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何其芳评传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5091094
  • 作      者:
    贺仲明著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现代文化名人评传丛书:何其芳评传》是教育部南京大学新文学研究中心酝酿多年的一个课题计划,它的主旨就是要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认识现代社会以来中国文化在极其复杂的语境下是怎样孵化出一大批文人名流的窗口,从而回到历史的现场,更真切地从历史的脉络和缝隙中识别那个时代的文化真实,体悟那个时代里名人的心路历程。近三十年来,海内外陆续出版了许多文化名人的传记和评论著作,可谓十分繁多,其中亦不乏可圈可点之佳作。但总起来说,其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要么就是注重文本的传记特征,凸显其文学性,而淡化了史料性和学术性;要么就是从纯学术性人手,只注重对传主遗留文字内涵的学术性发掘与剖析,而忽略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揣摩,对其工作与生活事件的叙述以及对文本艺术性和文学性的追求。从技术层面上来看,这似乎只是个体例问题,其实它关乎的却是文化理念以及方法运用等宏观统摄的大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画梦录》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它艺术上的精致和圆熟。新奇的艺术构思,精美的意象画面,婉转的感伤气息,梦幻般的迷蒙情调,细腻精巧的语言,以及多种艺术手法,如象征、比喻、通感的运用,使整个作品体现出一种如梦如幻的色彩,具有“纯粹的柔和,纯粹的美丽”的艺术效果。
    在华美而精致的整体风格下,《画梦录》又体现着多样化的艺术表现特征,可以说是每一篇作品都体现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具有不同的美学趣味。大体而言,《画梦录》整个作品运用了两种基本的叙述形式。一种是以抒情性为主的,它们体现出诗歌的意蕴和艺术效果,如《独语》和《梦后》,故事情节就非常淡,感情是推动作品前进的基本动力,语言上也讲究感情和节奏的效果,可以说是不分行的诗歌。何其芳自己也认为这些作品“显然是我的诗歌写作的继续,因为他们过于紧凑而又缺乏散文中应有的联络”。另一种是以故事叙述为主,其中有历史故事的改写,如《淳于棼》、《丁令威》,也有虚幻的现实故事描画,如《炉边夜话》、《货郎》等怍品。这些作品的故事叙述非常清丽、单纯,善于营造气氛,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首感伤的曲子,传达着作者对人生的感喟与叹惋。
    不同的篇章中,体现出异域情调美和传统美的不同艺术魅力。在《楼》、《炉边夜话》、《哀歌》等作品中,无论是故事氛围的烘托,还是语言的表现,都带有浓郁的异域情调,充满着西方文化的色彩,呈现出独特的美学特色。这是何其芳广泛吸取西方散文的营养,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曾经最喜爱的散文家阿索林的浓重影响。在另一些作品中,如《墓》、《独语》、《魔术草》等,则带有很强烈的传统美的色彩,体现出中国古代散文的艺术特点。其幽婉的情致,感伤的唯美精神,都可以在晚唐时期的诗词中找到影踪。
    ……
展开
目录
绪论 我是谁?--何其芳的悲剧意义
第一章 乡村童年
第二章 少年求学
第三章 爱与诗的幻想
第四章 “摇醒成都”的日子
第五章 “我歌唱延安”
第六章 “你的名字是一个问号”
第七章 批评者的《回答》
第八章 “文革”十年
第九章 最后的岁月
附录:何其芳年谱简编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