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科学技术思想研究丛书》序
前言
第1章 钱学森学术生涯的整体评析
1.1 楔子
1.2 第一阶段:世界一流的技术科学家
1.3 第二阶段:中华民族大功臣
1.4 第三阶段:大成智慧者
1.5 张纯如等对晚年钱学森的误读
第2章 钱学森哲学思想的形成和演进
2.1 钱学森的家庭教育
2.2 钱学森的学校教育
2.3 钱学森在美国时期的思想演进
2.4 钱学森回国后头20年的思想演进
2.5 晚年钱学森:致力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3章 钱学森哲学探索的时代背景
3.1 世界社会形态演变的新阶段
3.2 人类文明新的转型演化
3.3 科学作为系统的转型演化
3.4 苏联解体与时代变迁
3.5 中国改革开放与时代变迁
3.6 钱学森的悠悠历史感
第4章 钱学森哲学探索的指导思想
4.1 政治上: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主义理想
4.2 哲学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4.3 文化上:依托中华文化,走中国自己的路
4.4 科学上:哲学要扎根于现代科学技术
4.5 如何读懂钱学森
第5章 钱学森哲学探索的知识基础
5.1 钱学森科学技术体系的思想渊源
5.2 钱学森科学技术体系思想的形成过程
5.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最高概括
5.4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环境——人类知识体系
5.5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矩阵模型
5.6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柱模型
5.7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功能
第6章 钱学森构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6.1 马克思主义哲学现行体系的欠缺
6.2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钱学森架构:殿堂+基石
6.3 关于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
6.4 关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
6.5 问题讨论
第7章 钱学森与辩证唯物主义
7.1 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看法
7.2 不赞同实践唯物主义
7.3 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评价
7.4 问题讨论
第8章 钱学森与自然科学的哲学——自然辩证法
8.1 对自然科学的总看法
8.2 关于桥梁学科的界定
8.3 论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8.4 自然科学哲学问题
8.5 自然科学方法论
第9章 钱学森与社会科学的哲学——历史唯物主义
9.1 对社会科学的总看法
9.2 关于桥梁学科的界定
9.3 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见解
9.4 革命链理论
9.5 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10章 钱学森与数学科学的哲学——数学哲学
10.1 对数学科学的总看法
10.2 关于数学哲学的思考
10.3 数学科学方法论
第11章 钱学森与系统科学的哲学——系统论
11.1 一个精彩的哲学分析:谈系统概念的起源
11.2 对系统科学的总看法
11.3 关于桥梁学科的界定
11.4 关于建立系统论的努力
11.5 系统科学辩证法
11.6 系统科学方法论
第12章 钱学森与思维科学的哲学——认识论
12.1 思维科学的产生
12.2 对思维科学的总看法
12.3 关于桥梁学科的界定
12.4 “重新发现”《实践论》
12.5 思维科学需要《实践论》的指导
12.6 用复杂性科学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12.7 思维科学方法论
第13章 钱学森与人体科学的哲学——人天观
13.1 人体科学的产生
13.2 对人体科学的总看法
13.3 关于桥梁学科的界定
13.4 人体科学辩证法
13.5 人体科学方法论
第14章 钱学森与军事科学的哲学——军事哲学
14.1 对军事科学的总看法
14.2 关于桥梁学科的界定
14.3 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新篇章
14.4 论武器形态与战争形态的演变
14.5 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新阐释
14.6 军事科学辩证法
14.7 军事科学方法论
第15章 钱学森与文艺科学的哲学——美学
15.1 钱学森文艺理论的实践基础
15.2 对文艺科学的总看法
15.3 对桥梁学科的界定
15.4 文艺的哲学透视——论美的本质
15.5 文艺科学方法论
第16章 钱学森与行为科学的哲学——社会论
16.1 对行为科学的总看法
16.2 关于桥梁学科的界定
16.3 道德哲学
16.4 行为科学辩证法
16.5 行为科学方法论
第17章 钱学森与地理科学的哲学——地理哲学
17.1 对地理科学的总看法
17.2 关于桥梁学科的界定
17.3 地理哲学的总精神
17.4 地理科学辩证法
17.5 地理科学方法论
17.6 问题讨论
第18章 钱学森与建筑科学的哲学——建筑哲学
18.1 把建筑科学作为一个独立大部门
18.2 对建筑科学的总看法
18.3 关于桥梁学科的界定
18.4 建筑科学辩证法
18.5 建筑科学方法论
18.6 建筑美学
第19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论的第二个里程碑
19.1 什么是科学论
19.2 恩格斯与马克思主义科学论的第一个里程碑
19.3 马克思主义科学论在苏联
19.4 钱学森与马克思主义科学论的第二个里程碑
第20章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看钱学森的哲学探索
20.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生发展是一种非线性动力学过程
20.2 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前两次伟大尝试
20.3 钱学森与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第三次伟大尝试
第21章 从第二次文艺复兴看钱学森的哲学探索
21.1 欧洲文艺复兴回眸
21.2 人类历史正在经历一次新的文艺复兴
21.3 两次文艺复兴的比较
21.4 中国是第二次新文艺复兴的主战场
21.5 钱学森在第二次文艺复兴中的地位
21.6 中国文艺复兴的未来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