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俄(苏)教育交流的演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862597
  • 作      者:
    余子侠,刘振宇,张纯著
  • 出 版 社 :
    山东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余子侠(余子峡),湖北蕲春人,1953年生,恢复高考后首届大学本科毕业生,先后获得哲学学士、史学硕士及博士学位,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两级研究生指导教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兼职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教育史、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在《教育研究》、《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七十余篇,独撰及合著《山乡社会惫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等学术专著多部,主编(合作)“中国著名大学校长书系》、《日本侵华教育全史》、《湖北考试史》等大型学术著述多套,另参加《陶行知教育学说》等学术著作的编撰。
    刘振宇,男,1980年生于辽宁鞍山,祖籍河北,现为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2009年9月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攻读教育史专业博士学位,方向为中外教育交流史。自2005年以来,先后主编、参编学术专著5部,参与省级以上科研课题3项,在有关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
    张纯,女,1974年生,贵州安顺人,布依族,现为深圳大学师范学院讲师。2008年9月入华中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曾参与《当代教育实验史》、《特殊教育史》、《中国教师史》等学术专著的编写,并公开发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教育交流对中国教育的影响》等学术论文近10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教育,使人类社会走向文明且日益进步;交流,使教育事业得以创新而不断发展。作为人类一种古老而又弥新的文明,中华文化正是通过教育交流而得以形成、发展、更新和播衍。纵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教育交流,既有将自身现有的最先进文化推向世界的活动,亦有从其他先进的国家或民族摄取自身亟需的文明因子的行为。在这种传输与求取、播衍与认同人类新知的过程中,中华民族通过种种途径一直未曾停歇教育交流活动,并且借助这种活动来逐步推进人类文明的世界大同。
展开
精彩书摘
    护国、护法等革命斗争的失利,进一步激发了孙中山建立军事学校的决心,在与苏联及共产国际建立联系之后,孙中山派蒋介石于1923年8月率团前往苏联学习考察。9月2日,蒋介石一行抵达莫斯科,先后参观了红军步兵第144团、步兵第二学校、军用化学学校:高级射击学校、海军大学、海军学校、海军机器学校,亲身见证了苏联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先进的军事教育。代表团回国后的报告,对孙中山建立黄埔军校起了较大推动作用。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正式宣告军校成立,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为驻校国民党党代表。
    黄埔军校作为一所培养革命人才的专业军事院校,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因此办学经验、管理人才、办学经费、后勤供应等都极度匮乏。此时广东的财政大权为军阀杨希闵把持,为阻止革命力量壮大,杨对孙中山、廖仲恺筹措黄埔军校经费的行动处处掣肘,使黄埔军校的办学一度陷入窘境。就在此时,苏联和共产国际为支援中国革命运动,向黄埔军校提供了大量人力、物力援助,解决了孙中山的燃眉之急。
    1924年1月,第一批苏联军事顾问来到黄埔军校,他们是捷列沙托夫、捷尔曼、波良克和契列帕诺夫,由总政治顾问鲍罗廷介绍给孙中山。②同年4月16日.鲍罗廷和加拉罕向苏联发出电报,提出选派50名工作积极的军事人员组成顾问团来广东,并要求“让具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能使孙中山敬服的同志率领这个顾问团”③。苏联方面先是派出巴甫洛夫来到广州,担任孙中山的军事总顾问,之后又派出鄂利金、卡拉绰夫(政治顾问)、普列贝列夫(步兵顾问)、贝斯查斯特诺夫(炮兵顾问)、雅阔夫列夫(工程兵顾问)、波里亚克(首席顾问)等参与黄埔军校的建设。巴甫洛夫于当年7月18日不幸遇难东江后,苏联又派出加伦将军率领的顾问团,其中包括夏斯特诺夫、基列夫、格米拉、泽涅克、马来伊利克、齐列别尔特等人。④这些苏联军事顾问均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他们积极参与到黄埔军校的教育活动中。
    就在苏联顾问分批来华的同时,苏联方面的物质援助也分批到位。当时黄埔军校的经济状况十分艰难,除缺少办学经费,连必要的武器装备都无法满足,开校时仅发下30支枪。
    ……
展开
目录
总序
第一章 中俄教育交流的发轫与初成
第一节 教育交流的前奏:元至清代前期的中俄关系
一、元代的中俄关系
二、明代的中俄关系
三、清代前期的中俄关系
第二节 中俄教育交流的里程碑:俄罗斯文馆的办理
一、俄罗斯文馆创立的背景
二、俄罗斯文馆的建立与发展
三、俄罗斯文馆的组织运作与教学活动
第三节 清末民初的中俄教育交流
一、“随使游历”与派遣学生留俄
二、建立各类俄语教育机构
三、沙俄在中国边疆地区的教育活动

第二章 民国时期的中苏教育交流
第一节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留苏教育
一、留苏热潮的时代背景
二、留苏学生的派遣过程
三、留苏学生的留学情况
第二节 国民政府治辖下的中苏教育交流
一、苏俄教育思想的译介传入
二、苏联支持下的军事教育
三、民国时期的俄语教育
四、其它领域的教育交流活动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苏教育交流
一、中共教育事业的苏联影响
二、留苏教育的延续

第三章 共和国初期的中苏教育交流
第一节 建国初期中苏教育交流的演进程序
一、历史准备
二、热潮初起
三、“蜜月”欢度
四、热潮遽退
第二节 建国初期中苏教育交流的主要内容
一、两国留学生的互派
二、两国教育团组往来
三、苏联教育专家来华
四、苏联教育书籍译介
五、两国高校校际交流
第三节 建国初期中苏教育交流的时代特点
一、不对等性明显
二、政治色彩浓烈
三、全方位的渗透
四、由反思而批判
第四节 建国初期苏联教育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一、新型学制的确立
二、教育内容的更新
三、教学组织与方法的改进

第四章 “文革”至苏联解体时期的中苏教育交流
第一节 历史背景与中国有关政策调整
一、中苏关系背景的变换
二、中国留学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 中苏教育交流的复苏轨迹
一、中苏教育交流的中止期(1967-1982)
二、中苏教育交流的逐渐恢复期(1983-1988)
三、中苏教育交流的正常发展期(1989-1991)
第三节 中苏教育交流的主要内容
……
第五章 苏联解体后的中俄教育交流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