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杀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359245
  • 作      者:
    高冕著
  • 出 版 社 :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他们身居高位却为何引来杀身之祸?
  每一种死亡样式背后的官场悲剧、每一条鲜活大生命毁灭的轨迹,无不触目惊心,撼人心魄。

 

展开
作者简介

  高冕,1962年生于浙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鲁迅文学奖。

 

展开
内容介绍

  作者真实记述了清王朝近三百年间皇权角逐中,极富代表性的大小官员、皇子后妃的绝命故事弓弦勒死、蹊跷暴死、阴谋毒死、高墙圈死、牢狱关死、砍头杀死、白绫自裁、血腥族诛、焚尸追杀……每一种死亡样式背后的官场悲剧、每一条鲜活大生命毁灭的轨迹,无不触目惊心、撼人心魄。

 

展开
精彩书摘

  后妃之死
  终极密晤
  灭顶之灾突然降临她头上:要么自杀,要么由子侄们活活掐死。她为何被迫自尽?是长得太美丽,是先帝留有遗命,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他们究竟为何要对她下毒手?
  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二日。黎明。
  对努尔哈赤大妃阿巴亥来说,这是她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她正被丧夫的风暴折磨着,经受着前所未有的痛苦,努尔哈赤的这群子侄们,也就是她名义上的子侄们,竟闯将进来,逼她自杀,为死去的努尔哈赤殉葬。
  这无异于晴空霹雳。
  丈夫昨日在浑河之上刚刚撒手而去。现在,他尸骨未寒,子侄们竟联手行动,使出如此阴毒的一招,这是她做梦也不曾想到的。
  她不愿就这般死去。窗外的晨曦如此生动,林中的鸟儿犹在歌唱。
  她不忍就这样离开人世。三个儿子形如幼犊,她多想看着他们在母爱中、在阳光下一天天长大。
  然而,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济尔哈朗等诸王贝勒有板有眼地对她说,大汗努尔哈赤留有遗言:我死时,一定要大妃阿巴亥为我殉葬。
  阿巴亥听了惊恐不已,心慌意乱,支支吾吾,不愿自杀殉葬。
  但她一时找不到堂皇的理由。
  阿巴亥的三个儿子,最小的多铎年仅十二周岁,第二子多尔衮年仅十四周岁,大儿子阿济格也才二十出头。抚育幼子之责未尽,按理说阿巴亥不必为夫殉葬。随后进入的皇太极时代,妻妾为丈夫殉葬的一个重要条件,也是必须膝下没有幼子。因此,确切说来,丈夫死后,妻妾是否为其自杀殉葬,关键要看丈夫是否留有此类遗命,如果没有,就要看本人是否有这份心愿了。
  对阿巴亥来说,相亲相爱的丈夫昨日成了永别,悲痛万分,肝肠寸断,但这并不意味着她非要以死殉夫。丈夫要她殉葬的遗命,只是听这些子侄们红口白齿嚼出来的,她压根儿就没听说过。生命如此美丽,幼儿尚需抚育,她有太多的理由活下去,活在这阳光灿烂的天地间。
  但是,这世上就是这样,往往想说的话不能直言。试图寻找别的什么话来替代吧,其结果必然拐弯抹角,词不达意。
  在场诸王贝勒根本不理会她想活下去的那番理由。他们冷冷地说:“先帝有命。虽欲不从,不可得也!”
  此刻,他们的目光阴冷阴冷的,如同环伺猎物的狼群。
  阿巴亥孤独无助。这些子侄们,这些手握军政大权的旗主贝勒们,众口一词,口口声声称,传达的是至高无上的大汗遗命,他们以汗谕的忠实执行者自居。三人成虎,没有人怀疑这道汗谕的真实性。阿巴亥想活下去的理由纵有千条万条,反倒成了荒唐之词。大金国的先汗对你阿巴亥如此宠爱,他要你殉葬,是对你的青睐和厚爱,你有什么理由拒绝?
