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领域开创者 学科奠基人:美国教育技术专业群英谱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836590
  • 作      者:
    梁林梅, 郑旭东著
  • 出 版 社 :
    天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梁林梅,女,1969年生,祖籍河南省林州市。1991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获学士学位;1999年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获硕士学位:2004年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获教育技术学博士学位;2004年7月赴南京大学工作至今。现为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副所长,教育技术学硕士生导师。多年来一直在高校从事教育技术学的教学、研究及实践工作,已出版学术著作(独著、合著、译著、参编)多部.在国家级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与国际比较、绩效技术与知识管理、高校网络教学等。<br>    郑旭东,男,1980年生,山东郯城人。2003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获学士学位;2006年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获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2009年于南京大学获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哲学方向博士后。
展开
内容介绍
    《领域开创者 学科奠基人:美国教育技术专业群英谱》基于两位作者在教育技术基础理论和国际比较研究领域的多年积淀,选择了百年来对美国教育技术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10位学者进行研究和评述。全书共分为十章,每章以一个学术人物的研究为中心,力图最为真实、简洁地对其重要学术成果进行还原、介绍,并分析和评价其学术成果与学术贡献。<br>    《领域开创者 学科奠基人:美国教育技术专业群英谱》适合教育技术学高年级本科生、博硕士研究生、学科领域的青年教师及对教育技术基础理论和国际比较研究感兴趣的相关人员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5)工程学的操作对象主要是自然资源,包括原材料和能源两大类。而教育工程的操作对象要复杂许多,包括各类思想、情感、技能、目的、机构及个性特征,这些可以称为教育工程的“原材料”,而教育工程的“能源”则指动力、兴趣、需求、焦虑、满意等,教育的资源通常被称做人力资源,教育资源以人力资源为主,辅以一定的物质资源。<br>    (6)“创造财富”是工程学的最终目标,财富不仅仅指金钱,还包括所有对人类有用的东西。教育领域很少用“财富”这一术语,常常用“满意”、“成长”或“价值”等术语来表达相同的意义。这两个领域的目标是相同的,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有所差异。<br>    工程师是一位建造者,是一位问题解决者,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员每天都在面对和解决各式各样的教育问题。查特斯认为就像建筑工程师与泥瓦匠是有差别的一样,教育工程师与一般教育实践者之间也存在着以下四方面的差别。<br>    (1)工程的核心首先是一种态度。工程师热衷于建造事物并使之顺畅运行,他可能也喜欢思想的创新,但更愿意找到一种适宜的方法、结构或程序将这种思想付诸实施。教育工程师也喜欢规划、组织和操作。在管理领域,他是一个组织者;在实验室,他制造仪器、设计实验步骤,并动手操作;在课程领域,他进行功能分析、收集材料、组织材料,并实施之。教育工程师同样会对哲学和理论感兴趣,但其主要目的不只是理念的创新,而在于解决某一特定的教育问题,在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最终的产品。<br>    (2)工程师的问题解决深深根植于他长期实践积累的“信息”。工程师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已掌握了基础科学的事实和原理,并且掌握了应用的技能、技巧。教育工程师首先需要掌握统计学、心理学、管理学、教学的知识和原理,并根据解决不同问题的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原理。<br>    (3)工程师热衷于对效率的追求。工程师不断寻求达到结果的最短路径,通过观察、测试、试验、分析等方式来成功解决问题。<br>    (4)工程师对“周全性”(thoI Dughness)的耐心与追求。<br>    接下来查特斯借用了胡佛和菲什的“工程学方法”对教育工程方法进行了初步的分析。<br>    (1)教育工程师首先需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找到一个需要形成的理念,或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理念或问题可以源自其教育哲学思考,或源自领导布置的任务,或源自于对教育实践的观察。<br>    (2)接下来是对问题进行逻辑界定,教育工程师必须精确地知道需要做的事情。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威瑞特·查特斯:课程开发的先驱及教育工程学的首倡者<br>威瑞特·查特斯学术生平简述<br>第一节 威瑞特·查特斯教育工程学思想评述<br>第二节 运用“活动分析法”构建课程<br>第三节 电影与青少年——佩恩基金会研究总结<br><br>第二章 爱德加·戴尔:视听教学理论的集大成者<br>爱德加·戴尔学术生平简述<br>第一节 教学中的视听方法<br>第二节 戴尔电影教育的研究与实践<br><br>第三章 詹姆斯·芬恩:教育技术领域的先驱、智者和引路人<br>詹姆斯·芬恩学术生平简述<br>第一节 芬恩的技术观解读<br>第二节 从“视听教学”到“视听传播”、“教学技术”的转变<br>第三节 视听领域的专业化问题<br>第四节 漫步于变革之滨<br><br>第四章 罗伯特·加涅: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br>罗伯特·加涅学术生平简述<br>第一节 加涅对教学理论的贡献<br>第二节 加涅对教学设计实践的贡献<br>第三节 加涅对军队培训的贡献<br><br>第五章 贝拉·巴纳锡:教育系统综合设计的研究者与实践者<br>贝拉·巴纳锡学术生平简述<br>第一节 贝拉·巴纳锡的系统理论<br>第二节 综合系统设计<br>第三节 人类活动系统螺旋设计的4个过程<br><br>第六章 罗伯特·海涅克:教学技术“正业”之不懈探索者<br>罗伯特·海涅克学术生平简述<br>第一节 是否存在一个教育传播与技术领域<br>第二节 教学技术之正业<br>第三节 经典教科书《教学技术与媒体》<br><br>第七章 唐纳德·伊利:教育技术领域的理论家和实践者<br>唐纳德·伊利学术生平简述<br>第一节 伊利对教育技术领域的多次定义<br>第二节 教学技术的哲学观探悉<br>第三节 伊利与美国教育资源信息中心的信息技术数据交换所<br>第四节 教育技术的创新实施<br><br>第八章 戴维·梅瑞尔:第二代教学设计之父<br>戴维·梅瑞尔学术生平简述<br>第一节 ID2、TICCIT、CDT及ITT<br>第二节 加涅和梅瑞尔关于教学设计的两次对话<br>第三节 教学设计的回归<br>第四节 教学的基本原理<br>第五节 关于教学设计未来的思考<br><br>第九章 查尔斯·瑞格卢斯:教育系统变革的倡导者和推动者<br>查尔斯·瑞格卢斯学术生平简述<br>第一节 寻求一种更有效的教学组织方式:细化理论<br>第二节 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变迁<br>第三节 教育系统设计的原则<br><br>第十章 戴维·乔纳森: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倡导者和推动者<br>戴维·乔纳森学术生平简述<br>第一节 客观主义对建构主义:我们是否需要一个新的哲学范式<br>第二节 教育唯一合法的目标就是问题解决<br>第三节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理论与模型<br><br>结语<br>附录一:教学设计与技术的趋势和问题<br>附录二:工作场所的学习和绩效:技术的影响与变革<br>附录三:美国教学设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br>附录四:丽塔·里奇对教育技术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