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记:那些和西域有关的人
张骞:“驴友”?
公元前138年,从今甘肃临洮出发,年仅26岁的张骞带着100多人开始了自己前无古人的“驴友”生涯。满腔豪情壮志的张骞在旅途刚开始时肯定没想到这次“公差”差点要了他的命:他刚进入河西走廊就碰上了匈奴的骑兵队,郁闷地成了阶下囚。
也许是匈奴人求才若渴,当他被押送到匈奴王庭面见军臣单于时,并没有被手起刀落斩草除根,单于只是干脆利索地告诉张骞:想出使大月氏?
没门儿!我还想派人出使南越呢,你们答应吗?然后使出浑身解数,拼命用“糖衣炮弹”“美人计”这样的攻略来腐蚀张骞。不过从史书记载来看,张骞是一个坚韧不拔、颇有抱负的“驴友”。虽然在匈奴的日子还算舒服,也有了老婆儿子,但这位“老男孩”始终没有忘记“当年的热血”。
10年后的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他拎着一直随身携带的汉朝旌节,带领随从顺利逃出了匈奴,然后取道车师、焉耆、龟兹、疏勒,又翻越了葱岭,到达大宛。大宛人一听张骞来自传说中的“发达国家”汉朝,眼睛立刻金光闪闪,问他想去哪里,张骞毫不客气地给大宛人画了一个大大的“馅儿饼”,答应只要能把他们送到月氏人那里,等回到汉朝后,一定把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一定运过来给大宛人开开眼。大宛人欣然把张骞一行带到了康居,康居人又把他们送到了大月氏。
张骞万万没想到,人家大月氏打服了邻国大夏(今阿富汗北部),正准备第N个五年计划呢,哪会跟远在天边的汉朝合作去招惹野狼般的匈奴。
虽然“凿空”的目的没有实现,但身为“驴友”,怎会错过异域的瑰丽风光?
在大夏溜达了一年多,张骞带上了大宛马、石榴、胡桃、胡麻等等诸多新鲜物事,在公元前126年踏上归程。
为了避开匈奴,张骞准备改走南道,结果是祸躲不过,又被匈奴抓了回去。幸运的是一年后他趁匈奴人内乱再次“越狱”成功,带着老婆、助手,三人逃回了汉朝。
汉武帝听完了张骞一番声情并茂的汇报,十分兴奋,其后张骞自然加官晋爵不胜风光。几年后张骞说服汉武帝联合乌孙,并担任“外交大使”。他浩浩荡荡地带着300随从,600多匹马,还有数以万计的牛羊金帛再次踏上了公费“西域游”的旅程。虽然这次西行成果显著,自此汉和西域诸国陆续建立了友好关系,但基于国人对公款吃喝旅游的仇视,人们最津津乐道的还是张骞第一次不怎么成功的13年西域游。也正是这一次西游最终奠定了他“丝绸之路”第一“驴友”的无上荣耀,彻底把班超等一干后辈甩进了历史的弯道。
细君:其实她是位乡愁诗人生为“乱臣贼子”江都王之女,刘细君的人生从一开始就带有浓重的悲情色彩。基于联合乌孙共制匈奴的需要,汉武帝封她为江都公主,将她下嫁给乌孙国王猎骄靡。为了表达汉王朝对此次联姻的重视,更重要的是用货真价实的嫁妆让小国寡民的乌孙流着哈喇子抱紧汉王朝的大腿不放,公元前105年,朝廷派了随从官员、乐队、杂工以及侍女等数百人,带着大量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等陪嫁妆奁,簇拥着刘细君向西进发。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