  这是一个应该诅咒的黎明。阿巴亥明白,这晨曦,这家园,这森林如海、鸟鸣泉吟的白山黑水,这世上充满生机活力的一切可爱的东西,将不再属于她了。她只有死路一条。这条路的尽头,是冰冷的墓碑。
  继续为生命抗辩,已成多余。强暴面前无理可说。
  在拥抱死亡之前,阿巴亥作了人生最后一次梳妆打扮。她将自己最喜爱的礼服取出来,端端正正、妥妥帖帖穿在身上。然后,坐在梳妆台前。面对大金国最上乘的铜镜,阿巴亥最后一次端详了自己颜容。这是一张教先汗努尔哈赤亲吻不够的脸。如今,这张雪水浸润、清风洗涤三十七年的脸庞,依然光彩照人。她将先汗所赐的珠宝倾囊而出,一件件插在冠冕上,别在礼服上,精到地,恰到好处地,为她这一辈子的粉妆作最完美的总结。
  逼令她殉葬的子侄们没有看到结局不会离去。
  美艳绝伦、形若惊鸿的阿巴亥出现在他们面前。
  阿巴亥的美貌一定属于令人心惊肉跳的那一种。以至记述人物面貌极其吝啬的早期满洲史家,仍在《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中省出笔墨记录了阿巴亥的美丽。尽管,这一笔墨仅仅三个字:“饶丰姿”。因其简略,益显空灵。这三个字所勾勒的美好形容,如同中国山水画中若隐若现、飘逸如仙的美人,给人以美妙的遐思;又如生长在云雾迷蒙中的空谷幽兰,其香氤氲,其形飘逸,令人魂牵神迷,欲寻不得,欲罢不能。
  这群在血腥征战、权坛角逐中成长起来的子侄们,早已铁石心肠。只要需要,他们不会对美的毁灭和死的哀伤眨一眨眼。
  现在,一根弓弦轻盈无声地飘落在阿巴亥面前。这是女真人及早期满洲人通用的死亡请柬。
  阿巴亥知道,她若不接受这份死亡请柬,这帮虎狼子侄就会按照通行的死亡规则,一拥而上,将她活活掐死,帮她完成生殉的壮举。
  临终之际,阿巴亥说:“吾自十二岁事先帝,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于地下。”这番临终遗言,与她刚才支支吾吾不肯从命,完全判若两人。好像她此刻是百分之百自愿殉葬似的。这番遗言载入《清太祖武皇帝实录》。但可以断定,要么这番话是被严重篡改过的,要么就是阿巴亥面对强暴言不由衷--横竖是死,不如说得体面一些。
  在子侄们阴鸷的目光下,阿巴亥哀求他们善待她的两个幼子:“吾二子多尔衮、多铎,当恩养之。”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她方弯腰去捡脚下的弓弦。
  一根弓弦,轻盈得几乎没有重量可言。而要捡起这根弓弦,阿巴亥得使出平生所有力气。
  冷艳绝世的阿巴亥死了。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后妃之死
一、终极密晤
灭顶之灾突然降临她头上:要么自杀,要么由子侄们活活掐死。她为何被迫自尽?是长得太美丽,是先帝留有遗命,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他们究竟为何要对她下毒手?
史鉴之一:
一个强权人物临终时,其周围势必形成角逐利益和权力的黑洞。这个黑洞凶险莫测、充满杀机。若不可避免地参加了临终密谈,尤其是单独密晤,必须高度警惕,防人暗算。否则,轻则丢失钱财,重则丢掉地位和性命。
二、暴死的皇后
聪明美貌的年轻皇后竟蹊跷死去,朝廷既不披露死因,也不透露具体死亡地点。她到底是暴病而死,还是被迫自杀?道光朝深宫内发生的这一起重大变故,朝廷文书以及有关官史为何讳莫如深?
史鉴之二:
过于迷恋权力,毒蛇会盘踞你的心头,天使就会变成魔鬼。打破游戏规则与人作拼死之争时,光想到功成名就是不够的,还要想到可能身败名裂。重大事情不要与孩子同谋,尤其不要与“吃不透”的孩子同谋。
三、“墙”的命运
一直好端端的慈安太后暴崩归天,重病缠身的西太后却神奇康复,随后登上独裁宝座。慈安太后到底怎么死的?是不是慈禧太后所害?慈禧太后为何要对慈安太后起杀心?聪明过人的慈安太后为什么未能逃脱死亡之劫?
史鉴之三:
当你成为阻碍别人往上爬的一堵墙时,你得迅速作出决断:是继续为墙,还是彻底让开。对此含糊不清,那是很糟糕的,甚至是很要命的,你在糊里糊涂之际就会被人整趴或者毁掉。

