻而建。作为具有祭祀祖先功能的宫,除了具有政治上的重要性外,还要方便国君的使用,与公宫相邻便是必然的选择。
  东周时期,国君与卿大夫的居所基本都以“宫”相称,而宫本身表示的是一组独立的具有一定规格的建筑组合。据此推测,在东周时期的城市群中,都城之中心通常应建有宗庙之宫,宗庙周围分布有公宫、夫人之宫和太子之宫等,也有可能夫人之宫和太子之宫涵括于公宫之中,在外围则可能散布着贵族和官吏所居住之宫,而一般性城市之中心位置则可能建有王公贵族或者卿大夫之宫。
  2.文献所见“宫”之形态及其内部组织结构的演变
  从文献来看,宫在规模和形态上有一个由小到大、由简约到奢华的演变。《墨子·辞过》载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为宫室之法,曰:“室高足以辟润湿,边足以圉风寒,上足以待雪霜雨露,宫墙之高足以别男女之礼。……当今之主,其为宫室则与此异矣。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以为宫室台榭曲直之望、青黄刻镂之饰。”《管子,法法》载:“明君制宗庙,足以设宾祀,不求其美。为宫室台榭,足以避燥湿寒暑,不求其大。”上述说法虽然含有当时学者的主观思想,但从客观推测,当接近事实。《吕氏春秋·孟春纪》载:“室大则多阴,台高则多阳,多阴则蹶,多阳则痿,此阴阳不适之患也。是故先王不处大室,不为高台……昔先圣王之为苑囿国池也,足以观望劳形而已矣;其为宫室台榭也,足以辟燥湿而已矣。”技术的简陋限制了早期宫室建筑形态和规模的发展。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 从长时段角度研究商周城市的意义
二 旧有研究成果述评
(一)先秦城市研究相关考古资料的积累与整理
(二)关于先秦城市分布与选址的研究
(三)关于先秦城市形态与功能的综合研究
(四)小结
三 本文研究主旨、理论与方法
四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中国古代“城市”概念的界定
(二)先秦传世文献中的“城市”及其相关名词

第一章 商以前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经济交换中心与中国早期城市的起源
一 塞维斯(Elman R.Service)理论中的一个酋邦兴起模式分析
二 西山古城与中原地区早期城市的起源
(一)地理环境与聚落群布局
(二)西山城址遗迹与遗物的分析
(三)小结
三 城头山城址与澧阳平原早期城市的起源
(一)城址所处之环境分析
(二)对城址内部遗迹的考察
(三)城址所处聚落群分析
四小结
第二节 龙山时代城址形态与功能的多元化及其地域差异
一 龙山时代城址文化遗存的个性化分析
(一)城墙在形态上的差别
(二)具有礼仪祭祀功能的遗迹差别
(三)具有储藏功能的遗迹差别
(四)手工业场所的设置
二 早期城市发展在功能上的多元化表现
(一)政治礼仪功能较强的城址
(二)经济功能较强的城址
三 小结
第三节 夏王朝时期的城市布局与功能特征
一 文献所见夏王朝的贡赋系统
二 作为五服制中心的二里头遗址在形态与功能上的演变特征
三 夏王朝时期其他城址的功能浅析
(一)新砦城址
(二)大师姑城址
(三)夏家店下层文化石城址群
四 小结

第二章 商周城市的地理分布格局与选址原则
第一节 商周城市分布格局地域特征的宏观考察
一 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城市分布格局的演变
(一)商代城市的分布格局
(二)周代城市分布格局的演变
二 长江流域及淮河以南城市分布格局的演变
三 影响商周城市分布格局形成的因素分析
(一)地形交界带的优势与城址密集分布区的形成
(二)环境的优劣与南北地区城址发展的不平衡现象
(三)制度的变迁与城址的等级化聚团分布现象
第二节 商周城市选址原则的微观探索
一 “相土卜居”——文献所见商周城市选址理念的演变
(一)由“相土”到“卜居”——文献所见周人选址理念的演变
(二)春秋至战国时期城市选址理念的进步
二 商周城址所反映的选址原则
三 影响商周城市选址的人文因素
(一)政治格局的变化对商周城市选址的影响
(二)交通与资源对商周城市选址的影响

第三章 商周城市主体形态的结构性演变
第四章 商周城市的功能特征及其演变简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