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跨国中央银行视角下的货币联盟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963574
  • 作      者:
    李京阳著
  • 出 版 社 :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李京阳,内蒙古鄂尔多斯人。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研究员。曾在中国人民银行驻法兰克福代表处任职两年。
    研究方向:宏观经济、经济一体化、货币联盟、中央银行理论等。在《改革》、《上海经济研究》、《财经科学》、《广西社会科学》、《中国金融》等杂志发表论文六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跨国中央银行视角下的货币联盟研究》从跨国中央银行的视角来研究货币联盟。近年来,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一体化的快速推进,世界各地货币联盟的组建蔚然成风,建设速度很快,这必将深刻地影响未来世界货币与经济格局,我国也同样面临这样的局面。那么,全球快速推进的货币联盟现在到了一种什么状况?它们的历史、现状如何?有什么成功经验、失败教训、存在什么困难,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了解清楚。所以,研究货币联盟是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发展阶段的要求。
    为什么从跨国中央银行角度来研究?因为跨国中央银行是货币联盟能够巩固、持久和继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判断一个货币联盟发展阶段高低的重要指标。不设立跨国中央银行的货币联盟一般采取的是成员国之间不同货币可兑换的合作,成立跨国中央银行的货币联盟则意味着货币联盟内由跨国中央银行发行同一种货币,而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货币联盟有着本质的区别。拥有跨国中央银行的货币联盟对于重塑国际经济乃至政治格局可能会有重要影响。所以,本书选择已成立或将要成立跨国中央银行的货币联盟作为研究对象。
    《跨国中央银行视角下的货币联盟研究》研究内容涉及的相关理论包括最优货币区理论、货币联盟理论、经济一体化理论、国际金融合作理论、亚洲货币合作理论以及部分中央银行理论。其中,最优货币区理论和货币联盟理论是本书基础的、核心的理论。本书对最优货币区理论发展的主要脉络、不同年代和不同经济学家不同的研究侧重点以及最优货币区标准、分析方法、不足、最新进展等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最优货币区与亚元区的设想、亚洲货币合作的因素分析、最新进展以及合作方式的比较。
展开
精彩书摘
    4.4.2 经济方面有利益
    联邦德国对于法国提议的支持也有经济方面的考虑。联邦德国以其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实力而稳居欧洲第一大经济强国地位,与其让欧洲其他国家得益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不如让自己也参与其中,利用自己的经济强势和在欧洲货币体系中已有的主导地位,对货币一体化进程施加自己的影响,使其发展符合自己的利益。
    具体来说,欧洲货币联盟发展历史中还有以下一些经济因素。
    L货币联盟的基本前提是国家间紧密的经济联系
    无论是拉丁货币联盟、斯堪的纳维亚货币联盟还是欧洲货币联盟,其经济上的联系是其成员国能够就货币问题达成协议、形成联盟的基础。这种经济上的联系可以是多方面的,但是在货币体制上的共同性是最为基本的。例如,拉丁货币联盟的成员国均实行金银复本位制;斯堪的纳维亚货币联盟的成员国都在联盟建立前实行银本位制,联盟建立后,都实行金本位制。货币体制的共同性是建立联盟的必要条件,但还不是其充分条件。斯堪的纳维亚货币联盟能够在名义上支撑60年(实际上也有40年),就在于其成员国之间在整个经济领域的互补性和相互依存度要远远高于拉丁货币联盟。
    2.经济发展水平的相近性是货币联盟得以维持的又一个重要条件
    在欧洲早期的两个货币联盟中,拉丁货币联盟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要比斯堪的纳维亚货币联盟大得多。法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且经济实力强大;希腊则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瑞士和比利时虽然经济发展水平与法国相当,但是经济实力差距较大。因此,拉丁货币联盟从其一成立就蕴涵着诸多的内部矛盾。斯堪的纳维亚货币联盟的三个北欧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比较接近,因此联盟在最初的近40年间没有出现大的问题,以后联盟的解体也主要是外部原因所致。欧洲货币联盟最初也是由西欧几个经济联系紧密、发展水平接近的国家先发起的。
    ……
展开
目录
1.导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本书的研究方法
1.3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3.1 总体思路
1.3.2 结构安排
1.4 本书的创新与不足

2.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2.1 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产生及基本思想
2.1.1 理论发展的主要线索
2.1.2 最优货币区标准
2.1.3 最优货币区分析方法
2.1.4 最优货币区理论研究中的不足
2.1.5 关于欧元的激烈争论
2.1.6 实证证据
2.2 货币联盟理论的演变及最新发展
2.2.1 最优货币区衡量标准的进展
2.2.2 20世纪80年代后理论的新进展
2.3 关于亚洲货币合作的理论研究
2.3.10CA标准与“亚元” 区设想
2.3.2 制约亚洲货币合作的因素分析
2.3.3 合作的最新进展及合作方式的比较短期、中长期的选择
2.4 简评
2.5 经济一体化理论体系构成简述
2.5.1 经济一体化的概念
2.5.2 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理论体系构成
2.5.3 经济一体化组织的类型
2.6 中央银行的机构类型与资本类型概述
2.6.1 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与特点
2.6.2 中央银行的资本类型

3.国际中央银行合作史
3.1 中央银行合作的目标沿革、工具以及程度
3.1.1 中央银行合作的目标沿革和工具
3.1.2 中央银行合作的程度
3.2 中央银行合作史
3.2.1 典型金本位制下的中央银行合作
3.2.2 战争期间的合作、货币稳定以及国际清算银行的成立
3.2.3 合作的失败(1934-1945年)
3.2.4 中央银行合作程度的提高(1950-1973年)
3.2.5 后布雷顿森林体系(1972-2005年):从货币稳定到金融稳定
3.2.6 小结

4.欧洲货币联盟的实践及经验
4.1 拉丁货币联盟
4.2 斯堪的纳维亚货币联盟
4.3 欧洲货币联盟的进程
4.3.1 欧洲一体化的思想渊源
4.3.2 欧洲经济共同体:从关稅同盟到共同市场
4.3.3 欧洲货币体系
4.3.4 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建立
4.4 欧洲货币联盟实践的经验

5.欧洲中央银行在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内的地位与作用
6.欧洲中央银行的业务与管理
7.东加勒比货币联盟
8.非洲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与货币联盟
9.海湾国家货币联盟
10.中国的货币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