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轻松读懂哲学知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7425772
  • 作      者:
    魏长松编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城市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哲学是专属于人的,因为它本身不是智慧,而是对智慧的爱。没有对智慧的爱,而是抱着功利的态度去对待哲学,是进入不了哲学领域的。一个人如果从哲学中仅仅看到若干范畴和教条,当然会觉得枯燥乏昧,那么他算枉学了哲学。只有那些带着泪和笑感受和思考人生和世界的人,才能真正领略哲学的魅力。
展开
内容介绍
    《轻松读懂哲学知识》立足哲学话题,讲述中外哲学的基本知识,从人生、生活、成功、处世、交际等各个角度来阐述你身边的哲学问题,浅显易懂,引经据典,事理丰富,进而让你轻松读懂哲学知识,学会哲学思考,让你轻松成为一个“哲学家”。
展开
精彩书摘
    人和天地万物的关系,这里无法详论中国人对自然的看法,重点只能放在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上面。李约瑟认为中国人把自然看做一种有机体而不是一件机器,这个看法大致是可以接受的。西方自然观先后有两大型:希腊时代是有机观,十六七世纪到十九世纪是机械观。现代生物学、新物理学兴起以后,两者又有混合趋势。无论如何,说中国没有机械的自然观是不致大错的。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我们大概可以用“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来概括中国人的基本态度。……这种宇宙论若严格地用哲学尺度去检查当然有种种困难。但是我们在此可不必细究。值得注意的是。两千多年中国人大体上都接受了这种看法。从这一看法出发,中国人便发展出了“尽物之性”、“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精神。中国人当然也不能不开发自然资源以求生存,因而有“利用厚生”、“开物成务”等等观念。但“利用”仍是“尽物之性”,顺物之情,是尽量和天地万物协调共存,而不是征服。这是与西方近代对自然的态度截然相异之处。
    中国的两个世界是不即不离的,天与人是合一的,尽性即知天,所以要求之于内。六合之外可以存而不论,荀子有“制天”、“役物”的观念,在儒家思想中已是例外。但是他仍说,“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他的精神是内倾而不是外倾的:超越的外在观点依然没有建立起来。……但大体而言,中国思想确是比较实际的、贴近人生的,有内在系统而无外在系统的。抽象化、理论化、逻辑化的思考方式不是中国的特色,也不受重视。
    大体来说,中国人的生死观是“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观念的延伸。以民间信仰而言,在佛教人中国以前,中国人并没有灵魂不朽的说法。中国古代有“魂”与“魄”的观念,分别代表天地之“气”。“魂”来自天,属阳;“魄”来自地,属阴。前者主管人的精神知觉,后者主管人的形骸血肉,魂与魄散则死。这是一种二元的灵魂观,在世界各种文化中颇具特色。更值得注意的是魂魄分散之后,一上天,一入地。……但是魂魄最后归天地之气,不是永远存在的个体。周代以来的祭祀制度有天子七庙、诸位五庙、士庶祭不过其祖之类的规定;其背后的假定便是祖先的灵魂日久即化为“气”,不再享受子孙的祭祀了。关于这一点,子产论魂、魄时已明白指出。所以中国古代虽也有关于“天堂”和“地狱”的想象,然而并不十分发达。最重要的还是人世,天堂与地狱也是人世的延长。简言之,生前世界和死后世界的关系也表现出一种不即不离的特色。佛教东来之后,天堂、地狱的想象当然变得更丰富,也更分明了。但轮回的观念仍使人能在死后不断地重返人世,中国民间之所以易于接受佛教的死后信仰,这也是关键之一。在现代化的冲击之下,中国民间关于生死的信仰虽没有完全消失,却毫无疑问的是日趋式微了。所以我们不必过分注意这一方面的现代演变,中国知识阶层关于生死的看法值得我们重视。……根据中国人的生死观,每一个人都应勇敢地面对小我的死亡而仍然积极地做人,勤奋地做事。人活一日便尽一日的本分。一旦死去,则此气散归天地,并无遗憾。这便是所谓“善吾生所以善吾死”。张载的“西铭”说得最好,“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人们常说,我国民族传统的思维习惯,在看待世界和人生问题上有个重要特点,叫做“体用一源”,就是不把事物的本体和现象割裂开来,折成两截,而是视为相互联系、相互容涵着的一个整体,即体即用,浑然无间。这在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中尤为明显。儒家从孔子开始,便主张“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把杳不可测的天命放在疑之际,一心致力于修、齐、治、平那一套现实的礼教伦常建设。《易传》中虽然出现了“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系辞上》的提法,而“道不离器”仍是一贯的信条。所以“六经皆道”的命题,也可以转化为“六经皆器”或“六经皆史”。直到宋明以后的理学,由于受到佛老思想的影响,方才注重于“理”和“气”、“义理之性”和“气质之性”之间关系的辨析,即便如此,它也并没有把“理世界”和“气世界”截然划开。“理”即存在于“气”的运行变化之中,“人伦”就体现了“天理”。这说明在我们民族固有的观念中,世界是高度一元化的,本体和现象打成一片,本体蕴含于现象之内,而无需越出人伦日用的范围,去寻找什么独立自在的世界本源。这样一种思维定势,跟西方宗教、哲学体系中惯于在上帝和人、精神和自然、“物自体”和现象之间划分鸿沟的做法相比,是颇有距离的。
    数千年以来,中国人对生命问题一直是以广大和谐之道来旁通统贯,它仿佛是一种和谐的交响乐,在天空中、在地面上、在空气间、在水流处,到处洋溢着欢愉丰润的生命乐章,上蒙玄天,下包灵地,无所不在,真是酣畅饱满,猗欤盛哉!而中国人的思想也一直就是以这三个主题为中心,自然,人,与人的文化成就。
    换句话说,我们对自然的了解与西方不同,“自然”对我们来说,是普遍生命流的境界,其真力弥满,贯注万物,因此自然是无穷的,它不被任何事物所局限,也没有什么“超自然”驾凌其上。“自然”本身就是无穷无尽的生机,但又并不和上帝的神力冲突,因为在它之中正含有一切神奇的创造力。再说,人和“自然”之间也没有任何隔阂,因为人类生命与宇宙生命乃是融贯互通,演化并进的。……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读懂关于生命的哲学
第一节 何为哲学
哲学的基本概念
哲学蕴涵生活体验
惊讶是哲学的发展动力
哲学的基础
哲学活动的本性
哲学家是什么样的人
哲学是一种沉思
第二节 中国哲学基本问题
"天"的观念
对自然的看法
天与人是合一的
生死观
一元哲学
与"自然"关系
宇宙意识
中国哲人宇宙观
第三节 外国哲学基本问题
人的本质
人的属性
人的价值
人的自由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世界的本原问题

