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名师如何炼就名课:美术卷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2150657
  • 作      者:
    李力加主编
  • 出 版 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李力加,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基础美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国家《艺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美术子课题负责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美术教育艺委会委员,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委员会成员。
展开
内容介绍
    美术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课堂教学的历练。在成长过程中,研究课堂教学是其主要任务。有了研究,教学自然就出彩,有了深入的研究,成为名师就水到渠成。21位中小学美术名师的课堂教学案例集中在一起,以结集出版的方式呈现给全国的美术教师,使其分享名师们对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理解,思考名师们对美术课堂教学的研究。李力加教授对课例的研究与思考更是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为美术教师的能力提升提供了充足的精神源泉和实践方向。
展开
精彩书摘
    二、联动发展
    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个体与图像进行建构的过程,也是关联图像符号、关联审美经验、关联情感体验的过程。以自我的经验、情感为基础,融进教学语境,关联、内化、生成图像表达和意义,使联动的过程成为学生感知唤醒、审美成长、生命感悟的过程。
    1.关联符号
    美术作品的解读是由人文背景、创作语言、情感意义、美感形式以及各种美术要素组成的,教师要在各种美术要素中,提炼与观察离学生最近的那个课堂活动节点,通过这个节点进行交流、体验、实践、解释、判断,使学生最终获得美术欣赏教学的意义。在“表现生活——走进齐白石的国画世界”一课的教学中,我从齐白石先生作品的构图形式、表现内容和色彩表达三个方面出发,分别让学生体验和感受齐白石是如何关注和表达我们的生活的,在构图的情趣性、内容的乡土性、色彩的民间性等方面解读、体验作品所蕴涵的生活化特性。以构图上的对比来展现齐白石作品韵形式符号,学生通过对大小、多少、动静、精致和粗犷的对比符号的发现。逐渐建构了自我的符号图式,这在学生的体验性作品中就可见一斑:有87%的孩子关注了形式符号的表达;在色彩表达的探究中,从整体性感受的获得,到红花墨叶的表达,学生对齐白石的色彩符号也在强烈的视觉冲击下欣然获得,同时,通过将色彩的特有表现风格与当地的民间文化相关联,探询红花墨叶表达的生活源点,加强了对红与黑的审美感知;在内容表现的发现中,学生在众多作品共性的解读中,建构齐白石所表达的审美形象的特点,同时参悟其内容的内在符号——通过对乡村平凡物象的表达,体现齐白石的乡心和童心。在这个审美形象到蕴涵意义发现的探究过程中,我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物象的发现、关联、符号建构。
    2.关联经验
