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浪漫的情怀,对光明的歌唱,就这样迷住了周扬。周扬喜欢上了郭沫若的诗,也喜欢上了郭沫若参与主编的《创造》等刊物,贪婪读着他能找到的郭沫若的著译,当他从《创造》上读到连载的郭译德国尼采的著作《查拉图司屈那》(即今译《扎拉图斯拉如是说》),又好像发现了一块思想的新大陆,尼采的一些名言:“上帝死了!”“重新估计一切价值”,“要反抗和否定一些旧的传统和权威”,同样使年轻的周扬心灵受到震撼和激动,这不就是五四运动倡导的思想解放的精神嘛!青年人常常展开幻想的翅膀,去寻找自己崇尚的偶像,希冀像他们那样生活,那样战斗,那样追求理想。青年时代的周扬,崇尚的偶像是谁呢?其中之一就是郭沫若,以理性见长和性格矜持的周扬长久都把这个想法埋藏在自己的心底深处,直到几十年以后,郭老患病在床,周扬才把自己这种事隔半个世纪的崇敬之情当面向郭老表露:是郭沫若引他进入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殿堂,是郭沫若带领他到达人生理想的启蒙驿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末期,上海风起云涌的革命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教育和启发了周扬,他在党组织的帮助下,不仅读了许多革命的书,而且直接投身到革命斗争的洪流中去,参加示威游行,半夜上街去散发传单、贴标语。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血腥的反革命政变,镇压了工人的武装起义和进步的学生运动,白色恐怖弥漫了上海滩,革命者的血在不断地流。在共产党人的激励和鼓舞下,周扬没有被血腥的屠杀吓倒,而是更加义愤填膺地坚定了革命的志向,要为牺牲者复仇。经过同乡又是同学夏钟润的介绍,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哪知他在家过完暑假再返校时,学校党组织已遭到破坏,与他联系的党员不见踪影,周扬失掉了组织关系,只好借口休学回到益阳的老家,与结识不久的好友周立波聚在一起,共商今后的大计。向往革命的赤诚,把两位青年心连心凝结起来,他们发誓绝不退却,多么艰苦,也要披荆斩棘开拓出路来,去寻找党,去寻找革命。立波提出,去找他的一位亲戚——曾三,但赶到他家时,人去楼空,曾三已去江西,周扬很自然地想到寻找他崇敬的郭沫若,寻找拨动他心弦的人,但不知他在哪里。风闻郭沫若已去广州,两人便翻开报纸,寻找是否载有郭的行踪的消息。郭沫若在哪里呢?1926年,郭沫若已在广州投笔从戎,走上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征途。用阳翰笙当时欢送他北伐的演说词来说,郭沫若这位“戎马书生”,现在武装北伐了,一支笔能够横扫千军万马了。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蒋介石,因郭当时还不是共产党,认为可以利用这个戎马书生的名声,让他当了北伐军政治部的宣传科长。到10月,北伐军总政治部随军迁往武昌,郭沫若升任总政治部副主任。11月,南昌攻克后,郭沫若兼任总政治部南昌办事处主任,可以和蒋介石直接打交道了,也使郭沫若接触到这位总司令伪装革命的真面目。蒋介石实际上积极投靠帝国主义,勾结江浙财阀、地痞、流氓,随时都准备叛变革命。1927年3月以来,郭沫若耳闻目睹蒋介石在九江等地亲自策划制造了一系列镇压革命群众、杀害共产党人的惨剧。感情丰富的郭沫若,怀着满腔的怒火,第一个举起了反蒋的义旗,写出了义薄云天的反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檄文如黄钟大吕,喊出了革命人民的先声,义正词严地揭露了江西发生的一桩桩惨案,都是蒋介石阴谋策划所为,痛斥“蒋介石是流氓地痞,土豪劣绅,贪官污吏,卖国军阀,所有一切反动派——反革命势力的中心力量”。“要打倒军阀,先要打倒蒋介石!”檄文写于3月31日,不久发表在当时的《中央日报》副刊上。那时,一些革命者仍被蒋介石的假面具所欺骗、迷惑,以致郭沫若紧急敲响的警钟,仍未使他们警觉起来。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便发动了更大范围的反革命政变,在全国各地肆无忌惮地屠杀共产党人。图穷匕首见,蒋介石当然不放过敢于公开揭露他的丑恶嘴脸的郭沫若,发出通缉的密令,并出三万元的赏格。郭沫若赶快化装离开蒋的监视,经过上海、武汉等地,然后和李一氓、阳翰笙等又折返南昌,参加了打响反对国民党反动派武装斗争第一枪的八一起义。1927年9月,在南征途中的会昌,经周恩来、李一氓的介绍,与贺龙一起,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起义军遭受挫折失败,经党组织同意,郭沫若于1928年2月流亡日本。周扬在寻找党的历程中,读到郭沫若那篇传诵一时的讨蒋檄文,年轻的心灵引起强烈的共鸣,不由得从心底深处,发出由衷的赞叹:写得多好啊!这正是千千万万革命者要说的话,再也不能让蒋介石这个大叛徒、大卖国贼、大阴谋家、大野心家隐藏和混杂在革命军队里了。他对舍身仗义执言的郭沫若更加崇敬了。周扬失掉党组织的联系后,无限焦急、苦恼和苦闷,虽然梦里寻它千百度,仍未找着。但从郭沫若讨蒋的檄文中,感到革命的声音、党的声音,冲破阴霾、乌云,仍然无处不在,这坚定了他和立波两位青年人不顾一切要去寻找党、寻找革命的信心与勇气。同样,他们也日夜担心郭沫若的安危。报纸上矛盾、错综的信息纷至沓来,有的对他污蔑中伤;有的造谣他已死;到后来,蒋介石的通缉令,也公开刊登在报上,令周扬、立波二人忐忑不安了好一阵子。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