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联片教研模式创新:一题一课一报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153371
  • 作      者:
    李彪等著
  • 出 版 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教学研究(简称教研)在我国的中小学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在教研制度的保障作用下,各级教研组织在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指导开展教材教法研究、组织教改实验、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普及教育科学、强化教研技能等诸多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1世纪伊始,中小学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建设连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已成为全面深入地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和支撑,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在传承传统优秀教研经验的基础上被融入了新的、?代的内涵。
    教研主体从以往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主人。对于教师而言,以往教授的是专家规定好的、现成的课程,只要去执行即可;而在新课程中,教师成为课程的主人。文本的课程如何转化为教师理解的课程,进而转化为在课堂上表现的课程,都需要教师基于自身的经验重新组织和自主建构。特别是对于校本课程而言,整个课程都有待于教师自己开发,手中的教材也只是作为一种课程资源供教师参考。这是以往教研和当今教研中教师主体地位的根本性变化,也因此引发了以往教研格局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展?出了校本教研的一片新天地。
    教研活动从以往自上而下的任务布置转向上下合作中的自主研究。以往,学校教研活动大多是完成上级管理机构布置战硬牲任务,而当今的教研活动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都鼓励教师自主确定和合作研究。
    教研重点从教材教法研究向学习文化生态建设拓展。以往的教研大多停留在教材教法的探讨与交流上,主要是直接针对课程的实施,追求教材教法过“熟练”关,而当今的教研活动更多的是共同营造合作研究、平等对话、知识共享的这样一种学习文化。每一个教研组就是一个求真务实的学习共同体。
展开
精彩书摘
    合作需要载体,相互帮助需要平台。2007年9月,南翔劳技中心的金决明老师的一节区级公开课成为南翔劳技教育中心共同的教研任务。金老师这学期的一题一课一报告任务是基于“劳技课堂教学落实‘两纲’教育”的研究课题实施研究课“安全用电常识”。金老师的学科背景是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德育工作是他的长项,而如何在劳技课堂中,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对他而言是一个新挑战。
    联片教研组的教师们从各个方面给予了金老师最大的帮助:瞿忠鹤老师是金老师的“结对伙伴”,他承担了帮助金老师一起备课的任务;教研员王斌发老师是业务指导组的组长,他负责邀请德研室的专业人员一起为金决明老师的课堂把脉就诊;教研组的同伴们则欣然接受了观课、评课的任务。2007年9月14日,“劳技课堂教学落实两纲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在南翔劳技中心如期举行。金老师依据《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特点,把教材《劳动技术(八年级)》进行了二次加工,挖掘出丰富、深刻的生命教育资源,使学生在了解安全用电常识、学习测电笔的使用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安全用电措施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安全用电的重要性,懂得珍爱生命,学会自我保护。
    课后,召开了“劳技课堂教学落实两纲教育”教学研讨会。时任南翔劳技教育中心主任的吴宝英老师对金老师的研讨课进行了背景说明。金决明老师进行了说课,着重阐述了教学设计应遵循的6个原则:统一性原则、生动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关注教学细节原则和德育目标的隐性化原则。
    随后,观课同伴们进行了精彩的点评。怀少学校孙兆源老师评价金老师的教学活动“效果很好,非常精彩”,具体表现为三大优点——动静结合,教学互动,情景交融。南翔劳技教育中心赵钰龙老师肯定了金老师在“劳技课堂教学落实两纲教育”中注重学科自身的科学性原则和德育目标的隐性化原则,并提出了增加“长期性原则”的建议。马陆中学王新老师评价金老师的课有两大特点:一是比赛型教学组织形式激趣,二是学生自主小结内化生命教育目标。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课程改革进程中全国教研实践的态势概览
校本教研实践创新作为新课程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正在各地区各基础教育学校蓬勃展开,外部力量的支持、学校内部的需求以及聚焦课堂的行动这三方面的力量汇聚在一起,正深远地影响和促进着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的实效提升。
第一节 校本教研期待外部力量的支持推动/1
校本教研期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业引领,规范而有深度地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践疑难,同时也期待教育行政在经费、政策、资源等方面给予广大学校校本教研的实践以保障和支持。
第二节 校本教研源于学校系统的内在需求/5
外部力量的推动固然不可或缺,但是源于组织内部的内驱才是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校本教研各学校应当切实把教学研究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校长要成为校本教研第一责任人,整合教导处、教科室、学科教研组和年级备课组的力量,形成教学、研究、培训密切结合的教研系统,激励广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研究,在研究的状态下教学。
第三节 校本教研趋向课例载体的联合行动/10
校本教研重心下移和阵地前移已成为广大中小学校本教研的共识与行动。与此同时,很多地区的学校因为单个力量的不足而走区域联片的道路开展教研,也使得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联片教研的成功实践虽然不能让各校均衡发展立竿见影,但确实能起到牵引作用、惯性作用和感染作用。

第二章 一题一课一报告联片教研模式形成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教育部针对普通中学开设劳动技术课发布试行意见,自此,劳动技术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正式成为中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技术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创造性品质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第一节 劳技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定位及处境/12
劳动技术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能动手、爱技术、会设计”的实践精神及创新能力。劳技课程因其基础性、整体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而且还能够为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然而,劳技学科既不是中考和高考科目,也不是考核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参照指标,因此,在现行的基础教育体系中,劳技课程严重地被边缘化,师资短缺,课时经常被挪用挤占,基本设施设备的配备也常常不到位……
第二节 劳技教师在整体质量上的现状及突破/15

……
第三章 劳技学科一题一课一报告联片教研模式形成的过程
第四章 一题一课一报告联片教研模式实践的案例
第六章 一题一课一报告联片教研模式创新的感悟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