    在欣赏评述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生活经验、审美经验介入整个学习活动中,链接其对审美客体的感知唤醒的通道,是实现新形象、新符号、新感知建构的重要因素。在“表现生活——走进齐白石的国画世界’,的教学设计中,课堂情景导趣的环节就以学生的审美经验为节点,以结构式、综合化的生活场景图像的呈现,建立属于孩子知觉的自我发现和融入,如色彩知觉、形式知觉甚至是意义知觉等。同时,将学生的视觉发现以形象的形式呈现出来,有利于他们审美经验的显现,有利于他们感知的传达,也有利于他们之间的知觉互动。“我发现植物在阳光下高低不一的排列很有:意思”“植物排得很整齐,像三个一起上学的小朋友”“吊着的花盆很好看,有的地方花朵很多,有的地方很少”“帘子也很整齐”等交流就是学生审美经验融人的表现。在探究建型的环节中,学生更是将这些已经获得的感知经验,用自己个性化的表达关联起来,通过实践性的体验建立自己感知的整体性,将感知与图像表达融为一体。所以,学生通过水墨的表达呈现个体的感知,具有一定的原创性价值,也是实现图画或图式对话的基础性载体,更是学生经验介人的有效展现。在欣赏拓维、整合创生、评析悟美等教学环节的活动中,我始终坚持学生经验先人的原则,让他们在经验与图像的对话互动过程中丰富经验,甚至在延伸滋情的教学阶段也关注学生的审美经验,以学生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建构作为本节课的结束,也作为下一个审美活动的开始,使其成为教学链中的又一个节点的发现和开始。
    3.关联情感
    阿恩海姆认为,表现性就在于结构之中,强调在艺术欣赏过程中的主动性,关注唤起一种与作品的力结构相同的力的样式,所以,欣赏者总是处于一种激动的参与状态,而这种参与状态才是真正的艺术体验。作品本身就凝聚了画家自身的经验、情感,成为其人格、经历的写照。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要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情导情、以情链情。在对齐白石的作品欣赏的过程中,对其将生活中的物象表达成艺术形象时采用加法分析的过程中,“加了什么,为什么加这些”成了学生情感体验的开始,“加的小蟋蟀是画家过去发现的,因为很喜欢,就画入画面中了,这样就有了生机”,“可以看出画家对花、蟋蟀是很喜欢的”。在对齐白石的作品表现的内容的解读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内容的符号中感受画家的情感体验,学生的感悟就会更有意义了:“我猜测画家对农村有一种特别的情感,或者齐白石老爷爷原来就生活在乡村。”“表现出齐白石老爷爷爱自己的家乡啊!”“是想念自己的家乡,身在北京还想念自己的家乡啊!”在对色彩的解读研究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三、意义生成
    艺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是用符号来沟通的,但是符号所传达的意义是富有歧义的,这为欣赏者对艺术形象进行二度创作提供了心理基础,也为学生审美感知的个性化建构建立了意义基础。从作品背后看意义,其实是将欣赏者和审美客体进行对话的心理匹配的过程。在“表现生活——走进齐白石的国画世界”的教学活动中,我从感知作品内容到分析作品形式,以及体验性的表达感知,有意识地为学生的情感介入、意义发现提供建构载体,使学生与画面形象、画家心理有了很好的关联和发展。在感悟图像意境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比性的体验,获得齐白石在画面上的造境感受,更有了“涌动的生命,小蝌蚪这种小生命在水中游动,有生命的感觉”等这样对生命意义的感悟和建构。在评析晤美阶段,我设计了“齐白石爷爷为什么被授予‘人民的艺术家’的称号”的问题探究,对于统整整个学习过程,起到了核心作用,既整合了学生的感知,又升华了学生对图像意义的感悟。
    建立在图像对话基础上的交流,带给学生新的视觉思维和感受。在成就感的获得过程中,感悟欣赏图像背后最本质的意义,让学生在个体的理解和感知的基础上实现提升和内化,达到意义的关联和生成。
    在本课教学中,对于生活表现的感悟和解读有一定的设计,但我们还可以从其他的课堂节点进行联动发展,比如,让学生从齐白石作品的色彩表达中来体验齐白石先生对生活的情感;从“色彩的发现——色彩的提炼——色彩的意义——生活意义的获得”这样的链式推进中,更深入地感知齐白石艺术表现的特点,感悟齐白石先生的艺术人生境界;也可以从构图语言和意境表达上进行整体性、关联性的欣赏感知。
展开
目录
序言一 源自现象的经验和思想/1
序言二 致中小学美术教师/1
1.挑战自己——写生书包
——设置合理挑战,提升学生的自主表现能力 /1
名师课堂——“挑战自己——写生书包”教学实录(六年级) /1
教学反思——一次特殊的展示课/11
研究与思考——什么是课堂上的美术学科知识 /14

