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知名导演吕克·贝松自传,信息量满满的坦白局!
十七岁那年,他正式宣告:“我明天不去学校了,我要去巴黎,拍电影。”这个无学历、无经验、无背景、做着电影梦的小子,经历了怎样的童年,又是如何冲进电影殿·堂、拍出一部又一部经典?导演承诺:“不加粉饰,不耍滑头,不遮遮掩掩”。
2.逐梦片场的梦想家,“喜剧zhi王”导演版!
“我知道我想做什么了。我想拍电影。”托关系、偷摸翻墙、假扮群演,吕克·贝松用尽办法进到拍摄现场偷师,在状况频出的片场从打杂做到导演助理,同时不断写剧本、不断被拒,直到终于能拍自己的电影。
3.冲破家庭和学校的桎梏,自己掌控命运的齿轮!
破碎与浪漫并存的童年,造就了吕克·贝松对大海的热爱和对父母的反抗。匮乏的原生家庭,缺席的父母,平庸的学校教育,都没有摧毁吕克·贝松,海豚、音乐、摄影、电影给了他滋养,孤独和贫穷给了他不断强壮的内心力量。
4.能冲也能躺,受挫不内耗。金句频出,领xian几十年的精神状态!
“再小的风都能将我掀倒在地。”“我捅刀子,都是从正面捅的。”“原来我不过是一坨狗屎,一个白日做梦的小混混。”“我决定无所事事,只等待一位公主来拯救我。”“艺术应该是大众的。那些拒绝我进入宫殿中的精英都该滚蛋。”
让我给你讲一个故事,我的故事。
不加粉饰,不耍滑头,不遮遮掩掩。在时间将其美化之前,用我当时稚幼的声音,孩子的思维,呈现我所经历的、原原本本的生活。
我的学习一塌糊涂。我想要学习的是外面的生活,而不是怎么将屁股粘在椅子上。在学校,我没有交到朋友,大家觉得我太古怪了。只有潜入大海我才感到自在,但这个乐趣被一位粗鲁的医生下了永jiu禁令。
关于我的未来,没有任何信息、提示、预兆,也没有任何可以追随的榜样。只有一个真实的黑洞,里面全是虚空。我就像搞坏了硬盘,还不知道如何初始化。
这是吕克·贝松跌跌撞撞走到成功殿·堂的故事,一个“坏孩子”在这个世界找到坐标和方向的历程。
前言
多年来,总是一些不了解我的人替我说话。我接受过上百个采访,拍了几十张照片,但在这些人的描述或镜头里,我都认不出自己。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想法塑造我,借我的故事,最终讲他们自己的梦想或失败。
所有人都有创造的能力,却少有人敢运用这能力。创造,意味着展示自我,挖掘自我,暴露自我,甚至舍弃自我。这个过程很美妙,但也很恐怖,就像爱情。只有足够勇敢的人,才能称作艺术家。
我们爱艺术家,因为他的作品;我们恨艺术家,因为他的勇气。骂艺术家让人心安,当我们借着条条规规指责他的时候,其实只是在悔恨自己的怯懦。
但正是在艺术家的自我暴露中,我们认出自己,获得成长。我们在他身上看到一点自己的影子,反之亦然。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憎恨他展示的那些我们本就有的东西呢?法国队获得世界杯冠军的时候,所有法国人都是世界冠军。艺术也是如此。每个人都有可能做一会儿毕加索,一会儿库布里克,一会儿莫扎特,只要我们知道如何珍视他们的才能。
现在我给你讲一个故事,我的故事。不加粉饰,不耍滑头,不遮遮掩掩。在时间将其美化之前,用我当时稚幼的声音,孩子的思维,呈现我所经历的、原原本本的生活。
希望你喜欢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