第二章 读懂哲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中国哲学的基本概念
阴阳八卦
五行学说
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
性三品说
大同
小康
慎独
践履
三纲领
八条目
中庸之道
忠恕之道
性命双修
和与同
精气神

无为而治
小国寡民
心斋
坐忘
法术势
五德终始
第二节 外国哲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推动者
绝对观念
实践范围
二律背反
生命之流
形而上学
辩证法
逻各斯
假象
实体
形式
自因

第三章 读懂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关于人生的哲学
百年人生充满曲折
人生用来做什么
追求人生的价值
每个人都是演员
如何看待富贵
人生在于选择
第二节 关于生活的哲学
给自己留退路
爱慕虚荣是致命弱点
生活不可能完美
社会是一所大学
爱情不可以等待
第三节 关于成功的哲学
必须有气度
少作承诺,多做事情
汁划是工作的起点
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功成要身退
学会坚持和忍耐
拒绝平庸,超越自己
第四节 关于管理的哲学
魅力胜过权力
管人在于管心
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本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无为而无不为
维护团队"人和" 
第五节 关于励志的哲学
人要认识自己
要有坚定的信念
抱怨不解决问题
你怎样对待生活
生活的本质是苦
第六节 关于处世的哲学
面对诱惑要把持得住
不轻易表露自己
宠辱不惊,心态平和
能吃眼前亏
不计较别人毁誉
不为小事情忧虑
做人不要太较真
韬光养晦,待时而动
入乡随俗,学会变通
锋芒太露易遭祸殃
处世要能方能圆
做人不妨"呆"一点
恪守基本原则
以大智若愚保护自我
第七节 关于交际的哲学
做诚实的人很重要
诚信是一种力量
生气时不随便说话
用舌尖征服
多看多听少开口
以宽恕的心对待别人
真心才会成为知己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第八节 关于快乐的哲学
快乐是一种感觉
为自己寻找快乐
生气的负面影响
快乐在于乐观的心
珍惜已经拥有的