第二章 继位人之死
四、祭台上的继位人
褚英是清王朝第一位公开预立的最高权力继承人。努尔哈赤为何选择褚英做继位人?褚英是如何跌下继位人宝座的?努尔哈赤究竟何时拿定了屠杀亲子的主意?剖析滴血史实,令人掩卷长思。
史鉴之四:
幸运与灾祸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有幸成为“试验品”时,不要得意忘形。第一个试验品往往失败的多,物如此,事如此,人亦如此。尤其是人,被人器重,但论才论德不堪重任,那么这一器重不是幸运,而是灾难。
五、“不倒翁”代善
有人告发,代善与母后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一夜之间,代善地位一落千丈,由最高统治权力继承人,沦为赤条条庶民。背后捣腾他的黑手到底是谁?代善从此成为一个两面人:一面精神阳痿,软不拉塌、圆滑世故;另一面,又极其冷血,杀妻、杀子、杀孙。代善是清朝被废太子中唯一保全身家性命和高官厚禄者。其奥妙何在?
史鉴之五:
政治上想有大抱负的人,一不能恋色,二不能贪财。财与色丢不下,屁股后头不干净,等于给自己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六、风风雨雨“二把手”
当了三十三年的皇太子突然被皇父废黜,朝野为之震惊。事隔半年,皇父又宣布重新恢复他的皇太子地位。但不久,再次将他废黜,并将其打入死牢。立而废,废而立,立而复废,反反复复,扑朔迷离。为何皇上要将皇太子废黜,他到底干了什么难以出口的荒淫无道之事?大清国“二把手”究竟为何倒台?
史鉴之六:
在清代,皇帝是朝廷“一把手”,皇太子是“二把手”。一把手在位一天,就要独裁一天。二把手在不适合伸张意志的制度下,只有缩头藏尾、韬光养晦,才能保全自己。

第三章 皇子之死
七、一着不慎输掉性命
在决定前途命运的政治棋盘上,皇长子、肃亲王豪格下了一着臭棋。随后,厄运一个个降临他头上,最终落得不明不白惨死狱中、娇妻投入政敌怀抱的下场。
史鉴之七:
决定自己前途命运之时万万不能投弃权票。对峙艰难,令人窒息,但往往谁能挺到底,谁就能占据上风。此时此刻,一着不慎,就会输掉全局,甚至输掉性命。
八、“少根筋”的皇长子
皇太子被废,皇长子胤禔跳将出来,在最关键的时刻说了最不该说的话。一言见底,皇父康熙帝将他彻底看死。但皇父老谋深算,隐忍不发。胤禔聪明耍不到点子上,接连犯错,身败名裂,成为康熙朝第一个倒在权坛上的皇子。
史鉴之八:
关键时刻,须谨言慎行。一言失误,就会招来灾祸。欲问鼎政坛,必先厚其德、强其能。薄德无能,别去问鼎。争顶须有高度,这一原则适用于足坛,也适用于政坛。
九、出头之“鸟”
冉冉升起的政治明星皇八子胤禩,就在被皇父和文武百官大大看好之际突然陨落。胤禩为什么会从大清王朝政治舞台翻身落马?为何会两朝挨整、终死囚笼?
史鉴之九:
一只鸟能不能探头探脑,乃至高蹈起舞、展翅飞翔,要看这是一片什么林子。没有枪的林子,技压群芳的鸟是一只好鸟;有枪的林子,贸然探头、引人瞩目,必挨枪子。“枪打出头鸟”,这是一个路标警示。

第四章 心腹大臣之死
十、唯一顾命大臣
皇四子胤禛谋取皇位成功,得力干将隆科多宠荣备至,大红大紫,成为政治暴发户。然而,转眼之间,隆科多就从权坛巅峰跌落,厄运连连,身败名裂。
史鉴之十:
介入太浅,怕捞得少;卷入太深,又恐罹祸。仕途中有不少人为此犯难。其所以为难,乃心魔作祟。心魔不除,难事多多。
十一、从西北王到自裁囚
川陕总督年羹尧,在雍亲王胤禛谋取皇位过程中立下殊勋。胤禛穿上龙袍后,年羹尧青云直上,成为事实上的西北王。但好景不长,他很快招致灭顶之灾。从西北无冕之王到被迫自杀,仅一年零八个月时间。他火箭般上升又流星般陨落的仕途轨迹,给人带来强劲的冲击,留下幽远的深思。
史鉴之十一:
恃宠张狂,招人嫉恨,祸根已伏;恃宠张狂,招主嫉恨,则祸亟而灾烈。所以,为官不可恃宠,为人不可张狂。
十二、腹心之患
胜保敢为却不妄为,逼迫八大臣就范。辛酉政变大功告成,叶赫那拉氏对关键时刻立下汗马功劳的心腹之臣予以重赏,胜保因此登上仕途峰巅。但不久,叶赫那拉氏发动突然袭击,逼令胜保自尽。胜保为何招来杀身之祸?腹心之臣转眼之间缘何变成腹心之患。为官为人,胜保故事不可不读。
史鉴之十二:
在独裁的天空下,只允许生长一种个性,那就是没有个性的个性。没有个性的个性,也是一种个性,但那是死亡的个性。你若不愿选择死亡的个性,等待你的便是个性的死亡。

