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代序:和谐教育的“3W”<br>第一编 和谐文化的历史考察<br>第一章 东方的和谐文化与和谐教育思想<br>第一节 “和谐”及相关概念<br>一、环境因素的影响<br>二、和谐思想的形成与发展<br>第二节 和谐文化中的教育观<br>一、先秦儒、墨、道、法的和谐教育思想<br>二、从汉到明时期的和谐教育思想<br>三、近代的和谐教育思想<br>第三节 东方宗教文化与和谐教育思想<br>一、道教与和谐教育思想<br>二、佛教与和谐教育思想<br><br>第二章 西方的和谐文化与和谐教育思想<br>第一节 和谐理念在西方的形成及发展<br>一、西方古代的和谐思想<br>二、西方近现代空想社会主义和谐思想<br>三、当代西方社会的和谐思想<br>四、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和谐思想<br>第二节 西方代表性哲人的和谐教育思想<br>一、古希腊:和谐教育思想的萌芽<br>二、文艺复兴时期:和谐教育思想的形成阶段<br>三、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br>四、启蒙运动时期:和谐教育思想的升华<br>五、19世纪以后:和谐教育思想的多元化时期<br>六、马克思主义的和谐教育思想<br>第三节 基督教文化与和谐教育思想<br>一、基督教的演变及基本教义<br>二、基督教产生时期的教育思想<br>三、基督教形成及发展时期的教育思想<br>四、当代基督教的和谐教育思想<br><br>第二编 和谐思想的现实依据<br>第三章 和谐思想的社会因素<br>第一节 多元文化的背景<br>一、世界多极政治<br>二、经济全球化<br>三、多元文化的兴起<br>第二节 和谐社会的建设<br>一、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br>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br>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br><br>第四章 和谐思想的学校因素<br>第一节 教育失谐的现象分析<br>一、我国的八次课程改革<br>二、我国教育失谐的微观层面分析<br>三、我国教育失谐的宏观层面分析<br>第二节 和谐教育的研究现状<br>一、和谐教育的反思和比较<br>二、和谐教育的理论探讨<br>三、和谐教育的经验总结<br><br>第三编 和谐教育理念的内在逻辑<br>第五章 和谐理念的内涵<br>第一节 人与自然的和谐<br>一、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br>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说<br>三、自然生态教育和自然审美教育<br>四、学校应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示范<br>第二节 人与社会的和谐<br>一、人与社会关系辨析<br>二、法治与诚信的关系<br>三、法治教育<br>四、诚信教育<br>第三节 人与自我的和谐<br>一、人是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br>二、幸福的人生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br>三、人的精神世界的内在和谐<br>四、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br>五、当代的“成人之学”——和谐教育<br>第四节 人与超我的和谐<br>一、世俗世界与神灵世界的和谐<br>二、信仰的含义、特征及作用<br>三、信仰教育的理论构建及实践探寻<br><br>第六章 和谐教育的系统构建<br>第一节 目标与过程的统一<br>一、追求幸福的教育目标<br>二、体现幸福的教育过程<br>三、建立有效的师生评价模式<br>第二节 学习与生活的统一<br>一、教育要回归生活<br>二、教学与生活的统一<br>三、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br>第三节 内部与外部的统一<br>一、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br>二、教育内部的和谐<br>三、和谐教育与和谐社会的关系<br>第四节 传承与变革的统一<br>一、中国文化中“四大关系”的沿革观<br>二、西方文化中“四大关系”的沿革观<br>三、和谐理念的继承与发展<br><br>第四编 理解教育:和谐理念与学校实践的贯通<br>第七章 旨在和谐的理解教育<br>第一节 理解教育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br>一、理解教育的时代背景<br>二、理解教育的理论基础<br>第二节 理解教育的内涵分析<br>一、理解教育的含义<br>二、理解教育视角下的教育<br><br>第八章 理解中的教学实践,实践中的和谐教学<br>第一节 传统教育中的理解策略<br>一、中国传统教育中的理解策略<br>二、外国传统教育中的理解策略<br>第二节 现代理解教育的实践策略<br>一、自然分材教学<br>二、建设以“理解”为本的学校环境<br>第三节 理解型教师的实践智慧<br>一、解读教师的实践智慧<br>二、教师实践智慧的发展途径<br>三、理解教育对教师实践智慧的贡献<br><br>参考文献<br>后记内容摘要
《和谐教育:文化意蕴与学校实践》介绍“和谐”或“平衡”是中国文化教育传统中的最高境界,但在近世以来“征服”战略和“斗争”哲学的狂潮席卷下,其魅力遮蔽积久,其话语亦隐晦不彰。21世纪以来,“和谐”渐有成为社会中心词语的趋向,这自然是源于现实矛盾对峙而起的求索化解之道,也是人心所向。“和谐”作为世界普适的文化价值,当与“独立”、“自由”、“民主”一样,“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br> 《和谐教育:文化意蕴与学校实践》分为和谐文化的历史考察、和谐思想的现实依据、和谐教育理念的内在逻辑等四个部分内容进行了系统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