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么说,我校“学会参与,主动发展”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是在时代的呼唤、理论的先导和现实的需求下脱颖而出的。也就是说,理论要求和现实发展,是我们提出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本意。
(一)“学会参与,主动发展”学校文化建设,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1992年下半年,国内形势发生很大的变化,我校形成并开始进行了“学会参与”的课题研究。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讲话,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计划经济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中国处于历史性的大转折时期。此时,主体精神成了时代精神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也就成了现代学校的根本指导思想,这也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契机和可能。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校的“学会参与”课题应运而生。
万小是处于上海中心城区静安区的一所普通小学。此时的静安区作为国际化城区,对教育、对市民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其高起点、外向型、国际化的方针需要与之相匹配的精品教育目标。这就需要学校重新审视自身的教育,寻找通向优质教育的道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望。
“学会参与,主动发展——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了。我们认识到,市场化的社会需要主体发展的人,需要促进自主学习的教育,也就需要能成为学生引导者的教师。其次,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需要全面发展的人,需要促进探究学习的教育,需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师。第三,信息化社会要求持续发展的人,需要能够促进持续发展的教育,需要终身学习、不断提高、作为学习者的教师。
我们认为,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使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奠基教育。因此,我们研究的课题,即我们的学校文化建设,是要把培养人的目标,将师生时代精神的培育和文化品位的塑造放到全球视野中。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