2.线的情感和韵律
——实现三维目标的综合艺术课/19
名师课堂——“线的情感和韵律”教学实录(七年级) /19
教学反思——怎样上综合艺术课 /24
研究与思考——这样的公开课,你喜欢吗?! /29

3.水墨佛像
——创造情境,提高学生美术表现能力 /37
名师课堂——“水墨佛像”教学实录(五年级) /37
教学反思——如何更好地让学生进行水墨表现 /47
研究与思考——三维目标下的创作与表达 /47

4.表现生活——走进齐白石的国画世界
——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寻找美 /53
名师课堂——“表现生活——走进齐白石的国画世界”教学实录(五年级) /53
教学反思——感知要素,链接生活,生成意义 /65
研究与思考——链接与联结 /69

5.植物写生
——引领学生仔细观察,提升写生水平/75
名师课堂——“植物写生”教学实录(四年级) /75
教学反思——让孩子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 /85
研究与思考——由表及里,知觉表达 /88

6.我喜欢的吉祥物
——在生活中寻找艺术,探究民族文化 /93
名师课堂——“我喜欢的吉祥物”教学实录(二年级) /93
教学反思——文化滋养天性,生活启迪智慧 /100
研究与思考——如何在与文化的对话中体验 /102

7.西溪印象
——创设情境,提升学生的意象表现能力 /107
名师课堂——“西溪印象”教学实录(三年级) /107
教学反思——一次抽象画教学 /117
研究与思考——由意向到意象的转化过程 /121

8.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美术鉴赏
——以学生为本,创设课堂情境/129
名师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美术鉴赏”教学实录(三年级)/129
教学反思——为你感动,为你自豪——我给学生当助教 /144
研究与思考——回到学生本身的美术学习 /148

9.好大一棵树
——改变儿童视知觉方式,落实教学目标 /153
名师课堂——“好大一棵树”教学实录(一年级) /153
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要有目的性 /159
研究与思考——如何看,是儿童造型表现的基础 /161

10.思想最重要一《杜尚的启示》
——理解大师,唤起学生知觉体验 /165
名师课堂一“思想最重要——《杜尚的启示》”教学实录(五年级) /165
教学反思——如何引领学生欣赏、评述 /177
研究与思考——唤起知觉体验的美术课堂学习 /178

11.敦煌壁画欣赏
——创设情境,让学生拥有现场感 /185
名师课堂——“敦煌壁画欣赏”教学实录(八年级) /185
教学反思——如何“磨”课/196
研究与思考——以研究的方式教学 /197

12.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
——欣赏大师作品,在绘画中表达情感 /203
名师课堂一“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教学实录(八年级) /203
教学反思——让学生的体验更深入 /210
研究与思考一由命题解释走向思维认识 /212

13.多彩的面具
——理解传统文化,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217
名师课堂一“多彩的面具”教学实录(五年级) /217
教学反思——“多彩的面具”教学的三个度 /224
研究与思考——倾情塑造心灵意象 /227

14.现代主义美术鉴赏
——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231
名师课堂——“现代主义美术鉴赏”教学实录(高一) /231
教学反思——如何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239
研究与思考——在美术鉴赏课中开展好艺术批评 /240

15.有趣的汉字
——提高学生审美品位,促进学生情感生成 /247
名师课堂——“有趣的汉字”教学实录(五年级) /247
教学反思——巧妙展示,为学生营造艺术殿堂 /255
研究与思考——唤起思维,激发情感 /258

16.戏曲中的人物
——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艺术默契 /263
名师课堂——“戏曲中的人物”教学实录(六年级) /263
教学反思——创生教材备好课 /267
研究与思考——艺术默契与美术接受 /269

17.橙色的画
——创造文化情境,让学生热爱生命 /273
名师课堂——“橙色的画”教学实录(三年级) /273
教学反思——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 /278
研究与思考——如何打造生命的态度 /281

18.门神的故事——走进绵竹年画
——引领学生回归生活,感悟文化 /285
名师课堂——“门神的故事——走进绵竹年画”教学实录(初二) /285
教学反思——立足本土文化资源,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294
研究与思考——回到生命本身的美术文化熏陶 /297

19.后印象主义与西方现代派美术
——对比分析,提高教学实效/301
名师课堂——“后印象主义与西方现代派美术”教学实录(高二) /301
教学反思——如何在教学知识点多的情况下提高课堂实效 /315
研究与思考——详尽分析与转化理解 /316

20.风雨变奏曲——神奇的大世界
——抓住机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321
名师课堂——“风雨变奏曲——《神奇的大世界》”教学实录(一年级) /321
教学反思——在风雨中享受美 /326
研究与思考——整体知觉,感受自然/328

21.设计迷宫
——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快乐学习 /333
名师课堂——“设计迷宫”教学实录(四年级) /333
教学反思——美术课堂里的探究学习 /339
研究与思考——设计生活,快乐成长 /341
论证:美术课堂教学即研究/345
后记/35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