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寨人为孙谦所镌刻的墓碑上有这样的文字:
1963年大寨遭受特大洪灾后,他深为大寨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所感动,带病深入采访,与全村人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写出了具有巨大反响的长篇报告文学《大寨英雄谱》,以后又多次到大寨深入生活,他认为,大寨人民的艰苦奋斗精神代表了中国亿万农民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强烈愿望。在他以后所写的作品中,始终贯穿这一精神。
他的《大寨英雄谱》介绍了大寨事迹,引起中央重视,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号召,使大寨驰名中外。在孙谦生前,我与他谈起过他的《大寨英雄谱》。我说,我还在中学生时代,就读过您的这篇报告文学,正是从您的笔下,使我了解了一个大寨,一个陈永贵。那是一个放飞理想的时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孙谦说:我就是个农民,所以大寨面对灾害时的事迹,就特别能打动我。我又没球多少文化,不是我写得好,是大寨精神感人。孙谦在谈到《大寨英雄谱》的轰动效应时还说:“我搞了多年创作,电影、小说、剧本都写过,没有料到一篇小小的报告文学《大寨英雄谱》,会打得这么响。”王学礼在《孙谦编话剧和电影——孙谦和大寨(三)》一文中写道:
为了了解大寨人的真实思想、情感,孙谦讲了一些他在大寨采访中的趣闻轶事。陈永贵好喝酒,他下去采访时带了一箱子汾酒,夜深人静时,他和陈永贵干杯对酌,让陈永贵“酒后吐真言”,向他讲述自己的心里话;别的干部、记者到大寨采访时吃派饭,他自己“讨”饭吃。他想了解谁家的情况了,就到人家家里,人家干什么他就搭把手帮着干,边了活边拉家常,到吃饭时候想走人家也不放他走,在干家务、吃饭当中感受和了解社员们的真实思想;吃饭时间,社员们端着饭碗在大柳树下围成圈,有时他也端着碗挤到圈里听大家拉家常,说闲话;下雨天或晚上社员们在大队办公室里下棋、打扑克,他也挤进去参加,同他们一起嬉笑怒骂;地里谁家婆媳、兄弟、夫妻吵了嘴,他主动去劝说,有的人还误认为他是“公社派来的调解员”……就这样,他对大寨的家家户户了如指掌;人们的喜怒哀乐,他心中一清二楚。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大寨英雄谱》才那样真切感人。
……
展开
——诗人、学者:邵燕祥
多年来,为人兄执著于戚戚切切的文坛一隅,执著于那些春春秋秋的人事风雨,执著于他们的心路历程真性本相看起来,似乎是一些文坛八卦,其实,他是在力图记录一段大历史
——作家、学者:胡发云
这是一部鲜活的山西现当代文学史,开创了区域文学史的新格局,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注入了新元素,拓展了新思路,丰富了研究法,非常值得一读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谢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