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08216
  • 作      者:
    林可济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林可济,1933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1950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1954~1958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福建师范大学哲学教授。曾兼任福建师范大学马列主义教研部副主任、主任,管理学系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等。校外曾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福建省科协委员、福建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国立华侨大学兼职教授等。主要学术著作有:《科技与文明》、《重要的思维法则——抽象上升到具体》(第二作者)、《信息社会理论辨析》、《中西哲学源流》、《〈自然辩证法〉研究》、《爱智篇——哲学学习探索40年》、《张世英哲学思想研究》等。主编学术著作有:《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唯物辩证法范畴新探》、《科学悖论集》等。1992年10月起,终身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走近六位当代哲苑名家》主要记述了当代中国六位哲苑名家——金岳霖、冯友兰、宗白华、张岱年,任继愈、张世英的学术生涯与学术成就。他们虽然年龄不同、专业各异,但在学术上共同的特点与优点是融会古今、贯通中西。他们的学术生涯与学术成就,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中国哲学现代转型的若干足迹,是中国近现代以来中西哲学交流与会通的产物,是中国现代哲学对西方哲学的积极回应。
    《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走近六位当代哲苑名家》视角独特,理性与感性交融一体。《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走近六位当代哲苑名家》作者于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有机会聆听当时部分哲学名家的相关课程。半个世纪后的今天,作者执笔为文,回忆、记述当年与这些教师接触的情景,以现在的眼光阐述这些名家的学术生涯与学术成就。其中既有理性的分析与评论,也有感情的追忆与怀念。崇敬之心,思念之情,溢于言表。《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走近六位当代哲苑名家》对于研究中国现代哲学发展史、了解中国哲学发展的现代转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
目录
代序:中西哲学交会的历史反思——汪子嵩先生访谈漫记
历史的导言
西方哲学的历史发展
中国古代哲学的历史发展
中国近代哲学与西方哲学思想的传入
中国现代哲学家对西方哲学的回应
金岳霖
《逻辑》:当时国内唯一具新水准之逻辑教本
《论道》:一部用西方严格的逻辑方法阐发中国哲学传统范畴的本体论著作
《知识论》:中国哲学家建构的第一个关于知识论的完整体系
金先生的哲学体系既是西方的,又是中国的,是现代化与民族化的完美结合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史论结合、自成体系的第一部哲学史著作
“贞元六书”的出版标志着中西会通的“新理学”哲学体系的建立,从此中国哲学从传统进入了现代
《中国哲学史新编》的写作与出版历经坎坷、备受磨难,这是冯先生以40年的心血写成的巨著
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冯友兰
附录冯友兰先生的矛盾观及其现实意义
宗白华
《流云》的出版及其中蕴涵的审美意境
20世纪80年代相继问世的《美学散步》和《艺境》
中国当代美学发展史上的“双峰”
张岱年
《中国哲学大纲》是一部以问题为纲的中国哲学问题史
“哲学新论”的构思:20世纪40年代写的“天人五论”
“文化综合创新论”的提出与第二个学术成果丰收期
任继愈
任先生关于老子哲学的研究成果和他对《老子》认识的转变
任先生对老子哲学研究方法的探索和它对我们的启迪
关于中西文化(包括中西哲学、中西宗教)比较的若干看法
张世英
作为西方哲学史家:张先生对黑格尔哲学的研究享誉海内外
作为哲学家:张先生提出了以“万物一体”为核心范畴的新哲学观
张先生的治学与为人:虚心、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超脱、豁达的处事胸襟
附录1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张世英关于“天人之际”问题研究及其方法论原则
附录2 探讨个人精神境界问题的社会文化维度——评张世英新著《境界与文化》
中国现代哲学发展的反思与展望
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历史
若干哲学理论问题的再探索
正确对待西方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
未来的展望
附录1 梁漱溟和他的《中西文化及其哲学》等著作
附录2 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当学生的难忘岁月(1954—1958)
跋:如沐春风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