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走:从少年到青年》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了一代文豪如何在窘困的境遇里完成自己从少年到青年时期的成长蜕变。因为从小独居丛林,作者敏感而寂寞的心灵在很早的时候就种下了大自然的种子。这颗种子的力量让他在极其痛苦的幼年时期,得以免遭苦难。下着雪的清晨,作者背起行囊一口气翻过两座大山。他站在山顶回望身后白白的混沌世界,好像站在了另一个成长的分界线上。
离家的少年开始了文学追梦旅程。在那个一切都很单纯又荒蛮的年代,“游历”成了文学青年们最为廉价和快捷的通往理想的路。不同于时下的浮躁网络时代,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凭着一腔热血,聚集在一块创办文学社和各种文学刊物。这段时期活跃的文学活动,为他之后的文学成就奠定了基调。文学让他更珍视友情。
几十年过去了,这个世界变了,作者再谈文学往事,总觉得一切都像梦境。梦境既美好又遥远。唯一真切的,是作者这一路走来,留给我们的一部一部优秀的作品。《古船》《九月寓言》《你在高原》……《古船》被两岸三地评为“世界华语小说百年百强”和“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九月寓言》被评为“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作品”,作者也因此被评为“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作家”。《声音》《一潭清水》《九月寓言》《外省书》《能不忆蜀葵》《鱼的故事》《丑行或浪漫》等作品分别在海内外获得全国优秀小说奖、庄重文文学奖、金石堂选票最受读者欢迎图书奖、中国最美的书奖、畅销书奖等多种奖项。新作《你在高原》反响强烈,先后获得华语传媒奖年度杰出作家奖、鄂尔多斯奖、出版人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特等奖、茅盾文学奖等十余项。
展开
—— 严家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他是一个优秀的文学领域的长跑选手,他用心跑过了一千多万字,这是空前绝后的,他对土地、历史、文化、精神的关怀,这种坚守让很多读者感动,也是我学习的榜样。”
——著名作家 韩少功
“文坛不乏才华横溢者,可语言能到这种自由、放松、挥洒自如、句句见彩的境地,也确乎太难了。张炜把狭小的、原始形态的、芜杂的方言变成了如此美妙、有力、前无古人,也许将后无来者的现代文学语言,他无疑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天才性作家。”
——著名作家 陈应松
“在三十余年文学创作的历程中,张炜对文学始终葆有一颗赤诚之心、虔敬之心,孜孜不倦地大量读书,潜心有难度的写作,有时不惜将自己逼入困境。”
——著名作家、作协主席铁凝
“张炜是大自然的儿子,是无所不容的大自然教会了他一切,成为一名作家。”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邱勋
“张炜是中国当代创作最丰、最受推崇的作家之一。”“在西方,张炜一直是个谜一样的人物。”
——美国著名汉学家HowardGoldblatt(葛浩文)
“在我的长期检索、阅读和研究中,在我长达50多年的出版生涯中,我可以肯定无疑地说,张炜是亚太地区最优秀、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
——美国著名索引家、美国前索引委员会副主席罗伯特.鲍曼
“‘鉴于您在现代小说、诗歌、批评等方面的突出成就,您的超过600万字的风格犀利的现代文学著作,为所有文化领域包括美洲地区的作家树立了杰出的典范,您的理想主义和对于大自然的热爱渗透于您的全部作品,也沉淀于您细致敏感的写作之中。尽管您的写作保留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但我们仍然认定它具有全人类的普世价值及意义。’”
——美国总统亚太裔顾问委员会给张炜颁发杰出成就奖的授奖词
“他既不太注重形式的别致,也不愿以特别好看的故事哗众取宠,他很本色,很真,他追求的只是心灵的表达,是力求清晰的陈述和思辨,是恳切的诉说,是忘情的自吟。在张炜的写作中,这一切常常到了固执的、无暇他顾的程度,所以在许多人看来,就有些不可理喻。”
——作家、评论家 洪浩
“我曾把张炜的一个人物比作葡萄园里的哈姆雷特。张炜自己何尝不也是一个哈姆雷特式的人物。他固守着宁静的葡萄园,默默地思考生与死,功利与永恒,技术与道德律的终极问题,以笔为矛,抗辩着市场化和现代工具对精神家园的侵袭,进攻的规模越大,他的抗争越决绝而有力。“
——文学评论家 雷达
“张炜的思想并不高蹈,它始终贴着大地内部跳跃的心脏,从中我们可以读出自然的丰盛、传统的韧性、现实的疼痛、灵魂的赤诚,从中我们还可以读出雨果的人道、托尔斯泰的温润、里尔克的敏感、卡夫卡的惊悚,当然还有蒲松龄于平原枯槁、夜色荒凉中对生命的不离不弃和对爱情火热、激越的想象。”
——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 何向阳
“他的作品充满理想主义的光彩,他以诗人的情怀,抒写他对大地的深情与对大自然的挚爱,抒写丰富复杂的中国经验与多姿多彩的传奇人物,为当代汉语写作树立了美好的典范。张炜是中国当代具有经典意义的杰出作家。”
——《当代作家评论》主编林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