第五章 悍臣之死
十三、骑在小皇帝头上作威作福的超级重臣
具有超强实力和地位的多尔衮,干下很多令人侧目之事:打击异己,屠杀大批不顺从他的大臣;强娶侄媳为妃,纵欲乱伦;强迫邻国为他选美女;与皇太后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版本多多,有的说这是皇太后为稳住多尔衮所用的政治权谋,有的说多尔衮早就偷看她洗浴裸体,叔嫂埋下私通根子;多尔衮还自称“皇父摄政王”,视小皇帝为家中小儿。玄的是多尔衮竟应验誓言,英年暴死。小皇帝翻身做主,以其独特方式,将遭天杀的多尔衮再一次灭杀。
史鉴之十三:
比德行更靠得住的是机制。重量级人物具备超强实力后,如果没有制度有效约束,就会放纵私欲,独断专行,走向独裁。封建王朝的悲哀,说到底是制度的悲哀。纵然是皇帝无力独裁,悍臣也会代替其独裁。
十四、掉进权力陷阱的勇士
此时的宫廷,已成为一口杀机四伏的陷阱,专等“猎物”前来蹈死。勇士与陷阱的故事,将一个沉甸甸的问题留给了历史:一个曾经惨遭权臣迫害的人,为什么一旦大权在握,就会转过身来迫害别人呢?
史鉴之十四:
兽入陷阱,多是被人算计的;人入陷阱,说到底是自己跳进去的。人在仕途,最难闪避的是自掘的陷阱。
十五、栽在小妇人手里的硬汉子
大权在握的肃顺轻敌失算,只把西太后叶赫那拉氏视为掀不起大波澜的小妇人,接连犯下七个错误。就在西太后布下陷阱、勒紧索套、将刀刃架在他脖子上时,他还与两个小妾滚在床上寻欢作乐。高傲自大的肃顺,最终栽在他始终瞧不上的小妇人手里。
史鉴之十五:
强人无一例外是被自己击垮的,对手们奈何他不得。高傲轻敌是强人易患的通病。这种病是心智的黑洞,强人不知不觉就被它吞噬了。人在仕途,此病不除,爬得越高,摔得越重。

第六章 诤臣之死
十六、告密者
在历史转折关头,苏克萨哈率先向皇上告密。这次密告,使他突然崛起于大清王朝的政治舞台,成就了他的辉煌,但也使他置身于微妙严酷的皇权斗争夹缝之中,埋下万劫不复的罪孽祸根。
史鉴之十六:
瞻前顾后不是缺点。一旦决定行动,就要断然出手,速战速决。但在重大行动之前,能够瞻前顾后,能够思考到最后一秒钟,将方方面面考虑周详,是决策者成熟的表现。如果顾此失彼,掉进幽深险恶的夹缝之中,就可能招来无穷无尽的麻烦。
十七、撞在枪口上的芝麻官
朱天保上疏案血腥弥漫,震惊朝野。令人震惊的不仅仅是朱天保被杀,而是此前同样进言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的人没有被杀,此后说的人也没有被杀,为何偏偏将朱天保杀了?这一疑问,垂悬史界近三百年。其中奥秘,耐人寻味。
史鉴之十七:
进言是一门艺术。人性是世上最复杂的东西,也是这个星球上进步最慢的东西;人性渗透一切,包括法规制度。对此,进言者不能不深究精研,注意选择进言的时机、场合和方式。否则,你一番好心,在对方看来却是包藏祸心。一席话是否良言,评判权不在你,而在对方;不看动机,而看效果。
十八、做“天下第一事”的下场
康熙帝赐给大学士王掞两块御书匾额,嘉许其曾祖和父亲。面对浩荡皇恩,王掞激动万分,一心想效法曾祖做“天下第一事”,两次冒死密奏。谁知,阴差阳错,后来竟是皇四子胤禛上台当了皇帝。胤禛笑里藏刀,将软刀子架在这个可恨老臣的脖子上。
史鉴之十八:
天道已变,王朝已变,却依旧照搬古人,就是书呆子。不能从书本里跳出来的人,书读得愈多,脑子愈糊涂;书呆子参与之事越重大,参与越执著,栽的跟斗越狠。能进得书里去,又能跳得出来,方能洞穿世事,举重若轻。
主要参考书目
清代皇帝世系表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