第四章 读懂哲学名著
第一节 中国哲学名著
《周易》
《道德经》
《尚书》
《论语》
《孟子》
《庄子》
《春秋繁露》
《韩非子》
《公孙龙子》
《论衡》
《潜夫论》
《四书章 句集注》
《传习录》
《厚黑学》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国哲学史》
《美的历程》
第二节 外国哲学名著
《理想国》
《形而上学》
《尼各马可伦理学》
《沉思录》
《名哲言行录》
《上帝之城》
《哲学的慰藉》
《神学大全》
《物性论》
《君主论》
《学术的进步新工具》
《第一哲学沉思集》
《利维坦》
《伦理学》
《人类理解论》
《自然的体系》
《人类理智新论》
《遗书》
《人是机器》
《人类理解研究》
《社会契约论》
《论法的精神》
《自然宗教对话录》
《道德情操论》
《纯粹理性批判》
《实践理性批判》
《先验唯心论体系》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精神现象学》
《基督教的本质》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功利主义》
《善恶的彼岸》
《逻辑哲学论》
《语言、真理与逻辑》
《存在与虚无》
《第二性》
《爱欲与文明》
《正义论》

第五章 读懂哲学人物
第一节 中国哲学人物
老子
孔子
庄子
墨子
董仲舒
王充
王弼
裴颇"
周敦颐
邵雍
张载
二程
朱熹
陆九渊
王阳明
王夫之
严复
冯友兰
李泽厚
第二节 外国哲学人物
毕达哥拉斯
柏拉图
苏格拉底
德谟克利特
亚里士多德
皮浪
伊壁鸠鲁
西塞罗
奥古斯丁
司各脱
培根
笛卡尔
斯宾诺莎
卢梭
康德
伏尔泰
亚当斯密
蒙田
孟德斯鸠
黑格尔
叔本华
马克思
恩格斯
尼采
罗素
维特根斯坦
海德格尔
萨特
波伏娃

第六章 读懂哲学流派
第一节 中国哲学流派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名家
纵横家
阴阳家
掸宗
宋明理学
第二节 外国哲学流派
亚里士多德学派
柏拉图学园
伊壁鸠鲁学派
犬儒学派
经院哲学
智者运动
毕达哥拉斯学派
实证主义
实用主义
存在主义
人格主义
解构主义
生命哲学
唯意志主义
后现代主义
经验批判主义

第七章 读懂哲学故事
笛一节 中国哲学故事
田忌赛马
塞翁失马
踊贵鞋贱
心中有佛
程门立雪
王阳明收弟子
脱衣审案
紫气东来
马吃禾苗
孔子学琴
自得其乐
庄周梦蝶
庖丁解牛
辨识忠奸
歧路亡羊
杨布打狗
墨子劝鲁班
第二节 外国哲学故事
人生的幸福
独身的解释
无需再锦上添花
剩下谁呢
岂可再乎
难成亲戚
相形显小
衣着问题
三角形的上帝
石头之存在
它太凉了
理想的伴侣
求生的欲望
求知如呼吸
踢驴一脚
走出洞穴的囚徒
大圆圈与小圆圈
请鸭嘴兽原谅
挖苦尼采

第八章 读懂哲学名言
第一节 中国哲学名言
老子
孔子
庄子
孟子
易经
墨子
董仲舒
王充
朱熹
王夫之
第二节 外国哲学名言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德谟克利特
西塞罗
伊壁鸠鲁
毕达哥拉斯
培根
卢梭
康德
伏尔泰
笛卡尔
斯宾诺莎
蒙田
黑格尔
叔本华
尼采
萨特
罗素
维特根斯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