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的梅利莎来自马里兰州市郊,她并不是唯一能在设备良好的教学用计算机实验室里使用电脑的学生。从梅丽莎的话中可以得知,这些机房看来都装配精良,但也很明显对她来说这些机房不是轻易就能使用的。毕竟,她去机房是为了做“大作业”,即使能去那里,她也不是使用电脑来完成整个作业,而仅仅是去完成终稿,为了使“作业看起来更专业”。像这样支离破碎使用电脑也被其他受访者证实。比如,来自内华达州13岁的约瑟芬(Josephine)是受访者中最小的,她说在她学校“只有在计算机实验室的学生才能使用它们(教学用计算机实验室)”。同样,来自得克萨斯中部15岁的约翰(John)说:“如果我们做一个项目或什么的,全班就会去计算机实验室。”来自新泽西州(New Jersey)的16岁的布里塔尼(Brittany)说她在“非常特殊的时间,出于和学校有关的原因”才使用电脑。我们并不是要否定推选出来的官员和家长在学校里装备特殊机房这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而是对于在教学日把学生与电脑长时间隔离是否说明技术有效融入学校和学生的课程提出质疑。从我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梅丽莎和布里塔尼这样的经历并非某些州特有的现象,而是体现了一种全国性的技术融合或排斥的文化。数字第一代通过在学校使用科技产品而展开了一段特殊之旅,这些科技是嵌入到他们童年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而且很快对他们成年时代也会产生影响。正如拉里·丘班在《高销售量,低使用率》(Oversold and Underused)一书中所言,计算机安放的位置让我们怀疑它们能否被学生充分利用。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科技是否能够得以充分利用呢?
许多受访者都说他们在学校并不是每天都使用电脑,但几乎所有人都说不在学校的时候他们差不多每天都用电脑或者像手机这样的有因特网接入的工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