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观测。白族对肉眼可见的五大行星也有一定认识,在各行星中,最受关注的要算金星了。《南诏野史》记载宋靖康元年(1126年)闰五月“金星入月”,旧《云南通志》也有万历十四年(1586年)十一月“太白经天”的记录。洱海东岸的渔民也特别注意观察金星,把金星作为判断即将天明的标志,称其为“值班星”。火星也是白族人民比较熟悉的行星。旧《云南通志》说顺治三年(1646年)“莹惑(火星)守井鬼”,就是当时对火星的观测记录。杨士云对五大行星都有一定的研究,他在《天文》“五星”中就分别列举了岁星(木)、荧惑(火)、慎星(土)、太白(金)、辰星(水)五大行星。他在一首《十一日》的诗中写:“金星昼见复经天,水火缠房土亦连,欲识水星今日次,斗边一尺太阳前。”这是某一天他观察五星的记录。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首诗中,杨士云已认识到水星离太阳很近,表现了相当高的认识水平。他在另一首诗中写道:“太岁左行岁星(木)右,一纪周天常作偶。”杨士云在这首诗中记载了木星的逆行现象,这是古代岁星纪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可见他具有丰富的天文学知识。
月亮观测。在白族的原始崇拜中,月亮有着重要地位,因此白族十分重视观察月亮的运动,并取得很大成绩。杨士云在《天文》中说:“月行有迟疾,似迟日十二,度算极疾日十四。”即描述了月亮运动不均匀性现象以及月亮运动有个最快点问题。清代,白族学者李滮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更准确、深入的研究,他以月亮过近地点的时间作为起始值,用筹算的方法精密地计算出了月亮的不均匀运动在不同日期、不同时刻的一系列理论值,并编出完整的《钛阴行度迟疾限损益捷分表》(即月离表),精度非常高,他还指出月亮快慢运行是对称的。这些认识都是十分可贵的。
在民间,洱海边的白族渔民由于打鱼的需要,也特别注重对月亮圆缺的观测。白族人十分熟悉每月月亮出入的方位,并总结出“月在上弦,上半夜好捕鱼,月在下弦,下半夜好捕鱼”的生产规律。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