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教育缺少的不是师资,甚至也不是资金,缺的是当下教育人对教育的“宗教情怀”。如果仅仅把教育当做一个职业或者把校长当成官来做,那教育不可能完成自我救赎,当然也不可能得到涅檗。教育要有出息,前提是咱就得拿着命干事,就像蝉,敢于爬到树梢上,脱一层硬壳,饮露而鸣,唱醒朝阳。
除了鼓励他们创办这些,更重要的是你要把他们的创作成果适时地“展览”出来,千万不可养在深闺人未识,这样就失去了原动力了。如何展览?很简单,你只需要在通过教学楼的过道上,安上几个橱窗,然后不断展览更换,除此外,每周还要评奖,各种奖状不断发,别小看奖状,虽然不值钱,但它代表的是什么,没有人不看重自己的脸面的。
具体到班级,我必须要特别说明,现代班级是一个集体,是由几十名学生和他们的老师构成的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班级的权利当然首当其冲地要归还给学生。班主任是谁?是学生。老师干什么?是学生班主任的助理,叫助理班主任。没有了教师的权威性,学生管学生靠什么?靠拳头显然不行,真正可靠的是文化。班级文化更多体现在班规上,你知道美国年度教师克拉克先生的“55条班规”吗?如果不了解,请研究一下,相信你会受到不少的启发。
在军队,有雷锋班、有钢七连、有英雄团,为什么?如果你是一名新兵,你是雷锋班的战士,那我相信你会骤然觉得这个班与别的班与众不同。那么,是什么带给你这种感觉,是什么影响到了你的行为,我说是“传统”。好了,有人会立马眼睛瞪圆,指着我的鼻子说:你不是反传统吗,现在咋就又倡导传统?我哪里反过传统,我反的是非人性的专制和暴虐。雷锋班的传统是激励向上,催人奋进,是给品格“沐浴”、给灵魂“洗澡”,你看这样的传统符合我们的文化主张——阳光、开放、向上,那这样的传统就是好传统。
班规的具体内容从哪里来?当然不能凭空杜撰,它来自于生活,关联于成长,是发生在身边、生活、班级、道路上的问题。把这样的问题一条条罗列出来,然后,就有了“活动策划”,我们的原则是,活动设计越具体越好,范围越小越好,指向性越准确越好,这叫“三好”原则。这些琐碎繁杂的问题,现在可以条分缕析了,用“主题班会”的形式,召开民主会,一天揪一个,揪一个就解决一个,把解决方案写下来,然后全体同学要郑重签字画押,宣誓遵守,这就是班规,更是“班级法典”。
……
序
前言
范式一: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
范式二: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
范式三: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
范式四: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学·交流”学习模式
范式五: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
范式六: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整体教学系统”
范式七: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
范式八: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
范式九: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