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天地万物的关系,这里无法详论中国人对自然的看法,重点只能放在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上面。李约瑟认为中国人把自然看做一种有机体而不是一件机器,这个看法大致是可以接受的。西方自然观先后有两大型:希腊时代是有机观,十六七世纪到十九世纪是机械观。现代生物学、新物理学兴起以后,两者又有混合趋势。无论如何,说中国没有机械的自然观是不致大错的。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我们大概可以用“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来概括中国人的基本态度。……这种宇宙论若严格地用哲学尺度去检查当然有种种困难。但是我们在此可不必细究。值得注意的是。两千多年中国人大体上都接受了这种看法。从这一看法出发,中国人便发展出了“尽物之性”、“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精神。中国人当然也不能不开发自然资源以求生存,因而有“利用厚生”、“开物成务”等等观念。但“利用”仍是“尽物之性”,顺物之情,是尽量和天地万物协调共存,而不是征服。这是与西方近代对自然的态度截然相异之处。
中国的两个世界是不即不离的,天与人是合一的,尽性即知天,所以要求之于内。六合之外可以存而不论,荀子有“制天”、“役物”的观念,在儒家思想中已是例外。但是他仍说,“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他的精神是内倾而不是外倾的:超越的外在观点依然没有建立起来。……但大体而言,中国思想确是比较实际的、贴近人生的,有内在系统而无外在系统的。抽象化、理论化、逻辑化的思考方式不是中国的特色,也不受重视。
大体来说,中国人的生死观是“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观念的延伸。以民间信仰而言,在佛教人中国以前,中国人并没有灵魂不朽的说法。中国古代有“魂”与“魄”的观念,分别代表天地之“气”。“魂”来自天,属阳;“魄”来自地,属阴。前者主管人的精神知觉,后者主管人的形骸血肉,魂与魄散则死。这是一种二元的灵魂观,在世界各种文化中颇具特色。更值得注意的是魂魄分散之后,一上天,一入地。……但是魂魄最后归天地之气,不是永远存在的个体。周代以来的祭祀制度有天子七庙、诸位五庙、士庶祭不过其祖之类的规定;其背后的假定便是祖先的灵魂日久即化为“气”,不再享受子孙的祭祀了。关于这一点,子产论魂、魄时已明白指出。所以中国古代虽也有关于“天堂”和“地狱”的想象,然而并不十分发达。最重要的还是人世,天堂与地狱也是人世的延长。简言之,生前世界和死后世界的关系也表现出一种不即不离的特色。佛教东来之后,天堂、地狱的想象当然变得更丰富,也更分明了。但轮回的观念仍使人能在死后不断地重返人世,中国民间之所以易于接受佛教的死后信仰,这也是关键之一。在现代化的冲击之下,中国民间关于生死的信仰虽没有完全消失,却毫无疑问的是日趋式微了。所以我们不必过分注意这一方面的现代演变,中国知识阶层关于生死的看法值得我们重视。……根据中国人的生死观,每一个人都应勇敢地面对小我的死亡而仍然积极地做人,勤奋地做事。人活一日便尽一日的本分。一旦死去,则此气散归天地,并无遗憾。这便是所谓“善吾生所以善吾死”。张载的“西铭”说得最好,“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人们常说,我国民族传统的思维习惯,在看待世界和人生问题上有个重要特点,叫做“体用一源”,就是不把事物的本体和现象割裂开来,折成两截,而是视为相互联系、相互容涵着的一个整体,即体即用,浑然无间。这在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中尤为明显。儒家从孔子开始,便主张“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把杳不可测的天命放在疑之际,一心致力于修、齐、治、平那一套现实的礼教伦常建设。《易传》中虽然出现了“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系辞上》的提法,而“道不离器”仍是一贯的信条。所以“六经皆道”的命题,也可以转化为“六经皆器”或“六经皆史”。直到宋明以后的理学,由于受到佛老思想的影响,方才注重于“理”和“气”、“义理之性”和“气质之性”之间关系的辨析,即便如此,它也并没有把“理世界”和“气世界”截然划开。“理”即存在于“气”的运行变化之中,“人伦”就体现了“天理”。这说明在我们民族固有的观念中,世界是高度一元化的,本体和现象打成一片,本体蕴含于现象之内,而无需越出人伦日用的范围,去寻找什么独立自在的世界本源。这样一种思维定势,跟西方宗教、哲学体系中惯于在上帝和人、精神和自然、“物自体”和现象之间划分鸿沟的做法相比,是颇有距离的。
数千年以来,中国人对生命问题一直是以广大和谐之道来旁通统贯,它仿佛是一种和谐的交响乐,在天空中、在地面上、在空气间、在水流处,到处洋溢着欢愉丰润的生命乐章,上蒙玄天,下包灵地,无所不在,真是酣畅饱满,猗欤盛哉!而中国人的思想也一直就是以这三个主题为中心,自然,人,与人的文化成就。
换句话说,我们对自然的了解与西方不同,“自然”对我们来说,是普遍生命流的境界,其真力弥满,贯注万物,因此自然是无穷的,它不被任何事物所局限,也没有什么“超自然”驾凌其上。“自然”本身就是无穷无尽的生机,但又并不和上帝的神力冲突,因为在它之中正含有一切神奇的创造力。再说,人和“自然”之间也没有任何隔阂,因为人类生命与宇宙生命乃是融贯互通,演化并进的。……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