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人本主义理论认为要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目标。先让学生独立学习,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他承认学生在学习中的试错的价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学习的能力。<br> 人本主义理论认特别是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最为系统的研究,对教育是一个启发。在关注知识、技能的教学的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要创造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br> 5.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br>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成为有主见、适应性强,具有鲜明个性的人。并指出发展学生个性的途径:应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选择和创新能力,亲自体验各种经验,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和独立自主的个性。因此,在制定教学策略的过程中,要强调培养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充分调动各种情感因素,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br> 二、人本主义理论的启示<br> 人本主义理论与我国现行的素质教育有许多相同之处。首先是重视对学生完美人格的培养,其次是强调个性的发展,三是都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四是都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如何在教学中运用人本主义理论,就是把学生当做一个生命,而不是一个容器,一个被动的学习者。根据马斯洛的人类的层次需求理论,学生也有他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关注学生的需求,而不是按教师的意志行事。人本主义理论对我们的教育有很多启示。<br> 1.坚持音乐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br>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基本的生存方式,是人类的一种需求。由于音乐的审美作用,更增强了音乐教育的审美意义。因此在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审美为核心。通过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br> 2.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塑造完美的人格<br> 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教育以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主,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人本主义理论追求真、善、美,最终导向完美人格的塑造的思想值得我们思考。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获得某项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形成完美的人格。<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