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整体马克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02436
  • 作      者:
    郝敬之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在发生认识论的意义上,任何思想体系都是一个同化生成的建构整体;一个学说的形成,其时代、传统和个性因素相互规定,构成成因整体;马克思的学说作为社会发展学说,体现了理想学说与科学论证体系的统一,是一个结构整体。文本本身的整体性,要求对它的解读也应该是整体性的。只有整体性的解读,才能达到解读的客观性,这是经典解释学的基本观点。
    《整体马克思(修订版)》对马克思的批判经济学作了简要而又全面的阐述,特别提炼出他的经济危机理论,这是一个自成体系的整体性危机理论。眼下仍然余波未平的被人们称为金融风暴的危机,它所反映出来的症结,再一次印证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理论的正确性o一个半世纪以前马克思所说的,也“正是阁下的事情”。
    在当代,马克思的理论武器仍然是最犀利、最无情、最入术三分的。经济理论的发展不能拒绝马克思的深刻,社会主义的经济改革必须经受马克思的考问。
展开
作者简介
    郝敬之,1948年生,山东巨野人。“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回潮,唤起作者对社会主义现实的反思和对马克思主义真谛的追问。在几十年的对马克思学说的研读过程中,形成了整体性的解读方法,曾经发表《整体马克思》(第一版)、《论马克思学说的整体性》等论著。完成《整体马克思》的修订以后,作者的研究集中于马克思的学说在社会主义运动中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方面。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学说的建构过程是一个同化生成的历史整体,是从直觉逐步走向自觉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统一;马克思学说的内容结构是一个逻辑整体,是共产主义理想取向与唯物主义历史科学论证的统一;马克思学说形成的规定因素是一个成因整体,是马克思的个性、传统的理论和资本主义时代的统一。《整体马克思(修订版)》意在澄清和纠正流行于世界理论界的在马克思解读和研究上的断裂论、肢解说和片面性。
    《整体马克思(修订版)》在《整体马克思》第一版基础上作了较大增订和修改,增设“现实批判”一章,充实了导论部分并改写了“学说整体”一章,其他各章也有许多修改。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克思的超脱、求真、勇敢、同情心等心理个性使他放弃了官位和金钱的诱惑,使他注目于下层人民的生活并把自己所代表的社会人格定位于人类,并为寻求人类解放的途径而初步确立了唯物主义社会观。这是一次重要的同化过程。当马克思开始为人类的解放寻求理想的社会状态时,他开始拓宽自己的研究领域,即着手研究和批判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学说,并伴随考察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传统和时代因素又进一步推动了他理论上的具体化进程,他不仅确立了自己在科学上的出发点不再是主权人而是生活人,而且最终确立了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这又是一次重要的具体化过程。他几乎就在确立了共产主义理想之后,随即发现自己对共产主义的论证缺乏现实性,他的个性结构促使他进一步走向现实,他从时代因素中发现了生产力,把生活人又进一步规定为社会人,创立了实践的唯物主义,全面确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从而真正完成了共产主义的科学论证。这又是一次同化过程。而在批判经济学方面,同样表现了同化和具体化交替展开的建构过程。
    我们是在马克思学说建构的不同阶段分别谈到具体化和同化过程的,这是因为在每一个阶段往往突出地表现出相互规定中的某一个方面来。但事实上具体化与同化并没有这样严格的阶段界限,在每一个阶段即使主要表现为具体化(或同化),但也同时包含着同化(或具体化)过程。例如生产力概念的确立,既是同化即把生产力这个时代的规定性纳入已经形成的唯物主义体系;又是调整和具体化,即以现实的生产力因素取代类本质而被当作历史的本原。
    另一方面,在理论的建构过程中,传统的因素和时代的因素也是相互制约、相互规定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时代的现实属于存在,传统的理论属于观念,而存在是基础,观念是反映,在这个意义上时代规定观念;但观念又有能动性,观念对于存在,可以反映,也可以不反映,观念可以是存在的认识性的反映,也可以是价值性的反映,可以是肯定性的反映,也可能是否定性的反映,而且在实践中观念可以改变存在。因此时代规定着传统,而传统也规定着时代,并在这种相互规定中适应于理论家个性的要求并在理论体系中达到统一。例如马克思之所以把启蒙主义的人道主义发展为类人道主义,就是因为对于资本主义时代性的感悟。再如在马克思对现实的资本主义展开批判的时候,就借助了曾经属于德国哲学思维传统并被他纳入自己的方法论体系的抽象法和辩证法。
    ……
展开
目录
再版序言
初版序言
导论学说的整体性建构与解读
一、科学体系的生成和发展
(一)科学是判断
(二)科学的期望和同化生成
(三)指向与眼界
(四)科学的有限和发展
(五)问题和批判
(六)形式创新
二、社套发展学说的人格化
(一)科学的工具性
(二)社会发展学说的人格专用性
(三)理想与科学的统
(四)社会发展学说的发展
(五)人道主义及其扩张+
三、学说解读的整体性
(一)文本解读的客观性
(二)个体思维的整体性
(三)学说建构循环

第一章 直觉涌动
一、环境熏陶
二、直觉初露
三、职业选择
(一)选定专业
(二)期望专业化
(三)放弃职业
四、期望萌发
(一)类人道性
(二)社会现实性
(三)实践性
五、问题提出

第二章 理论变型
一、传统领域的批判
(一)告别传统
(二)黑格尔
(三)鲍威尔
(四)费尔巴哈
二、拓宽领域的批判
(一)拓宽领域
(二)国民经济学
(三)共产主义学说

第三章 理想设定
一、人类
(一)人类一贫民一人类
(二)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
二、共产主义
(一)人格与理想
(二)民主制一共产主义
(三)社会的活动和社会的享受
(四)走向现实
(五)所有制与共产主义两阶段
三、无产阶级革命

第四章 哲学确认
一、个人
(一)自然人
(二)社会人
(三)否定抽象人
……
第五章 现实批判
第六章 学说整体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