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2020:中国教育改革方略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93093
  • 作      者:
    杨东平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杨东平,1949年9月生,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科学部主任委员,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曾任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总策划。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和教育大国,源远流长的教育传统和全社会重教兴学的风气,造就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和不竭的生命力。在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时代,教育越来越成为影响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目标,有赖于先进的、能够兴国的教育。
展开
精彩书评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br>    ——胡锦涛,2010年7月13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br><br>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尤其要把发展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只有办一流教育,出一流人才,才能建设一流国家。<br>    ——温家宝。2010年7月13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展开
精彩书摘
    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为企业法人,按照《公司法》管理和运营,完全按市场化模式运行,自负盈亏,独立财务管理,使用企业会计制度。学费收取标准依据生源情况和运营成本而定,除培训机构外,营利性的、民办学历教育机构的教师身份与公办学校教师一致。<br>    对于营利性的民办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政府应视其提供教育的类型和教育的需求状况,酌情提供财政支持。在公办学校不能满足需求的时期,即使是营科陸的民办学校,政府也应该提供土地和税收优惠,促进其发展,满足公众的教育需求。对于提供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还应该向在其中学习的学生家长提供财政补助。对于营利性民办教育机构的利润,可以考虑在没有分配之前暂不征收所得税,鼓励将利润用于事业发展。当向举办者分配利润时,税务机关一并征收民办教育机构的所得税和举办者个人的所得税。<br>    (2)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实行优惠政策。对于非营利的民办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政府应该免费或低价提供土地。对其提供的教学收入免除营业税,对其土地和房产等实行税收减免优惠。由于非营利民办学校不进行结余分配,即使出现结余也不应该征收所得税。对于非营利民办学校提供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应该按照公办学校生均经费的一定比例,提供财政资金支持。对招收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应该按照免费义务教育原则,按办学成本进行补助。教师在身份、社会保险等待遇上与公办学校教师一视同仁。对因办学成本高于收取费用而导致办学困难的非营利性民办教育机构,政府还可以进行专项资助,帮助其维持办学。同时,可以将收取的校舍租金作为民办教育发展基金组成,对办学质量优秀的民办学校进行奖励。<br>    ……
展开
目录
序言 振兴21世纪的中国教育<br>第一章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阶段<br>一、中国教育处在新的发展阶段<br>二、《教育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br>三、教育改革的基本价值<br>四、教育改革的路径和策略<br><br>第二章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想<br>一、新的教育指导思想和教育方针<br>二、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br><br>第三章 公平的发展:新的教育发展观<br>一、促进教育公平是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br>二、以公平为目标的教育发展<br>三、促进教育公平的主要途径<br><br>第四章 教育经费:中国教育差不差钱?<br>一、政府履责实现公共教育经费占CDP4%的目标并持续提高<br>二、完善体制机制,多渠道增加非政府教育经费<br>三、改善资源配置机制,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br><br>第五章 实现善治:深入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br>一、转变政府公共管理职能<br>二、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的改革探索<br>三、建立新型的教育治理结构<br><br>第六章 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品质提升<br>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br>二、改善和提升基础教育的品质<br>三、建设现代学校制度<br>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br><br>第七章 提升高等教育的制度竞争力<br>一、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br>二、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br>三、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br>四、转变高等学校的发展模式<br><br>第八章 高考制度能改变吗?<br>一、高考改革的价值理念<br>二、实行分类考试的改革设想<br>三、建立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br>四、改革高考招生录取制度<br>五、高考改革推进的时间表<br>六、高考改革的配套措施<br><br>第九章 面向全民终身发展的职业教育<br>一、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困难和挑战<br>二、重新定位职业教育<br>三、构建多样化、开放型的职业教育体系<br>四、实现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多样化<br>五、使职业教育成为进城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的福利<br>六、改革劳动、人事等制度,建立能力为本的标准<br><br>第十章 突破与创新:民办教育的新使命<br>一、民办教育发展的基本形势<br>二、改善民办教育的发展环境<br>三、加强政府管理职能,规范民办教育的发展<br>四、探索民办教育分类管理的试点<br><br>第十一章 建立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新机制<br>一、我国流动人口和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br>二、各地改善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新举措<br>三、探讨建立农民工子女教育的新机制<br><br>第十二章 儿童优先:实现学前教育的战略发展<br>一、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br>二、学前教育的发展战略与目标<br>三、创新学前教育的模式与机制<br>四、改善学前教育的策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