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进化中,一开始受“本能”的影响也很大,但人类后来的进化越来不同于其他动物,这就是人类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越来越不依赖于“本能”,而是借助于“理智”。梁漱溟认为,其他动物进化到一定程度不再进化,是因为它们都偏向了“本能”。然而人类之所以能够进化,是因为人类解决生存问题不趋向于本能而趋向了理智。梁漱溟把这看成是动物界进化的两种不同路径:
应知动物界在演进上实有本能与理智两大脉路之不同。于虫、鱼所见之计划性,出自天演,虽迹近思深虑远,却非有意识,不过率循本能之路以发展,达于高致耳。另一路归趋在发展理智,即脊椎动物之所循由,必待人类出现而后造于高致,乃有意识而擅长计划。人类趋向理智的进化之路,同人类机体构造的进化越来越分不开。这一点我们上面已经谈到了。只是,梁漱溟还从“身心关系”,从心、脑、身的关系来看待“理智”的进化。梁漱溟在他早期的《人心与人生》讲演中,就提出“身心”问题进行讨论;在后期的《人心与人生》一书中,他又分三章专门讨论“身心关系”,这足以看出他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从身心进化的关系来说,梁漱溟坚持认为心是随着人的身体的进化而进化的。在这种意义上,他提出了心以身为物质的基础“身先心后说”:
从生物进化史看去,总是心随身而发展,身先而心后,有其身而后有其心。正为生物界各有机体的组织构造千态万变其不同,其生命活动的表现乃从而种种不同。在解释人的本能与人的理智的分化上,梁漱溟同样强调机体进化与理智进化的相关性。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