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鲁迅向左 新月向右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9948003
  • 作      者:
    李伶伶著
  • 出 版 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今有方舟子说韩寒代笔  昔有鲁迅说邵洵美捐班。
    陈源(西滢)说:“鲁迅先生一下笔就想构陷人家的罪状。他不是减,就是加,不是断章取义,便捏造些事实……”本书有事实有真相。
    邵冠华说:“鲁迅先生是文坛上的‘斗口’健将。”“不顾事理,来势凶猛,那个便是鲁迅先生的‘战术’。”果真如此吗?看官们自有考量。
展开
作者简介
    李伶伶,教师职业,律师资格,南京市文联签约作家,中国戏曲学院客座教授。曾获南京市委宣传部、团市委颁发首届“南京十大青年文化新星”称号。著有《中国京剧四大名旦全传丛书》、《日记的胡适》、《徐志摩·新月社》、《法界巨擘倪徵噢传》、《尚长荣传》、《周家后院:鲁迅三兄弟家事》等,先后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第三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长篇)奖、江苏省第二届“紫金山文学奖”、 19932003年江苏报告文学奖一等奖、第四届金陵文学奖一等奖等。
展开
内容介绍
    《鲁迅向左 新月向右》通过鲁迅与徐志摩、陈西滢、梁实秋、胡适、邵洵美、潘光旦、沈从文、闻一多、罗隆基等人的文化论争,反应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化环境,以及在当时的现实环境下,不同学识背景的文化人所抱负的不同救国理想。由公理之辩演化成义气之争,作者通过表象,剖析了大师们的性格特征,让读者仰视的大师有血有肉,生动鲜活。
展开
精彩书摘
    序
    鲁迅一生,与无数的人发生过无数次的争论,其中与“新月”人的争论最有代表性,也最广为人知,以至成为经典案例。他那冷嘲热讽刻薄人的本事,给人印象至深,相信他若与古雅典的雄辩家、著名律师德摩斯梯尼相遇,后者再如何口含石子锻炼发音吐字,也必然羞惭万端,甚而被石子噎死,不会等到六十二岁再自杀;至于九品芝麻官的周星驰,一定还未来得及嘴里冒出小鱼虾米乱码怪字符,也就先自翻白眼了。
    中国自古就将笔与刀连在一起,不过是因为那时字刻在竹简上,遇到错讹,便以刀来削改。可是能在竹简上随便动刀的,多半不是普通百姓,因为消费不起,所以只能是公职行为的文职官员,称作“刀笔吏”。刀笔吏后来又指善于翻云覆雨、不惜伤人害理的讼师。刀与笔的实际作用分离,只用其功能之一的“锋利”来形容笔法的犀利大概也自此时起。
    有天,笔对刀说,你的时代到来了。那是一个夸张斗争的时代,臆想中的斗争尖锐性,使文弱的笔须得像刀一样成为武器,于是“拿起笔作刀枪”成为社会的一个高频语句。
    这句话出现时,鲁迅早已死了二三十年了,可是这句话用在鲁迅身上,用来形容他与人争论的经历,不能说不十二分的贴切。而因那时代对鲁迅的极度推崇,这句话虽来自对鲁迅昔日的总结,而更为今日之我所用,却也是自然的了。
    在现代中国,“拿起笔作刀枪”的始作俑者不知能不能说是鲁迅;即便不是,那么他也应该是集大成者;若再不是,那么他总应该是登上“之巅”的人吧。
    “文革”前夕大家长给妻子写信说:“我与鲁迅的心是相通的。”信哉!时代的神经过敏于是有了答案。那时的人们都以为鲁迅一直是一个夜行者,始终被黑暗包围着,四周都是敌人。可能鲁迅自己也是这么觉着的,所以才动辄竖起浑身的利刺,刷刷作响,随时准备战斗。事实上,他给人们的感觉是永远在战斗,整天东打西打,打不完地打。对于层出不穷的论敌,他左右开弓,不是疲于应付,而是越战越勇。战争是战士的鸡血针。
    ……
展开
目录

徐志摩说,鲁迅的脾气不易捉摸
公仇、私怨:鲁迅与陈源
“不生气”的梁实秋,“不宽恕”的鲁迅
鲁迅的讥嘲,胡适沉默以对
鲁迅说,罗隆基是“奴才”
邵洵美的富,鲁迅的怒
鲁迅称潘光旦,“一个拿拄杖的学者”
草根的沈从文,精英的鲁迅
叶公超评鲁迅,“人归人,文归文”
闻一多:“昆明的鲁迅”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