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姚卫群
前言
一、研究的对象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况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瑜伽经》的形成及其文本与注释
第一节 瑜伽在古印度的早期形态
一、瑜伽的产生
二、奥义书中与瑜伽相关的思想
三、《薄伽梵歌》中与瑜伽相关的思想
第二节 《瑜伽经》的形成与主要注疏
一、《瑜伽经》的形成
二、《瑜伽经》的作者
三、《瑜伽经》的主要注疏
第二章 《瑜伽经》的主要思想
第一节 瑜伽的定义与心作用的分类
第二节 三昧的分类
一、有想三昧
二、无想三昧
三、有种三昧
四、无种三昧
五、法云三昧
六、敬神三昧
七、修行三昧过程中产生的障碍与消除之道
第三节 八支行法
一、禁制
二、劝制
三、坐法
四、调息
五、制感
六、执持
七、静虑
八、三昧
第四节 神通力
一、意识的转变
二、表现神通的各种方式
第五节 解脱观
一、涉及解脱的主要概念
二、与数论解脱观的关联
第三章 《瑜伽经》五种心的变化与佛教相应内容的比较
第一节 正知(pramana量)的比较
第二节 不正知的比较
第三节 分别知的比较
第四节 睡眠的比较
第五节 记忆的比较
第六节 《瑜伽经》中其他的心的作用
一、《瑜伽经》中其他的心的作用
二、佛经中的心的作用与《瑜伽经》中其他心的作用的比较
第四章 《瑜伽经》中的三昧与佛教三昧的比较
第一节 佛教三昧的定义与种类
第二节 《瑜伽经》有想、有种三昧与佛教色界四禅天定比较
一、《瑜伽经》有想三昧与佛教四禅比较
二、《瑜伽经》有种三昧与佛教相关内容的比较
第三节 《瑜伽经》无想三昧与佛教无想三昧比较
第四节 《瑜伽经》无种三昧与佛教无相三昧比较
第五节 《瑜伽经》法云三昧与佛教法云三昧比较
第六节 《瑜伽经》敬自在天与佛教念佛三昧比较
第七节 三昧中之障碍与佛教禅病的比较
第五章 《瑜伽经》修行中的"外支"与佛教相关内容比较
第一节 禁制与佛教的五戒
第二节 劝制与佛教的行善
第三节 坐法
第四节 调息与佛教安般(Anapana)
第五节 制感与佛教的收摄、不放逸、不散乱
第六章 《瑜伽经》中的神通与佛教神通的比较
第一节 《瑜伽经》中的总制与神通
第二节佛教神通
第三节 比较
一、依神通的获得方式来比较
二、《瑜伽经》与佛教神通种类的比较
三、对待神通的态度
第七章 《瑜伽经》中的解脱与佛教涅槃的比较
第一节 佛教的涅槃解脱思想
一、涅槃的定义
二、佛教的涅槃概念
第二节 同异比较
一、智慧解脱与无明的同异比较
二、最高境界的同异
三、解脱手法的同异
结语
参考文献
瑜伽经 钵颠阇梨著 姚卫群编译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