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忠恕之道亦为“榉矩之道”,对全社会发挥“我”作为中间层面的调节作用,这是实践此道的理想结果
冯友兰先生曾把“忠恕之道”、“仁道”、“榉矩之道”一起论述,指出:“后来的儒家,有些人把忠恕之道叫做榉矩之道,是以本人自身为尺度,来调节本人的行为。”当代社会在很多方面体现得不够平等,国家之间、地区之间、人与人之间,不平现象随处显现,贫富差异、强弱差异、尊卑差异现象严重。社会需要在不断地调节中求发展,求进步,达到共同富裕,实现大同。忠恕之道即榉矩之道,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当代研究价值,人们虽然可以通过一定的思维方式、方法对事物作出合理的、科学的预见,形成具有前沿性的理论,然而任何的科学预见只是对事物发展主要趋势、大致轮廓的把握,永远不会穷尽真理。客观世界是无限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受当时客观条件的影响,所以导致了科学预见的不确定性、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从而逐步实现主观和未来客观的辩证统一,即理论也要与时俱进。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我们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和发展,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开展新的实践和进行新的发展,在理论上不断获得重大突破和创新,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进入了现代社会的中国,实现了经济市场化、工业化、都市化、技术化,但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着一定的差距。现如今以市场经济为物质生产基础的社会,必然催生出异于自然经济、计划经济时期的新观念,如产品的所有权和商品公平交换观念、优胜劣汰的观念、重视功利的实用主义观念等。然而在这种种观念的背后,是个人本位的价值系统,正是这种价值系统,将会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引起永无停息的、不可协调的对抗与斗争。这使今天的市场经济中的道德、价值观念,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如环境破坏、资源短缺、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家庭解体等。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